中涥科技股吧(大豪科技股吧)

jijinwang

邱风雷、邱淑君夫妇正在努力推动旗下核心资产冲击A股市场。

宁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淳高科)成立于2016年,历经密集资产收购,公司资产规模也迅速扩张,对应的是经营业绩大幅增长。

不过,中淳高科的经营业绩颇为异常。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达1.70亿元,为2017年至2019年三年之和的4倍多。

中淳高科主要从事混凝土预制桩和盾构管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声称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并在公司名称中冠以“高科”二字。实际上,一直以来,公司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不到2%,距离高新技术企业评定标准的3%相距甚远。

此外,中淳高科的核心子公司上海中淳经营屡屡违规,2017年以来,已经多次被监管部门处罚。

中淳高科还存在实际控制人控制不当风险。邱风雷、邱淑君夫妇直接间接共持有公司92.22%股权,分别担任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之职。

前三季扣非净利四倍于前三年之和

正在闯关IPO准备在上交所主板挂牌的中淳高科经营业绩异常暴增,令市场颇为吃惊。

中淳高科的前身为宁波东淳,于2016年12月由浙东创优出资设立,注册资本500万元。历经多次增资,目前,注册资本增至1.80亿元。

在注册资本快速增长之时,中淳高科的资产规模也迅速扩大,主要源于不断收购实际控制人资产。

2018年7月,中淳高科向实际控制人收购中淳管理持有的经营性资产、负债与业务,包括固定资产、存货、房产、土地使用权、经营性应收款、应付款和长期待摊费用等,合计作价0.76亿元。

与此同时,中淳高科还收购了上海中淳100%股权,交易作价2.19亿元。此外,中淳高科还收购了温州中淳100%股权、大吉慕50%股权、中淳桩基100%股权、浙东水泥拥有的房产及车位等。这些并购基本上是在2018年完成。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通过并购,中淳高科的经营业绩也在快速增长。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48亿元、19.72亿元、22.98亿元、20.69亿元,2018年营收同比增长46.32%,可能与密集实施资产并购有关。2020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已经占2019年全年的90.03%。

不过,公司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运行趋势有些背离。

上述同期,中淳高科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5457.41万元、1.09亿元、2840.85万元、1.75亿元,大幅波动,2018年、2019年同比变动100.52%、-74.04%。2020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仅比2017年至2019年三年之和的1.92亿元少0.17亿元。

扣非净利润更能反映一家公司主营业务盈利状况。同期,公司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15.98万元、2495.67万元、1325.22万元、1.70亿元,2018年、2019年同比变动689.82%、-46.90%。2020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不仅超过上年全年,而且是约为2017年至2019年三个年度之和的4.11倍。

针对净利润大幅波动现象,中淳高科解释称,主要受上游的水泥及砂石等原材料价格变动以及产品销售价格变动的共同影响。2019年,公司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加剧、新厂区投产等因素导致整体毛利率和净利润有所下降,2020年1-9月因市场需求旺盛产品销售单价有所上升,导致公司净利润有所上升。

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幅度之大着实令市场吃惊,但中淳高科并未进行具体解释。

同行业公司三和管桩于今年2月4日登陆A股市场。去年前三季度,三和管桩实现营业收入48.88亿元,同比增长13.53%,净利润为2.40亿元,同比增长146.07%。

三和管桩的净利润也实现了大幅倍增,但其增速远低于中淳高科。此外,去年前三季度,三和管桩的营业收入是中淳高科营业收入的两倍多,而其扣非净利润2.24亿元,约为中淳高科的1.32倍,二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核心子公司频频违规领罚单

经营业绩异常的中淳高科在经营方面还频频违规。

2018年,中淳高科通过系列并购,不仅规模迅速扩大,且产业、产能布局不断完善。公司称,其拥有上海、余姚、宁波、台州、温州五大生产基地。

根据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协会数据统计,2019年,中淳高科核心产品预制桩产量在国内预制桩行业排名前三。

