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值基金怎么变白(基金分红以后净值变低)

jijinwang

文 | 喜胖不胖 (转载请注明出处)


现在基金公司的直播越来越有意思了,已经不再是单打独斗,开始携手前行,甚至强强联合。


昨天看了一场PK赛,

是一场头部基金公司、头部成长基金经理、头部赛道的PK赛。


嘉实基金VS华夏基金

姚志鹏 VS 周克平

新能源 VS 半导体


明星基金经理的碰撞,有情怀、有干货、有火花。




单说一下pk的人员的背景


嘉实基金成长风格投资总监 姚志鹏(图左),被称为“姚局”

本科毕业于北大化学系,又在清华攻读了MIT国际工商管理硕士。先后参与过两家先进产业类外资企业中国区的创业过程。

2011年进入嘉实基金,成为新能源板块的研究员,2016年正式成为基金经理,接管中国首只智能汽车基金——嘉实智能汽车。


华夏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监 周克平(图右),被称为“克老师”。

本科学习集成电路专业,研究生保送北大光华读金融;2014年加入华夏基金,最初是在机构投资部担任TMT研究员,接触了大量的海外QFII投资者、国内的社保和企业年金,做了大量的中外比较、产业链上下游验证研究等工作。


都是公募基金里投资科技的代表。


PK总共3个小时,时间太长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嘉实基金和华夏基金直播间里看看回放,有趣有料的内容还是挺多的。我主要挑些直播里让我觉得有意思的点给大家总结一下。




PK中那些有意思的事:


一、基金经理也会因为投资失眠:


经常看到各种投资小白,今天基金大涨就欢天喜地,明天大跌就痛哭流涕。

那基金经理呢?

周克平:其实也会受到外界情绪和环境变化的一些影响,这种影响会对于自己短期和长期的目标有新的认识,这种新的认识需要经过蜕变,蜕变来自于压力,压力过后才能重生,是一种“涅槃重生”

姚志鹏:会有迷茫和承受巨大压力的时候,就会失眠。但随着投资时间的增长,失眠的次数在减少。在疫情前喜欢旅行,通过旅行换个环境,散散心,解决表面的压力,治本的事儿就要靠自己去相通解决。

姚局还说,本来想过如果哪一天不干基金经理了可以去当旅游博主,结果发现旅游博主的红海比基金经理还深,算了,还是踏踏实实做投资吧。

总结来说,基金经理跟KPI挂钩的都不小,心态积极更加至关重要。


基金经理本身是替别人管钱,一定会面临各种业绩排行的压力,内有公司约束,外有投资者的监督。

这就好像一个高三的学生,周周模考,而且家长不管你考几分,就看你进没进年级前100。偶尔成绩退步了几分,就随时对你一顿骂,你压力大不大?

而且公募基金经理可不是只要求进年级前100,是广大投资者像爸妈一样逼着你必须考清华北大一样。你说压力大不大?


反正任何直接与金钱发生关系的事,从来都没有压力小的。

但我们普通投资者其实并不需要给自己本就不轻松的生活加码,那是基金经理的事儿。

毕竟就算给自己压力大了,投资收益也不一定因此变高。

少看净值,拥抱波动,长期持有才是让自己心情愉悦的秘诀。


二、基金经理的爱好

姚志鹏:我一般是看书、旅行,包括喜欢逛街。因为有业绩压力,看什么东西都很想赢,想抓到投资机会,一看到什么就在想背后都是商业模式、EPS和护城河,但有些爱好会想抑制住一点。

因为投资这个东西,做好情绪管理很重要,如果压力太大或者满目都是投资,有时也会影响自己做判断。基金经理要让自己的心情平衡一点,才能更好做决策。

周克平:同意,不要太功利地看这些事情,很多时候是对你自己情绪的管理,以及可能是你自己认知的加深。

总结来说,投资还是对情绪的管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投资不是本职工作,我们可以花费时间学习投资,但尽量不要花费太多的情绪在投资上,否则顾此失彼。

巴菲特说过:“我不是因为比别人聪明,而且我甚至不是比别人更勤奋,但我比别人理性。”


三、平常用过脱发洗发水吗?

姚志鹏:我们脱发的核心是来源于压力,压力没散去解决不了本质问题,你知道结局是什么的时候就不会做无为的抗争。

周克平:我头发掉的比较少,我主要是头发变白的问题(克老师式凡尔赛)。

总结:基金经理的头发是两个趋势,一个是变少,一个是变白,还有一个更惨的是变得又少又白。


四、基金经理有没有追涨杀跌过?

周克平:追涨杀跌我定义为两种,其实主要的一种是有必要的追涨杀跌,因为是市场本身的反馈,是一种趋势在形成,这时的追涨杀跌是一种有效的投资行为。

我们可能参与的仓位非常小,但是这个过程中可能也是试错性的仓位,会有一些追涨杀跌的行为。

姚志鹏:正因为一个人不是每次机会都能领先全市场发现,有时候某个行情已经演绎到一半的时候发现这是一个大级别的机会,你完全不参与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不理性的,这种情况也经常会出现。

总结来说,基金经理也是人,也会受情绪的影响。年轻刚开始管钱的时候这种“非理性的追涨杀跌”行为可能多一些,但时间久了会做得越来越少,会很好地控制情绪。


其实基金经理也是不断地跟自己的人性battle,不断地打磨自己的投资理念。

基金经理当如此,我们投资者更应该明白,我们没有内忧外患的压力,我们能战胜基金经理的唯一可能就是克制自己的情绪。

基金经理所谓的追涨杀跌,更多是基于行业的深度研究,和趋势的判断。但大多数人是无法对趋势做出合理的判断,追涨杀跌的标准只是基于收益涨跌的判断。

能拿住一只基金,能克制不动,把个股交易里的“追涨杀跌”交付给基金经理,才是我们投资者应该与基金经理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


