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芝堂股吧股讯360(九芝堂股票股吧)

jijinwang

每经记者:金喆 每经实习记者:林姿辰


相关公司九芝堂(000989,SZ)

市值85亿元(截至7月12日收盘)

核心竞争力: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连续四年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品牌500强;具有心脑血管等多领域的三百多个药品批文;掌握较强的工艺技术,饮片炮制和丸剂生产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机构眼中的公司:中华老字号,国家重点中药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短期业绩承压,疏血通有望带动业绩回升,未来干细胞业务放量。

所属板块:中药,医药制造,互联医疗,免疫治疗。


李振国说,作为九芝堂(000989,SZ)的带头人,他有时候想问题想到睡不着觉,怕带着这家300多年的中药老字号在创新路上跑偏,但眼下,创新又是九芝堂必须完成的命题。

“你现在如果还只是做九芝堂那几个老的东西,没有新的一些手段和想法来做,想发展起来和超越别人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李振国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现在九芝堂的利润和规模已经比不上一些优秀同行,怎么在新时期快速赶上去,把距离缩小,真得需要点思考。

六年前,李振国带领友搏药业入主九芝堂,业绩有所起色时核心品种却面临政策限制,营收腰斩,九芝堂再度陷入艰难时刻。李振国说,现在是九芝堂的换挡期,能否成功并不好说,但他必须去做,“只要九芝堂把自己做好了,真正的价值体现出来,市场会给九芝堂很好的预期”。

业绩稍有起色遇上政策变化,现在是换挡期

2015年,随着定增注入资产和大笔股权转让的同步落地,已有360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九芝堂终于觅得新一代掌门人;而对于友搏药业的董事长李振国而言,此次借壳九芝堂不仅达成自己的上市夙愿,还意味着一次将传承和创新结合的机会。

摆在李振国面前的,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百年老字号。多年来,九芝堂业绩停滞不前,数据显示,2012年~2014年,九芝堂营业收入分别为10.42亿元、12.12亿元和14.0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9亿元、1.04亿元和1.55亿元。

从财务数字看,双方整合初期比较顺利。2015年~2017年,九芝堂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一改颓势、增长迅速,其中营收分别为8.72亿元、26.74亿元和37.9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1亿元、6.52亿元和7.12亿元,友搏药业分别以101.29%、100.69%和101.66%的比例完成了业绩承诺。


李振国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那个阶段他没感觉有很大的管理压力,主要是双方把各自的长处和短处都能看得很清,取长补短。“大家在一起交流的时候也体现了这个思想和理念,所以按理说我们整合得比较顺利。”

然而,业绩承诺期一过,2018年和2019年,九芝堂业绩大幅下滑,归属净利润分别为3.36亿元和1.92亿元,同比减少52.81%和42.86%。市场质疑声四起,投资者也在股吧抱怨,认为友搏药业管理层不作为。


李振国有苦难言,2017年《新版医保目录》明确限制26种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友搏药业的明星产品“疏血通注射液”被列为“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并有明确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急性期患者”使用。而重组后的九芝堂,“疏血通注射液”在上市公司营收的比重超过7成。

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振国直言这一政策变化直接把九芝堂带入“很危急的时刻”——以前,“疏血通注射液”的主要渠道是全国2000多家三甲医院,政策出来后等于一下就丢掉70%的市场,而二级以下的基层医院覆盖速度又跟不上,产品营收出现断崖式下跌,十几亿元的收入化为泡影,而九芝堂自有品种又体量不够,难以支撑业绩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即便到2020年,“元气大伤”的“疏血通注射液”依然是九芝堂最大的单品。数据显示,2020年排名前三的产品——疏血通注射液、六味地黄丸和驴胶补血颗粒,分别贡献营收8.97亿元、3.35亿元及2.55亿元。

李振国也在反思,他觉得如果政策不变,九芝堂现在的收入应该能达到50亿元以上,但现在还不到40亿元,当初还是应该在三年内(2015年~2017年)把九芝堂的产品梳理得更清晰,这个工作直到最近两年才开始推进。经过梳理后,九芝堂有30多个独家品种,但所有产品中没有一款产品收入迈过10亿大关,还有些甚至没有推广。

“现在是(九芝堂的)换挡期,也是一个转型期。哪家企业想要把战略转得很好都不容易,对困难心里要有预期,把你的战略思路按照不同业务划分,做好预案,仔细思考思考。”李振国对九芝堂的规划是“两条腿”走路。

他说,对于换挡期的九芝堂,首先是发展中药品种的存量市场,新冠疫情后国家对中医药更加重视,传统老字号品牌价值外溢对产品的拉动不容小觑,所以要利用好国家对产业布局和中医中药战略性定位的契机,做好自己。另外要大力集中优势资源和财力、物力,把新的创新性战略培育出来,做到“新的抓紧点,老的做好升级”。

