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丽珠集团迎来了华泰证券、汇添富等多家机构前来调研。调研中,对参芪的预期以及促性激素领域的品种等成为关注的焦点,公司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和探讨。
2018年公司对参芪的预期
目前,国内中药注射剂产品确实一定程度上受到医改政策、招标降价等一些因素的影响,预计参芪在收入增速上会进一步放缓或小量下降,但是在销量端争取保持增长稳定。
首先,公司将不断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快速向二级医院市场渗透,加之本次医保部分中药注射剂对医院级别进行了限制,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司的品种向基层医院下沉;其次,参芪扶正注射液软袋有望在今年年底之前上市,争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部分医院的销量提升;再者,公司依旧在不断跟进参芪扶正注射液的海外申报进展。
目前参芪扶正的收入及利润占比已经显著下降,随着未来西药品种增速及份额不断扩大,参芪的利润贡献占比预计还会有所下降。
公司鼠神经在2018年的销售及增长
在过去的一年中,鼠神经生长因子由于受到部分限制目录、招标降价等因素,增速放缓。公司预计在2018年,其增速也将持续放缓。
公司将密切关注该品种在各省的招标动态,及时优化招投标策略,同时探讨销售应对策略,加大市场推广力度。
促性激素领域的品种
促性激素共有4个品种,分别是增速较快的亮丙瑞林微球,以及增速相对平稳的尿促卵泡素、尿促性素、绒促性素。
后三者产品,由于2016年上半年基数较大,2017年上半年及前三季度的增长都体现的不太明显。
但是,随着公司后续的重组绒促性素、高纯度尿促性素在未来几年的不断上市,将加强丽珠的促性激素领域的产品布局。
公司对刚刚获批的针剂市场容量的预期
公司目前的艾普拉唑主要包括肠溶片剂及针剂。在2017年,艾普拉唑经历了非同寻常的一年:肠溶片新适应症获批以及针剂在年底获批上市。值得一提的是,在艾普拉唑针剂经历了国家局、省局一系列严格的临床核查、现场检查等历程,对公司后续研发、临床及报产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借鉴。
IMS数据显示,从剂型来看,针剂市场大约占到70%以上,远大于口服制剂的市场。所以,公司预计艾普拉唑针剂的市场容量应该会高于目前艾普拉唑肠溶片的市场。
公司的化药研发现状及重点在研项目
化药的重点项目包括:注射用高纯度尿促性素及原料已获得临床批件;孤儿药注射用丹曲林钠已获得临床批件;曲普瑞林微球已获得临床批件。
其他的研发项目一旦获得进展,公司会及时进行公告。
公司对丹曲林钠的预期
丹曲林钠主要用于恶性高热症,这种疾病通常在手术中激发。从市场上来讲,由于疾病发病率的原因,目前公司在优先审评中也是列为的孤儿药。但是在一些欧美国家,这类药品在手术室中会强制要求配备一定的量。公司也希望能与相关部门沟通,如果以后国内也可以参照欧美,在每一个手术室都必备这种药物,预计市场不会小。
公司在未来在营销改革还将进行的变化
未来几年,公司的处方药团队将集中体现在“证据营销+服务营销”,并积极探讨“合作营销”。在强化合规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营销团队,加强产品的学术推广、加大产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参与推进疾病治疗的临床共识及指南,同时加强客户的服务质量、加大客户粘性。
目前单抗公司的在研品种进展
在研品种中,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人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处于Ⅱ期临床试验;注射用重组人绒促性素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重组人鼠嵌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及重组人源化抗HER2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处于I期临床试验;重组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在美国已进入I期临床,国内临床试验也已启动;重组全人抗RANKL单克隆抗体已于近日获得临床批件。
单抗公司目前的临床团队
目前,单抗的临床研究主要由三位经验丰富的海归博士负责,分别主导目前在临床的几大项目:
彭育才博士,现任丽珠单抗高级副总经理。曾任美国百健研发科学家。
戴伟民博士,现任丽珠单抗首席医学官,曾任职GE、葛兰素史克等。
刘昌东博士,现任丽珠单抗临床开发副总经理。曾任美国诺华制药临床总监。
微球在全球以及国内的发展现状
2015年,全球市场微球品种约有约20个,全球市场500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约20亿元人民币。而国产的微球品种中,仅有亮丙瑞林微球。
国内亮丙瑞林微球市场中,原研厂家为日本武田。其次是国内企业丽珠医药、北京博恩特。目前丽珠上市的亮丙瑞林微球为一个月缓释剂型。
国内微球市场情况
目前国内微球市场增长较快。国内微球市场的主要品种包括亮丙瑞林微球,目前国内市场已接近20亿;曲普瑞林1个月及3个月缓释已达4个多亿;戈舍瑞林植入剂接近10亿。
丽珠微球中心的研发情况
丽珠的微球在研品种多为国内首仿药物或新药,主要包括多肽类药物及精神药物。
研发产品中,曲普瑞林微球(1个月缓释)已获批临床,还有奥曲肽、亮丙瑞林(3个月缓释)、阿立哌唑等已立项,正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丽珠微球的产业化、产能情况
经过多年的生产工艺的反复摸索及改良优化,公司的微球平台在产品产业化上已具有显著优势,在同类生产线中也处于世界水平。
目前公司现已有2个微球车间,正在新建的3个生产车间均按照美国FDA的GMP标准进行设计,单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均在150万支/年以上。
利培酮微球项目终止的原因
利培酮是前一代的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从全球市场来看,这个产品已经增速放缓。故而公司选择了在某些方面更具优势的品种阿立哌唑微球立项。
(编辑:F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