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核集团多次打假的中国华宇还曾“忽悠”多家A股上市公司。2017年12月,平潭发展(000592,SZ)公告称,拟以现金约6.32亿元购买中国华宇旗下中核新源资产。在中核集团发布澄清声明后,平潭发展于2018年3月26日终止了上述资产重组计划。
虽然“李鬼”终究变不成“李逵”,但“李鬼”搅局A股并不是个案。在媒体对中国华宇“假央企”骗局连续展开调查后,融钰集团(002622,SZ)、迪威迅(300167,SZ)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已经斩断与中国华宇旗下公司的合作。
10月2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阅到的信息显示,虽然中国华宇已经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但主管部门(出资人)信息仍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本轮央企打假,中核集团仍然在公布的名单首位提醒,其与中国华宇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均与中核集团无关。
已有中介打起退堂鼓
近年来,遭央企“打假”的企业不在少数,如果挂靠之后被国资方发声明或公告澄清关系怎么办?
“没事,不合适的话,那就再找找别的。”在被告知北行科技的情况后,李明的淡然回应或许表明,圈子里对这个问题已经见怪不怪。
在“李鬼”面具被揭穿后,中介公司的保障协议也派上了用场。“一般都是要求退款的,保障就写在协议里面。”李明透露,一般是按照在挂靠单位存在了几个月折合全年,按月扣费。
“(变身央企)可以带来好处,至少在相当多的金融机构那里,这是实力雄厚的象征。”在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看来,如果“运气好”,碰上那些无意做详实背景调查的地方政府,还能签下利润不菲的合同。
在利益驱使下,挂靠江湖中不乏铤而走险之人。国务院国资委10月22日公布的假冒中央企业名单中,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集团)“受灾”严重,此次公告假冒集团子企业151家,注册地遍布全国各地。
“前几年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多,一些人就借着国企、央企的名头,揽工程做业务,打着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旗号,碰瓷央企身份的企业不在少数。”一位大型正规企业服务代理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在这些“碰瓷”行为中,挂靠是主要方式。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暗访,包括李明在内的多位中介透露,中介协助和对方建立联系,对方则是央企或者国企的内部人士。
为了打消记者的顾虑,李明表示,款可以进公户,他们也可以配合法人认证。与此同时,他还介绍了“正经八百的流程”:挂靠公司报表不允许亏损,央企内部需要过会,委派法定代表人,材料统一管理、审计。
值得注意的是,在为期一周的暗访过程中,记者与至少五位声称可以提供央企挂靠的人士对话,对方均称相关手续合法、交易对方为内部人士。
一位地方市场监管部门人士表示,当前国内大部分区域的企业工商注册,均采取网上申报,在注册子公司的认证审核上,除了要提供母公司的营业执照正副本照片,还需要做法人的人脸识别认证。
不过,从近期多家央企的发文表态来看,中介所说的“内部人”等情况,并不见得“保真”。比如,中国电力建设集团10月20日公告,长期以来,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相关材料等方式,将企业注册为中国电建集团下属子公司,以中国电建集团下属子公司名义开展业务。
从多家央企近期发布的公告来看,伪造公章、虚假证件恶意注册央企子公司,已经成为“假央企”变身的最主要途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2019年年底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打响向“冒牌央企”宣战的发令枪后,清理“冒牌央企”的工作不断推进。
2021年10月22日,在公布353家假冒中央企业名单的同时,国务院国资委提醒,请社会各界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风险,如发现其违法犯罪行为,请尽快到公安机关报案。
如今对假央企的打击力度不断增加,不少行走在灰色地带的中介已经打起了退堂鼓。前述张姓中介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我们现在都不做这块业务了,打听这事也没有用,都做不了。”(出于保护记者,本稿署名为记者化名)
每经记者 尹力方 每经编辑 梁枭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