用“循证医学”模式提升中药产品临床价值

近段时间,资本市场掀起“中药热”,九芝堂也在这波行情中最高涨幅超过30%,为近两年高位。但在中药板块里,九芝堂的处境有些尴尬。一方面,九芝堂的市值不足百亿,被片仔癀、同仁堂、广誉远等曾经齐名的中药老字号远远甩在身后;另一方面,九芝堂不乏中药独家品种,但却没有一个能享誉全国的产品,最大规模年收入不到5亿元。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截图

“光做九芝堂那几个老的产品,你没有新的一些手段想法来做,想发展起来和超越别人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李振国非常清楚九芝堂的短板,九芝堂的创新动力弱,他最担心的就是拿几个事情慢慢悠悠地干。改革开放初期,九芝堂与同仁堂的体量相当,但现在销售收入都比不上人家的利润,怎么在新时期去追赶,这真的需要思考。

李振国也强调,这种思考不只是靠老板一个人,而是要靠全体员工的意识觉醒,大家一起想一件事情非常重要。“我以前在友搏管四五百人,现在五六千人,怎么管好?我用实际行动。有时候做出来叫大家看,去验证是对或错的选择。”

从入主6年来的财务数据看,李振国似乎还没给九芝堂带来灵丹妙药。但他清楚,如果还用广告模式和以往的营销思想,可能就会被淘汰。药品还得讲临床价值,能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疗效,能解决实际问题。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不具备临床价值,发展起来就很困难。

怎样才能使得产品具备临床价值?特别是对于眼下的九芝堂来说,李振国梳理出的产品包括驴胶补血冲剂、六味地黄丸、安宫牛黄丸等六七个传统中药品种,都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其中不乏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东方证券此前出具的研报指出,全国六味地黄丸的生产厂家众多,九芝堂生产的六味地黄丸仅占2.74%。而在补血市场,九芝堂的驴胶补血颗粒仅为6.5%。

李振国也深知面临的挑战有多大,他对记者表示,疏血通注射液、天麻钩藤颗粒等独家且有确切疗效的产品都具备临床价值和基层用药条件,如果进入基药目录,非常有希望冲击几十亿营收。他想到的方法是用“循证医学”的模式来提升产品的临床价值。


九芝堂董事长李振国。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循证医学研究是国际公认的评价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的科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采用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实验来检验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很多传统老药很难拿出像西医一样规范的论证角度,或者说中医的标准角度,做临床的很少。这主要是因为两点:第一,大家没有意识;第二,对于这个投入值不值得,大家都在犹豫。就包括九芝堂的产品,也是缺乏有力的临床证据来证明疗效。”在李振国看来,循证医学着眼于临床疗效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用严谨的方法进行验证与分析做出客观评价,能为中医药证明自身医学价值。

实际上,友搏药业的当家产品疏血通注射液就有循证医学研究基础,目前与北京天坛医院开展的疏血通注射液SPACE循证医学项目研究已经基本完成,揭盲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得到了包括张伯礼院士、天坛医院王拥军院长等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李振国表示,尽管再评价研究已经进行了较大的投入,但还是会持续做下去。进入九芝堂以后,他对九芝堂的传统重点品种也是按这个思路去做。

这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不少中药企业多年前就在尝试这样的研究路径,还有一些企业通过做临床试验推动中药产品在海外上市。李振国坚信,这条路应该会成为未来中药企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他举例称,九芝堂有款独家品种天麻钩藤颗粒,治疗高血压疗效很好。中药治疗高血压疗效比较确切的产品很少,因此该品种被上海高血压研究所盲选选中,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国传统药物天麻钩藤颗粒可有效降低隐匿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并在行业非常有影响力的国际期刊发表了学术论文。目前,公司也在围绕这个品种做基础研究,相信有好的疗效做后盾,这个品种做到快速增长问题不大。

如果每个重点品种都需要做循证医学,是否意味着研发投入会相应增加?而多年来,九芝堂每年的研发投入都远低于销售费用,这也是大部分中药企业的“通病”。


对此,李振国回应称,一家企业没有科研做支撑,一定是一个昙花一现的企业,想把企业做好,如果不把科研作为一个主要问题去思考,这企业遇到大风大浪就很容易连根都蹶了。外界对医药企业研发费用投入有误解,完全按比例去下结论不合理。药企对研发的投入,还需要看产品和项目的机会及整体战略,看研发的时间节点和推进过程。

紧抓干细胞扩增技术这个“牛鼻子”

对于九芝堂这样的百年老字号企业,推陈出新是个大命题。友搏药业入主后,一方面在挖掘九芝堂中药产品的潜力,另一方面通过投资生物药、布局日化领域等方式寻求转型。但是,到目前为止,九芝堂似乎还在漫漫转型路上探索。

