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邢台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发力,着力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综合医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连续5年被省政府评为医改工作先进市,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以强基层为重点,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全面加强。为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十三五期间,我们以医联体建设和家庭签约服务为抓手,分级诊疗制度有序推进。一是县域医共体建设稳步实施。17个县(市、区)均成立了医联体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医联体章程,进一步完善了医联体管理体制,出台了双向转诊标准文件,制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收治诊疗病种目录,进一步完善转诊程序和流程,建立了牵头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驻人员制度,整合建立了检验、心电、影像等资源共享中心及人力资源、财务、质控等管理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了人财物统一管理。二是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全面推进。以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为主线,以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十统一”和村卫生室村医全覆盖工作为抓手,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改革,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根据国家卫健委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的指导意见,细化了签约服务相关技术规范、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同时加强对签约服务的督导和考核。截至2020年底,全市常住居民签约413.40万人,签约率为56.06%;重点人群签约227.77万人,签约率为84.97%。
(二)以维护公益性为目标,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来,我们全面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一是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注重健康公平,增强普惠性。二是破除“以药补医”,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除中药饮片外,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药品按进价销售,不再保留加价销售机制,其中的收入损失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等方式补偿。三是推进公立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全市政府办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完成医院章程制定,以章程为统领,规范医院内部管理制度、议事规则、办事程序等,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四是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公立医院依法依规行使内部人事管理、机构设置、中层干部聘任、人员招聘和人才引进、内部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年度预算执行等经营管理自主权。十三五以来,我市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结构大幅优化,药占比由2016年的32%下降至2020年的27%,医疗服务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由27%上升至30%,医疗费用增幅由20%下降至10%以内。
(三)以提高基金效益为导向,强化医保对改革的支撑作用。一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实施医保基金月预拨付制度,深化城镇职工医保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完善制度体系,细化医疗机构等级系数,建立动态分值调整机制。对县域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按人头打包支付,根据签约人数测算年度医保基金总额,在预留风险调剂金、大病保险、意外伤害、长期护理保险、门诊统筹等政策性资金后,打包支付给医联体使用。二是长期护理保险居家护理业务积极推进。全市长护险筹集基金3.5亿元,定点服务机构135家,市本级和17个县(市、区)全面开展居家护理业务,累计享受待遇14049人(其中医疗专护1229人、机构护理749人、居家护理12071人)。
(四)以保质降价为关键,强化药品供应保障。为了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有效、适当,减少购药负担,我们不断深化药品流通领域改革,加强用药管理。针对药品购销过程中存在的多级代理问题,在全市县级以上(含县级)及城市社区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推行“两票制”,减少药品从厂家到医院的流通环节,从而减少了中间商的层层加价。加强用药管理方面,在公立医疗机构全部配备并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集中采购药物,加强处方的合法性、规范性、适宜性审核,避免过度用药。强化短缺药品管理,完善医疗机构短缺药品信息直报体系,定期调整短缺药品清单。根据基层用药需求,及时动态调整药品采购目录,增加基层用药种类,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就诊。通过跟进“4+7”药品带量集中采购,涉及药品价格平均降幅为63%,最大降幅96%。作为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城市,按照约定的采购量年可减轻群众药费负担2000多万元。通过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用药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采购年度内可为群众节省药费5000万元。
(五)以协同治理为手段,综合监管制度逐步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监管是一项业务性、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责,十三五期间,通过建立医疗卫生行业监管部门间联系机制,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建立完善了我市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协调机制和督察机制。市级整合医疗卫生、公共卫生、职业健康等领域行政执法职责,加强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成立卫生健康执法支队,全面提升监督执法能力和综合监管水平。全市共设置卫生健康执法机构19个,在编卫生监督人员242人。完善依法履职所需要的设备购置、执法经费的保障,推进综合监管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提升监督执法的信息化水平。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解决了监管力量分散、监管信息共享不足、监管职能难以有效衔接、监管结果未能联合应用等问题,也更加适应放管服改革所提出的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要求。
(六)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为抓手,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一是增强中医医疗机构硬实力。为了提高中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通过医疗机构等级评审等手段,不断提升中医医疗机构的综合实力。十三五期间新增三级医院1所、二级甲等中医院4所、二级中医院6所。通过“国医堂”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目前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建设比例超过80%,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6%的乡镇卫生院、9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4%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已经形成。二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以提高临床疗效和专科学术水平为核心,大力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内涵建设,促进了中医医疗机构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发挥了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上的特色优势,较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先后创建国家重点中医专科2个、国家重点中医学科1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9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14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培育单位2个,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群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中中医药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市共有30万余人采用了中医药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新冠肺炎的发病率。三是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通过实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优秀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为全市培养了一批中医药人才。目前,建有5个省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5个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培养了20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14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50名基层名老中医传承人。十三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有关深化医改的决策部署,统筹谋划,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五项制度逐步完善。2020年全市基本医疗参保人数达到650.5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550元,参保患者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8%。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至30%以下。全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公立医院由过去的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入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逐步显现。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开展预约诊疗、一卡通、日间手术、同级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一系列便民措施,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质量、效率和满意度持续提高。
通过医联体建设,基层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也有明显提升,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