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VR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处于技术突破期、产品迭代期、产业成长期、生态生长期、市场爆发期、投资活跃期
目前能在VR设备上承载的内容并不多,现象级内容更少,一些VR产品仅停留在炫技层面,同质化较多
加快制定“卡脖子”技术首次(批)应用支持政策,完善风险补偿机制,推动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在应用中不断迭代完善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胡锦武 余贤红 郭杰文
作为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VR(虚拟现实)跨界融合了三维显示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传感测量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是下一代通用性技术平台和互联网入口。这一新兴产业正在孕育上万亿元市场空间,被寄予厚望。在“十四五”规划中,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被列入数字经济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了解到,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5G快速商用以及“非接触式”消费需求等因素推动下,虚拟现实技术不断进步,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产业生态持续完善,虚拟现实产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这一产业仍存在缺少“杀手级”应用、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龙头企业缺失等痛点,是这一产业由虚向实、做大做强必须破解的现实之问。
2021年9月8日,参观者在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现场体验5G+VR赛车 陈其保摄/本刊
虚拟现实就在你我身边
裸眼3D大屏画面向前延伸,虚拟主持人“江小薇”步入舞台中央,与现场主持人展开互动……不久前在江西南昌召开的2021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开幕式上,虚拟主持人的亮相引发与会嘉宾热议。在这次展示中,虚拟主持人的动作和表情融合了光学动作捕捉、3D建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通过高性能电脑演算,呈现出逼真效果。
这是虚拟现实技术不断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VR产业迎来诸多利好。政策上,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支持VR产业的政策出台。如2018年底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年江西出台加快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33条”、已投入扶持资金累计超过4500万元。网络基础设施上,5G发展提速,“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特点为VR应用推广创造了良好网络条件。疫情暴发以来,“非接触式”消费需求不断催生,为VR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市场环境。
在众多因素推动下,今年以来VR产业发展突出呈现出以下三大进展。
技术进步“多点开花”。2021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期间,虚拟现实产业联盟发布的15项我国虚拟现实产业重要成果显示,在关键技术领域,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在近眼显示技术、多感官协同技术、全景摄录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例如,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混合现实与新型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多感官协同的长时沉浸虚拟现实关键技术及应用等。在近眼显示环节,我国在快速响应液晶屏、硅基OLED等领域已具备量产和技术优势。
记者了解到,得益于技术发展,双眼4K分辨率技术成为VR眼镜主流标配,产品更加轻薄化,舒适度有所提升,促进了市场培育。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介绍,今年以来线下体验店数量增长迅速,网易、爱奇艺等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线下虚拟现实体验馆,VR电影、VR竞技游戏等成为新的体验热点。
应用场景“百花齐放”。VR+游戏、VR+医疗、VR+教育、VR+交通管理、VR+工业制造、VR+文化旅游……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应用创新的广度和深度日益拓展,VR加速融入群众生产生活,虚拟与现实无缝对接的场景不胜枚举。
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VR全息健康管理体验中心,几名患者和家属正在利用VR技术,配合触控和手势识别,了解头、颈等人体部位的常见疾病,画面还会同步显示疾病的起因、预防以及治疗方案等信息。一位患者家属说,以前总觉得医生说的病变原理很抽象,通过VR技术对这些知识进行生动展现,有助于患者更加科学地了解疾病和克服恐惧。
作为一项可以突破空间限制的前沿技术,5G时代VR+正成为赋能千行百业的重要推手。比如,江铜集团城门山铜矿利用VR技术实现了矿区在三维平台中的虚拟化显示,为矿山的管理、规划、灾害预警提供技术支持,降低成本1000万元以上。江西鑫铂瑞科技有限公司利用VR技术实现了工艺设备及工艺过程建模,产品生产周期从最多5天缩短到只需2天。
产业生态不断优化。近年来,VR硬件、软件、内容制作与分发、应用与服务等产业链主要环节发展迅速,VR产业生态不断完善。硬件方面,华为VRGlass的一种可使显示系统更加轻薄的解决方案,使VR硬件设备变得更轻薄。软件方面,华为移动XR开发平台AR/VREngine推出3.0版本,全球下载安装量达到10亿次,覆盖106款终端,支撑第三方应用开发2000多款。
目前,虚拟现实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北京、江西、山东、广东等地成为虚拟现实产业重点企业主要集聚区。在世界VR产业大会永久会址江西南昌,自2016年率先启动全国城市级VR产业基地建设以来,当地聚力打造VR设备制造、内容研发、软件开发、分发平台建设等环节的产业闭环,已聚集VR及相关企业200多家,华为、阿里、腾讯、微软、高通等VR头部企业纷纷落户布局。今年峰会期间,江西签约投资合作项目114个,总金额超700亿元。