李振国指出,老企业在传承过程中都带着时代的标签,但也需要在不同时代有所创新。九芝堂在发展进程当中,引入不同的产品和技术,也带着时代的痕迹。“不能因为我们现在开膛破肚就说颠覆了很多东西,时代不同一些想法都不一样。现在互联网有很多东西,融入老的技术手段当中也都是创新,比如智能制造、远程管理等技术手段,这些能不能跟传统的东西融合到一起,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按照李振国对创新的诠释,互联网医院就是九芝堂创新的典型例证。其中,中药是传统的东西,互联网平台是新的技术手段,二者融合减少了患者跑医院的时间成本,也过滤出线上无法解决的重症急症,无形中与国家的分级诊疗方向不谋而合。

但是,九芝堂也有令人“摸不准脉”的创新项目,这就需要李振国一次次向别人阐释自己的想法。干细胞项目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当年刚一提出,公司内部就一片反对声。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大众印象里,中医药和干细胞乍看起来毫无相关点,谈何融合,如何创新?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疑问,李振国再一次讲出了他的思考。他认为,无论是膏药,还是干细胞,能解决人的健康问题就是制药企业的正业。从生态医学的角度看,植物类中药和动物类中药都是生态,既然地球上有这个东西就一定是有用的;而从生命起源的角度看,干细胞可能在全世界做出突破性的东西。那何不“在生态医学的大背景下,用中药这一传统医学和干细胞这一精准医学为健康提供服务”?

所以,李振国将化药从九芝堂的发展格局中排除掉,把目光停留在突破性强、可能性多的干细胞药物上。但是,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赛道。

作为一种具有自动归巢功能的“聪明”细胞,干细胞因为其能自动消灭炎性因子而备受市场关注,但因为其发挥效用的原理目前还没有完全被研究清楚,以及人体组织来源所涉及的伦理问题,各国政府对其的态度各不相同。而我国卫健委在全面叫停干细胞疗法6年后,直到2018年底才重新推动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备案和项目备案工作,后续又在《药品管理法》中明确了将干细胞作为药品进行管理,这意味着未来九芝堂的干细胞试验如何开展、申请能否获批、药物如何商业化生产这些曾经的难题,答案已经在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中浮出水面,路径开始变得清晰。

做事分主次,先抓牛鼻子。李振国认为,干细胞扩增技术既是规避伦理问题的解法,又是干细胞商品化的关键,正是那个“牛鼻子”。

“在全世界找,找扩增能力最好的。”以此为令,九芝堂在全球范围内的干细胞公司搜索开始了,让李振国感到幸运的是,团队最后在美国找到一家做了十几年干细胞的公司Stemedica,可以从一份人体原始组织来源,也就是少量的骨髓中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能扩增出几十万人份的干细胞产品,在当时属于世界领先水平。

而这一发现也成就了九芝堂在2018年成立九芝堂美科(北京)细胞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北京美科”),北京美科后来投资了Stemedica。如今,九芝堂在大兴也有自己的干细胞生产研发基地了。

目前,经过对Stemedica技术的吸收与优化,北京美科对人骨髓间充质的扩增技术已经超过Stemedica,能够从一份人体原始组织中提取数百万人份的干细胞产品。与此同时,北京美科的缺血耐受人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试验已于2021年1月正式启动,九芝堂也与多家医院合作开展干细胞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和精神类疾病的临床前研究。

尽管目前政策面还有许多未知,但李振国对干细胞这一创新战略的信心没有动摇,先推动罕见病适应症的干细胞药物度过临床试验,再往大病种的慢病努力,就是李振国的具体策略。他表示,随着干细胞项目和生物药领域的临床试验不断深入,九芝堂的研发投入将进入新的时间节点,从去年到今年可能陆续加大。

“睡不着觉,就怕跑偏。”短短八个字像是李振国对于自己这个九芝堂当家人的调侃,但细想下去也是肺腑之言。毕竟,九芝堂这个在岁月中沉浮了300多年的老企业,能否在疫情打开的窗口期完成平稳过渡进而华丽转身,创新是最需要做的,也是最难做好的,此刻和未来能解决李振国在仰望星空时的迷茫的,只有一次次的尝试。

记者手记丨传统中药企业转型势在必行

李振国接手九芝堂的6年,恰好是中国医药企业命运跌宕起伏的6年。在经历了医保改革、产品质疑和疫情洗牌等关键性事件后,九芝堂的业绩一波三折。从投资者的角度,九芝堂的股价已从彼时的39.52元/股(前复权)的最高价跌去75%,似乎走向没落了,但这却是九芝堂等中药企业在转型期必须面临的阵痛。

“人不是叫醒的,是吓醒的。”正如李振国所说,新冠疫情让全人类重新审视大健康的重要和中医中药的价值,也为中医药行业发展打开了窗口期,重画了起跑线。这是九芝堂的机会,但要抹掉中药企业自身存在的临床价值待考、创新动力不足、无法与时俱进等问题,实现“振兴中医药”“中药国际化”等美好愿望,还需要传统企业自身具有危机意识,不断反思和创新。转型之路一定常伴痛苦,但势在必行。

记者:金喆 实习记者:林姿辰

编辑:张海妮

视觉:蔡沛君

视频编辑:祝裕

排版:张海妮 马原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