中淳高科将其定位为致力于为现代城市、工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水泥制品一体化解决方案。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中淳高科位于上海的生产基地主要由子公司上海中淳承载。

上海中淳是中淳高科的全资子公司,也是其核心子公司。据披露,上海中淳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本4500万元,主营业务为预制桩的研发、生产与销售。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其实现营业收入7.22亿元、6.76亿元,分别约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31.42%、32.67%;净利润为2892.44万元、6886.87万元,约占当期净利润的101.82%、40.52%。

由此可见,上海中淳对中淳高科的业绩贡献不小。

然而,就是这家子公司,近年来经营频频违规,屡屡吃罚单。

2017年5月,上海中淳因为超标排放扬尘,被上海市金山区环境保护局处以罚款2.5万元。当年6月,公司又因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未进行项目变更申报,被上海市金山区安监局处以罚款1万元。

2018年7月,上海中淳因噪声排放超过限值被上海市金山区环境保护局处以罚款6万元。

去年9月,还是上海中淳,因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被上海市金山区应急管理局罚款20万元。

除了上海中淳外,温州中淳也因为没有按时报送员工信息被温州公安局处罚。

在营运车辆方面,中淳高科因为交通违章,在2017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共计被罚款5525万元。

在融资方面,中淳高科存在转贷行为。2017年至2019年,公司通过供应商及关联方浙东集团、中淳管理及中淳基础发生的转贷金额分别为2.53亿元、8400万元、1000万元。

针对上述频频违规行为,中淳高科称,其已经按照主管部门要求进行了整改,且上述违规不属于重大违法违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因此,这些行为并不会对其IPO形成障碍。

实际控制人持股超92%

中淳高科还存在实控人持股比例过高的问题。

根据招股书,目前,邱风雷、邱淑君夫妇直接间接合计持有中淳高科92.22%股权,二人还分别担任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之职,可以说是牢牢掌控着公司。

一投行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实际控制人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存在实际控制人控制不当风险,其作出的决策将会是“畅通无阻”,这种局面容易损害中小股东利益。此外,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一旦公司上市,也会出现股票流动性不高问题。

作为监督董事会、高管层滥用职权、违规经营而设立的机构监事会,在规范的上市公司重要性不言而喻。中淳高科的监事变动较为频繁。2018年5月,由王明珍、忻微君、职工监事赵琼组成第一届监事会,王明珍为监事会主席。半年之后,忻微君、赵琼监事职务被免,俞玉意、许国林为新的监事,其中俞玉意为职工监事。俞玉意的身份较为特殊,其是实际控制人邱风雷的表妹。这一身份担任职工监事是否合理,也受到质疑。

在2017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中淳高科与关联方存在经常性关联交易,金额分别为0.49亿元、0.5亿元、0.46亿元、0.47亿元,还与关联方浙东集团等存在资金拆借行为。在这期间,是否存在某种利益安排?

中淳高科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名称冠以“高科”二字也让人意外。

根据招股书,中淳高科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

针对公司名称“高科”二字,公司解释称,其是相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建筑材料行业混凝土预制桩工程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浙江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个科技创新平台,系预应力管桩国标起草单位之一,通过多年技术积累,已逐步树立在细分领域主要产品的标准制定的重要地位。

公司还表示,其十分重视科研投入,已形成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部分技术或产品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截至招股书签署之日,其共拥有专利89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

然而,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中淳高科的研发投入并不高。

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共有研发人员78名,约占员工总数的3.40%。去年前三季度,其研发投入2630.23万元,约占营业收入的1.27%。2017年至2019年,这一指标值分别为1.65%、1.42%、1.38%,逐年在下降。

3月2日上午,北京一投行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一般而言,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中,涉及从事研发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年营业收入2亿元以上)等指标。

如果仅从上述两指标看,中淳高科距离高新技术企业还有不小的差距。

本文源自长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