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陆陆续续有小伙伴收到类似如下的短信。
说自己手上的基金开了持有人大会,然后决议生效,基金要转型。
还有些是直接说基金合同终止,要清盘了,让人一脸懵比,钱不知道是不是出不来了?
其实这些需要转型或者清算的基金,都是分级基金,大家之所以近段时间会陆续收到类似的通知,是因为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分级基金要在今年底全部整改完毕,取消分级机制。
也就是,分级基金这个种类,将在今年年底退出历史舞台。
虽然资管新规过渡期延后到2021年,但分级基金的整改却是如期执行,所以在年末这段时间,各大基金公司就开始集中处理整改的事情了。
(《资管新规》第21条)
为啥要整改呢?
简单来讲,分级基金里的分级B,可以说是在股市里合法加杠杆的手段之一,但玩起来是猛如虎。
分级基金的原理说起来也不复杂,市场上总会有两类这样的投资人,一类是保守派,觉得基金风险大,不敢投资;另一类激进派却恰恰相反,觉得基金这种产品的收益和股票比起来低很多,不过瘾。
这时基金公司就创新设计,说我出这么一款基金产品,让保守派拿到一个固定的较低利息,比如5%,然后借钱给激进派去投资,这样激进派就相当于有了更多本金,也就是加杠杆投资,以获取更高收益,但无论是赚是亏,都要保证保守派的本金和利息安全。
这样一来,就是皆大欢喜,卖给保守派的基金份额,就是分级A份额,是稳健份额,固定收益;卖给激进派的基金份额,就是分级B份额,是进取份额,收益浮动。
但我们常说在看到收益的同时,更要注意背后的风险。
分级B碰到股市上涨的时候,涨得很猛,但碰到下跌的时候,就跌得更深。
所以大家就可以联想到,2015年涨得凶的时候,分级B倍受追捧,异常火爆,但在随后的闪电下跌里面,是一泻千里,以至于净值与价格严重偏离,甚至进一步触发了下折,投资者们血本无归,四处呼喊要维权。
所以监管马上暂停了分级基金审批,提高投资门槛,2018年资管新规出来后,直接就说要取消分级运作了。
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可谓是当时买了分级B投资者心里的长痛。
不过这里得说明一下,分级基金分为母基金、分级A、分级B,不要看自己的基金名称后面有个字母A、B就以为自己的分级基金了,因为分级A、分级B是在场内像买卖股票那样交易的。
如果你是在场外买的基金,比如在支付宝、天天基金、蛋卷之类的渠道买的带ABC的基金,和这事没关系,那只是收费方式。
这个知识点,咱们在之前的文章《基金的尾巴ABC,哪个才是更适合你的?》里面详细讲过了,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回顾一下。
而在场外买到的,名称里带“分级”字眼的基金,比如什么“汇添富恒生指数分级”、“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分级”之类的,只是分级母基金,母基金实际就是普通的指数基金,总体受到的影响不大。
那么这次的整改,分级基金会大概有两种处理方式——
首先是小部分的分级基金,会被清盘。
被清盘处理的分级基金,一般是规模在1个亿以下的小基金,比如“交银中证互联网金融指数分级”基金,规模只有0.75亿,就已经进入清算程序了。
(交银中证互联网金融指数分级 基金公告)
如果是清算的话,不仅是分级A和分级B基金会清算,母基金也是会被清算的。
当然,清算并不是说你的钱全都给清没了,而是会按照某一天的基金净值,根据你手上的份额把钱赎回给你。
不过如果是走清盘这个方式的话,流程还是比较长的,如果有机会可以自己赎回,就自己操作赎回更好,如果不能,就耐心等清算好了。
第二种处理方式,是大部分分级基金会转型成LOF基金,或者普通的指数基金。
区别是,LOF基金的话还可以像买卖股票那样在场内交易,普通指数基金就只能在场外交易了。
在转型的时候,总资产不变,分级A和分级B基金,会按照基金份额,参考净值折算成母基金,而母基金本身是不受影响的。
当然,不排除一些母基金,为了应对分级B转型之后的赎回,可能会临时降低仓位,但长期来看影响不大。
那么如果是持有分级A、B份额的话,到底是等待转型,还是选择卖出离场呢?
对于分级A的持有者来说,原本分级A是稳健固收性质,在转型后变成母基金就是浮动收益的,如果不能接受波动的小伙伴,可能就要考虑是不是卖出更合适。
对于分级B的持有者来说,问题不大,因为波动实际是会变小的,但如果你持有的分级B目前是处于溢价状态的话,就得注意了。
比如登录“集思录”,还看到现在一些分级B基金的溢价是百分之几十的,那么等到转型成母基金的时候,是按净值来折算的,这些高溢价在转型的时候都会全部被抹掉。
比如高铁B现在的价格是0.394元,但净值只有0.289元,那么如果马上就整改转型的话,就是按0.289元来折算,这里面接近30%的溢价就会直接没了。
所以如果你还持有这种过高溢价分级B基金的话,就尽早卖出,更不要想着趁最后的整改潮,看到一些分级B被炒高,去短线买卖,这是很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