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类基金为什么大跌(为什么近期基金大跌)

jijinwang

医药暴跌为哪般?杀估值还是杀逻辑


作者:知识星球找齐俊杰


昨天下午,医药股突然暴跌,特别是多只创新药龙头,直接跌停,港股上有些公司甚至跌了近20%,一般遇到这种突如起来的大跌,肯定是有预期之外的消息发生,果然,有一则市场传闻不胫而走,说是我们部分生物技术类的公司,被列为了漂亮国的黑名单,但是这个消息,目前还有待验证,不一定是真的。



消息虽然没有证实,但是资金出逃却是实打实的,而且跑的都很快,CRO指数跌了近6%,几家公司都被大单封死跌停,而整个医药ETF,也大幅下挫2.6%,走势非常难看。


其实在知识星球齐俊杰的粉丝群里的小伙伴,对于这个结果应该并不意外,因为大概1-2个月之前,老齐就已经看空医药了,这绝对不是马后炮,在星球粉丝群里,我们都有内容记录。你进来后一看便知。只是免费内容没说过而已。



首先,医药全行业高估,现在已经相当内卷,所有的估值都已经炒到了天上,至少透支了未来2-3年的业绩,原来港股中还会有一些相对估值合理的产品,但是2个月以前,基本连港股都找不到机会了。所以肯定会有杀估值的时刻。


其次,医药行业的业绩不可持续,这两年疫情,大家都是想当然的认为医药行业,会有一个高速增长,但是这些疫苗,医疗器械甚至一些特效药,其实并未转化为利润,采购价格都压得很低很低,对于老百姓来说,更是免费接种,动不动也免费核酸,所以对于医药企业来说他们也根本没赚到什么钱,未来更不会赚到钱。这种利润增幅,只是投资者想象出来的。



第三,一些大基金,都集中在CXO,CRO这些赛道上抱团,其实就是创新外包,大的药企自己无力承担研发,就干脆外包给一些企业集中去做研发,从目前来看,这种模式的订单量是最多的,未来的业绩可能也相对确定,但你想想这种模式靠谱吗?为啥那些大企业不自己做外包,不就是因为成本高吗?外包给这些企业做研发,可以通过集约化模式降低成本。这个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很难真正解决创新的问题。大家可以想想消费电子工业,这种CXO其实做好了就是台积电,能够在创新产业的中下游拥有强大的话语权,成为产业链的龙头,或者成为富士康也行,能够靠着工艺对整个产业链拥有统治力。所以这块的前景还是很不错的,但问题是台积电的估值还不到30倍,富士康的估值不到20倍,而整个CXO一些公司已经估值快80倍了。这就让我想起了郭德纲的一段相声,你给我100块钱,我给你做50块钱假币,保证一模一样,拿到外面谁都看不出来。


第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药品纳入到医保范畴,带量采购会将价格压到很低,这对于老百姓看病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对于医药公司来说,利润几乎就被砍干净了,所以很多公司都会因为集采这种事,而造成基本面的变化。


第五,现在很多做产业研究的研究员,还有一些著名基金经理,都不在看好医药行业,他们手上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已经很难再找到接盘者了。所以一些宣传推广活动,这些医药的基金经理就都已经不参加了。一个资深的研究员就说,未来这个行业大部分产品都会被限价,越是老龄化临近,越是不能让他产生暴利。


所以,正式因为掌握了这些信息,老齐在1-2个月前,才态度十分明确的告诉大家,不看好医药,主要是基本面变了,所以其实杀逻辑已经开始,而估值杀得还远远不够,现如今这个消息爆出来之后,市场可能会进入杀估值的阶段,后面医药可能会有一波明显的估值下行。大家还是要注意风险的。


有人问,长期医药能不能看好呢,其实医药行业长期的需求还是存在的,但是目前需要先做一个估值回归,需要让估值回归到一个合理的范畴之内才行。目前的估值与基本面不太匹配,而且利润增速的预期过高,医药行业其实面临的是戴维斯双杀的风险。即便不出这个传闻,也早晚会有一个消息,让大家心态完全崩溃。从昨天这个跑路的速度大家就应该能看到,其实大部分自己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已经诚惶诚恐的早就憋着跑了。说明风险已经大于收益。在知识星球齐俊杰的粉丝群里,我们会随时做产业的调研,以及做行业的分析,还有各种宏观数据分析,以及基金的分析,在高净值社群里面,还会把老齐了解的一些私密的朋友圈信息,转发过去,有的虽然不宜公开,但是却信息量巨大,投资本身就是一种信息博弈,你了解的越多,投资自然也就会越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