PK中那些干货的事儿:变革当下,藏着每一个投资人都不能错过的一次巨大机会


干货较多,因此先上总结:

1. 两位基金经理都旗帜鲜明的看好对于大科技、大新能源概念的投资机会。一定要特别重视这些行业的投资机会。

2. 基金经理的“看好”是基于长远投资的范畴,不是说现在买入,下个月就能投资翻倍。

3. 信息能源行业的投资还是要看节奏,里面有很多不同的打法,因此波动势必很大,这类新兴科技就算是基金经理本人,也要一边深度研究一边摸索着学习投资。普通人就更别提了,要学会拥抱波动,择时还是交给主动管理的基金经理来做比较好。


一、何为巨大的投资机会?

周克平:我蛮看好新能源,我们其实需要从底层变革的角度来理解这个世界。在我的视角里面,能源的变革堪比上一轮信息革命、互联网那样大的机会,这个机会非常非常大。

我们一直说人类的底层是信息和能源,信息经过过去50年发展,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导产业。而今天发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能是来自于人工智能和能源革命这两个方面的革命。

人工智能和能源革命的交集就是新能源汽车,就是智能电动车,我一般不叫新能源汽车,它自己的渗透率就像过去的云计算一样,有一个迅速提升的过程,未来三五年我们可能就要经历这个迅速提升的过程

新能源这个行业会是一个全世界的共振,半导体可能在中国会相对比较强一点,是α,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能源革命可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个主旋律,我们从内心深处非常强烈看好这个行业的发展。

半导体和新能源这两个产业干成了,中国人均GDP就能上两万美金,医药、消费才能发展起来,才有消费升级,这是必要条件。


二、新能源行业上、中、下游投资机会,以及未来的变化


姚志鹏:

上游——资源。资源问题在长周期要看每个资源品类的稀缺度,纯上游的公司想做到长期成长,是要求有世界级资源的,这种企业的特点是要在行业最差的时候有非常好的盈利,出手必是世界级的矿山。但稀缺资源的重新定价,需要时间给答案。

中游——制造业。要选择那些控盘能力比较强,经过几轮洗牌,在自己的行业里有一定的控牌企业,不管之前因为什么原因,你跑出来就证明自己的竞争力。这个阶段可能在整个行业格局集中度提升以后。

下游——现在是盲目造车阶段,因为没有分出赢家,每个品牌都觉得自己有机会,都想花好多钱。而且现在的关注点是品牌能不能把车卖出去,关注点是优质供给是稀缺的,这些优质供给在这个阶段是值得关注的。

下游终端——应用服务。未来能够被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汽车品牌,卖成爆品的公司一定是有巨大的价值,每年就算卖100万辆,汽车寿命十年就是一千万辆,将来的自动驾驶一个月收1000元,或许也不算贵。

总结:每一个环节的特性不一样,决定你投资的周期和投资的节奏不一样。这类新兴科技就算是基金经理本人,也需要一边深度研究一边摸索着投资。普通人只需要买主动管理的基金就能解决这类问题。


三、我们国家的半导体行业到底跟国外有多大的差距?

周克平:不同的环节差别还挺大的。

比方说在我们整个制造产业链,像封装、测试这些环节,中国的公司可能已经是在全球上,无论是产能还是规模都是非常大的一部分公司,技术上面跟国外的公司差距也相对比较小。设计的环节正处于一个快速追赶的过程,差距在迅速缩小,也是我们重点投资的一部分公司,因为它可能在未来的三五年,不仅空间大,确定性也很高,捅破这层窗户纸,这类的公司集中在一部分模拟、射频、图像芯片的领域。


我们差距真正比较大的可能是在特种的芯片设计以及上游的制造和材料、设备类的一部分公司里,在技术上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看到大量新的技术投入、研发投入,产生了很多效果。只是投资上,这一类公司我们目前采取组合投资的方式,因为真正的大赢家是谁我们还不确定,而且它的技术突破是否是线性的,这个事情我们还没有确定。


总结来说,不同的环节差距不一样。

一部分我们已经追得很好了,这部分资产是一些偏周期类的资产,跟着整个宏观经济的波动而发生一些波动。另一部分可能是在迅速的成长期,一些设计类的资产,可能是未来国产替代我们投资的主要方向。还有一部分可能是有一部分的技术差距,但是在一个快速突破期,它的空间可能是最大的,这部分可能在我们的组合里是用组合投资的方式来做布局。


四、最近万亿交易量的行情怎么看?

姚志鹏:你看到了万亿的成交量,成交量的放大连续多日,说明整个市场肯定是有增量资金入市的,但短期增量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去找这个市场看上去没怎么涨的,而不是寻找市场上最好的资产。

进而大家看到现在中证500指数,甚至800、1000、2000的股票,长期没有人交易的股票都开始出现活跃。

其实2014年底、2006年底都出现这种现象,这是该阶段很有特色的东西。

当资金熟悉这个市场之后必然会去做行业比较,会慢慢引导这个市场的主要逻辑去迁移。

对我们来说,这种行为很正常,但公募基金在中间参与意义并不是很大。


第一次看基金经理PK的直播,感觉这种模式的直播比单独的主持人设问的直播有意思。一场直播还是学到了不少干货。

在不断规范化的基金直播行业中,直播形式的升级,最终造福的是黄雀在后的是大众基民。


注:以上为基金经理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