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基金基金经理哪个强(基金军工哪个基金经理更厉害)

jijinwang

医药行业是市场公认的“长坡厚雪”赛道,受到众多投资者的关注。很多刚开始投资基金的小伙伴,可能对“于洋”这个名字会有点陌生,但他绝对是一位值得关注的“宝藏基金经理”。在2017年11月到2020年5月的两年多里,于洋管理的基金富国精准医疗,累计收益率比大家熟知的葛兰的中欧医疗健康、赵蓓的工银瑞信前沿医疗还要高。




于洋VS葛兰VS赵蓓,究竟谁更强?


2018年,医药板块经历了巨大的牛熊转换。上半年,在创新周期以及政策周期的驱动下,延续了17年底开启的上涨行情,最高涨幅21.16%。下半年在市场因素和 4+7带量采购政策影响下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调整,全年收跌26.38%。

于洋在2018年取得了不错的超额收益,上半年抓住了医药创新加速及消费升级的投资机会,大幅跑赢基准。下半年面对4+7带量采购政策,于洋判断政策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化学仿制药领域,果断换股、减仓,较好地控制了回撤。全年收益率3.17%,而同类平均为-13.93%, 沪深300为-25.31%。



2019年,医药板块经历单边上涨。在11月之前,政策环境都是相对缓和的,受益整体市场回暖及医药板块强劲的内生增长,医药板块涨幅居前。11月底,创新药国家谈判结果出炉,以及第二批集采政策的推进,边际上出现了政策趋严的转变。市场由于对医药行业的政策担忧、估值担忧而出现了犹豫和分歧,板块出现回调。全年医药股投资热点集中在创新药、研发产业链等产业方向明确的热点领域,而仿制药、中药板块则远远落后。

于洋超配创新药、医疗服务、CRO、医疗器械、IVD 等行业,全年取得67.33%的收益。葛兰则在创新药产业链、医疗服务、高质量仿制药的龙头企业等方向进行了着重的布局,高仓位运作,取得75.23%收益率。



2020年,新冠疫情笼罩全球。1月份疫情气势汹汹来袭,到4月份国内基本控制住,而海外从3月份开始疫情爆发,各行各业几乎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医药板块既有疫情需求的拉动,而受疫情影响的部分也表现出了比较好的刚需特征,上半年中证医药指数上涨38.75%。

截止5月26日变更基金经理,富国精准医疗取得了40.18%的收益,于洋在这个阶段取得的超额收益相比较有限。赵蓓对疫情相关的防护用品、诊断试剂等需求加大了配置比例,取得很不错的超额收益。



综合来看,于洋在2018年的震荡市表现是更突出的,于洋会择时,投资偏向左侧,比较适合震荡市中获得超额收益。单边牛市的环境里,高仓位运作的葛兰,超额收益会更加明显。在行业面临重大需求变化时,通过景气度追求从“预期差”中寻找盈利和估值双升投资机会的赵蓓,业绩更加优秀。


去年6月,于洋离开公募行业,创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在离开一年多后,他选择回归公募,还是去了之前的老东家富国基金。在于洋回归公募后,未来大家可选的宝藏基金里,或许又多了一个选项,咱们先来盘点一下于洋过往的投资经验,认识一下他~


于洋有着什么样的投资理念与风格?


于洋是医药科班出身,本科就读于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制药专业,研究生就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研所。兼具卖方、买方医药投研经历,2011年研究生毕业后,分别在第一创业证券、华创证券、安信证券担任过医药行业分析师;2015年11月加入富国基金,任医药行业高级分析师、中小盘研究员。2017年10月起开始管理资金,截止2020年6月离开富国基金前,管理了100亿左右资金,有一定的大规模资金管理经验

医药科班出身,加上6年多的医药研究经历,使得于洋在医药股上有比较强的能力圈。于洋认为自己在医药板块中的一些大择时做得比较好,能够在风险来临前就有所感觉。在医药行业有行业性大机会时,他会满仓买入;而在他看空医药行业时,他也会选择大幅减仓。

于洋认为在医药板块里面,做资产配置很难,超额收益很大部分会来自对于公司深度研究后,能够在底部去买股票。于洋投资偏向左侧,比较适合震荡市中获得超额收益。

我认为所有好的基金经理都是属于时代的,真正卓越的基金经理是能够把握每一个时代的大主题和逻辑、能够把握时代脉搏的。我也希望可自己以做到这样,有大格局。我也欣赏特别勤奋的人。好的基金经理不是依赖某一种特定的投资风格。


我比较独立,愿意独立去做研究,也愿意为自己的独立研究负责。

于洋注重回撤控制,主要通过控制仓位、把握持仓结构、重视市场情绪和一些事件对个股的催化作用来实现,避免持有的股票属性过于单一。投资组合里面的资产多元化,更有助于组合的稳定性,因此,于洋也在持续拓展其他行业的能力圈。

从投资角度看,医药子行业虽然同属一个“家族”,但其投资逻辑却具有异质性,反而和其他“家族”有一定的同质性。比如大宗原料药,其投资逻辑更接近于化工股等周期性行业,“涨价”是核心催化剂;比如中药,其投资逻辑更接近于消费品,“消费升级”是大背景,“品牌+渠道+管理层”是王道,“提价+放量”是核心推动力;比如创新药,其投资逻辑更接近于科技股,“创新驱动”是核心动因,“市场空间”是关键,NPV估值模型也可共通。所以说,医药行业不只是一个行业,而是多个不同逻辑的行业集合;通过对于医药行业公司的研究,能够掌握绝大多数的投资方法。

于洋将自己构建的医药行业投资框架,套用到其他行业。在管理全市场基金的过程中,对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认为自己的能力圈在成长股这一块。在全市场基金的投资上,重点配置在“医药+消费+TMT”这些成长股板块。

现在是“科技创新”最好的时代。用一种跟随的策略做“科技创新”,回报率很高。消费升级是,满足之前没有满足的需求。比如高铁,这是有必要的消费升级,不是喝酒从低端白酒到高端白酒。我更欣赏日本那种消费升级模式。让你生活更方便,更好,更舒适的消费升级。


如果本文对你的投资有帮助,欢迎点赞、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