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基金最长是哪个(华夏基金哪个适合定投)

jijinwang

11月2日

年仅41岁的

华夏基金基金经理蔡向阳

突然逝世

消息震惊金融圈!


当日下午,华夏基金公告显示,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投委会成员、基金经理蔡向阳于2021年11月1日在北京逝世,所管基金累计为持有人分红超142亿元。华夏基金于当日晚间发布公告称,蔡向阳生前管理的9只基金,将由5位基金经理接棒管理。

代表作任职回报率超160%

华夏基金公告显示,蔡向阳为中国农业大学金融学硕士,2007年10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投资经理、投资研究部行政负责人,2014年5月开始担任基金经理,先后负责华夏回报、华夏回报二号、华夏稳盛、华夏常阳等多只基金和产品的投资管理工作。

天天基金网显示,目前蔡向阳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超过630亿元。其中,蔡向阳任职华夏回报混合A和华夏回报二号混合时间最长,均长达7年多。作为蔡向阳的代表作,截至11月1日,这两只基金的任职回报率均超过了160%。

供职14年

曾凌晨一点约人调研

对于蔡向阳的不幸辞世,华夏基金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表示沉痛哀悼和深切怀念。蔡向阳在公司工作的14年间,热爱投资事业,投资能力出色,参与并推动了华夏基金投研体系的完善和提升。蔡向阳曾6次荣获金牛基金、明星基金、金基金等奖项,所管理的基金累计为持有人分红超142亿元。

记者观察到,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取得快速发展,竞争激烈、业绩压力大、人员流动性高也是行业的常态。此前蔡向阳在媒体采访中坦言,每次经历调整时压力都很大,2013年由于自己重仓的品种连续下跌,但大盘呈现上涨态势,当时压力特别大,结果大病一场,此前他曾经在凌晨一点约人线下调研。


近年来,因过劳导致的健康问题屡见不鲜,不少人甚至因此失去了生命。在平时生活中,“过劳”信号往往被人们忽视。十个常见的过劳信号,你一定要知道!

需要指出的是,仅有1/3的猝死罹难者生前被确认为猝死高危者,剩余2/3的猝死者,生前无任何不适症状或仅有轻微的异常表现。

根据日本过劳死预防协会提出的

十大危险信号

较早地出现了“啤酒肚”

脱发、斑秃、早秃

记忆力减退,开始忘记熟人的名字

经常头疼、胸闷、耳鸣、目眩、心悸,检查无结果

频频去洗手间

注意力越来越不容易集中

性欲、性能力下降

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睡眠质量不高(失眠、多梦、睡觉醒来不解乏等)

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黄灯”警告期:如果出现2项,不需要担心;

“红灯”预报期:如果是3~6项,已经具备过劳死的征兆;

危险期:如果是6项以上,发生过劳死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什么是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是现代医学新认识的一种疾病,由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1988年正式命名。这是一种以疲劳、低热(或自觉发热)、咽喉痛、肌痛、关节痛、头痛、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差、睡眠障碍和抑郁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的综合征,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至少半年以上。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制定了以下三个标准:

1

持续或反复出现原因不明的严重疲劳,时间超过6个月,充分休息后疲劳症状仍不能缓解,活动水平比健康状况下降低50%以上;

2

同时具备下述4条(或4条以上)症状:

记忆力下降或注意力难以集中

咽喉炎

颈部或腋窝部淋巴结触痛

肌痛

多发性非关节炎关节疼痛

新出现的头痛

睡眠障碍

劳累后持续不适

3

排除其他疾病或不良嗜好引起的慢性疲劳。一旦发现自己符合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症状,需要立刻寻求医生的帮助。

面对存在可能性的“过劳死”,与实际已存在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我们首先要对个人生活及时进行调整。对此,医生给出下面几点建议:

1、健康的饮食习惯

控制总热量,每餐以八分饱为度,减少动物脂肪和甜食的摄入,多吃鱼类、豆制品、蔬菜和水果。规律进食,特别要注意吃早餐,一天中摄入充足的水分,避免在晚餐后摄入过多的咖啡因或者浓茶。

2、合理的作息方式

尽量减少夜生活,每天睡眠7~8小时,补觉需适度。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调整生活节奏,避免长时间紧张工作。

3、规律的运动锻炼

根据WHO建议,每周应进行150至30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至150分钟的高强度运动,以此抵消久坐带来的危害。有效运动包括快步走、游泳、骑自行车、跳舞等。

4、保持良好的心态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培养业余爱好,知足常乐,并能适当保留“童心”。

学会倾诉,向他人倾诉可以让你摆脱负面情绪,在巨大的压力面前,给负面情绪一个出口,可以让你尽快恢复良好状态。

5、与医生交朋友

有健康问题需要及时就医,不可拖延;定期做健康体检,早期发现疾病线索,防病于未然;与身边的医生交朋友,提高健康素养。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林晓丽 见习记者 张文卓部分来源:证券日报、健康时报广州日报·新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