江西省工信厅一级巡视员王亦斌介绍,此前三届大会已签约投资合作项目321个,金额1945.96亿元。截至目前,签约项目注册率、进资率、开工率已达九成,不少优质项目陆续竣工投产,这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江西VR产业生态圈。
VR现实仍骨感
VR产业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业内人士认为,随着VR加速与5G、AI、无人驾驶、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融合创新,“十四五”时期VR产业有望进入加速起飞期,在更广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赛迪顾问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虚拟现实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6.2%,预计未来三年中国虚拟现实市场仍将保持30%至40%的高增长率。
江西省工信厅厅长杨贵平认为,当前VR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处于技术突破期、产品迭代期、产业成长期、生态生长期、市场爆发期、投资活跃期。可以说,发展VR产业正当其时、恰逢其势,前景可观、大有可为。
刘文强认为,从整体上看,VR产业未来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一是虚拟现实硬件技术升级与内容不断丰富将刺激消费级市场需求,面向消费领域的PC端、移动端、电视端、一体机等多形态虚拟现实终端出货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二是借助沉浸式技术和交互式体验,虚拟现实将突破现有“平面式、被动式、单向型”的交互方式,实现“三维式、主动式、互动型”的新模式。三是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将从单一技术突破转向多技术融合,加速与5G、AI、4K/8K、无人驾驶、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融合创新。
看好VR产业前景的同时,业内专家也指出,当前虚拟现实产业客观上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关键技术仍有“卡脖子”环节。在芯片方面,上海市虚拟现实产业协会、青岛星鲨虚拟现实技术研究院等机构分析认为,当前VR芯片主要运用高通骁龙8系、XR系列芯片,高通公司已占据半壁江山,而目前国内尚未有能达到主流独立头显平台需求的专用芯片发布和量产。在技术方面,赛迪研究院发布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当前虚拟现实产业眩晕、交互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尚未突破,VR、AR、MR等终端设备的佩戴舒适度和视觉舒适度与舒适体验还有差距。
VR技术规模化应用尚未破局。横向对比,以游戏行业为例,国内虚拟现实游戏平台的内容数量、更新周期等尚不能与国外Steam等主流平台相媲美。纵向来看,目前VR硬件设备年出货量1000万台,与手机出货量比差距较大,缺乏“爆款”应用,难以带动芯片、软件、内容等全产业链加速发展。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能在VR设备上承载的内容并不多,现象级内容更少,不像手机可以承载大量APP,一些VR产品仅停留在炫技层面,同质化较多。
大型领军企业尚未“冒出”。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副总经理孙其民介绍,目前国内VR企业中小微企业较多,资金少,技术团队弱,竞争力不强,更多地受风向影响扎堆进场,但实际产品与形成产业规模还有距离。从虚拟现实产业联盟发布的2021年VR50强企业的情况来看,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占比首次超过50%,达到27家,但突破百亿元的企业只有5家。
2021年11月9日,浙江湖州吴兴区埭溪镇上强中学的学生在消防救援站的综合安全教育馆内体验VR地震逃生 黄宗治摄/本刊
由虚向实关键在创新
受访专家认为,VR产业是新兴产业、朝阳产业,未来需把握好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规律,及早谋划、科学布局,进一步从技术研发、应用创新、生态培育等方面继续加大创新力度,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加快成熟。
技术方面,赛迪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指出,应加快落实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依托企业和重点科研院所组织成立技术攻关小组,促进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与重点企业建立合作机制,集聚产业创新资源,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等短板。加快制定“卡脖子”技术首次(批)应用支持政策,完善风险补偿机制,推动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在应用中不断迭代完善。
产业生态方面,孙其民表示,应统筹利用国家级基金,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提高资金使用的靶向性和效率,在资金源头保障VR技术创新的有效进行。同时,完善基金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推动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资金链,形成资金、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和三角互动。
江西省虚拟现实产业链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肖峻认为,VR产业尚处于新兴阶段,对部分技术领先的初创企业可采取“一企一策”等方式支持培育,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项目落地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人才配套、减税补贴、法律咨询等一系列问题。
内容研发方面,2017年图灵奖获得者约翰·轩尼诗(John Hennessy)指出,当前国际上游戏领域已经出现了不少优质内容,除此之外,沉浸式教育、在线视频和电影等领域同样蕴藏着许多开发爆款新应用的机会,值得深入开发。刘文强建议,促进VR产业加快发展宜坚持应用牵引、创新驱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虚拟现实体验馆,开展虚拟现实产品及服务体验活动,加速相关产品服务渗透,同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壮大应用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