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至3月17日,共有30家公募基金公司累计自购基金52次,自购基金产品52只,自购金额合计5.7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约有4.8亿元。按照基金公司看,工银瑞信基金、天弘基金、富国基金自购基金出手最“阔绰”,分别花费8000万元、6000万元、6000万元申购自家基金产品。
基金自购,即公募基金公司申购自家基金的行为。盈米基金投顾平台且慢投资研究部门总监赵玉斌介绍,自购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基金公司出于对市场的信心,借自购基金来稳定大额赎回带来的负面情绪;二是基金公司的一种自我营销手段,以表达对自家产品前景看好;三是发起式基金等特定类型基金必须履行的合同义务,例如,成立一只发起式基金一般需要由基金经理自购不少于1000万元,并锁定3年。
基金自身如何看待“自购”行为?永赢基金权益投资总监李永兴认为,选择自购旗下的部分新发基金,主要出于公司对基金资管能力的信心。近期A股市场出现较大幅度回调,但市场关注的风险基本来自两方面:一是货币政策收紧的风险;二是基金持仓相对“扎堆”的风险。虽然货币政策收紧的风险以及利率上升导致“高估值行业”估值回落的风险仍不能完全消除,但宏观政策未出现“急转弯”,市场不大可能大幅波动。
自2月份以后,A股市场风险开始释放,尤其是部分基金重仓股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调,导致部分公募基金净值大幅回撤。Wind资讯统计显示,具备可比数据的6000余只公募基金近1个月平均亏损6.10%,其中,580余只主动股票型基金同期平均亏损14%以上,2000余只混合型基金同期平均亏损10.22%。
联泰基金金融产品部总监陈东认为,基金公司启动大规模自购,主要是向市场释放出积极信号,与持有人共同承担风险,减少投资者对于市场短期波动的关注,更着眼于经济复苏和增长带来的长期回报。同时,基金公司自购也体现对后市和投研团队的信心。从历年看,基金公司集体自购,多数出现在市场风险情绪较低时,估值水平也较具吸引力,此时往往是以较低的价格储备“弹药”的机会。
Wind资讯统计显示,此次基金自购潮中,基金公司选择自购的基金是以A类份额为主,C类份额相对较少。A类份额和C类份额的差距主要在于收费方式上。A类份额往往在买入和卖出时收费,C类份额在买入和持有一定期限卖出(比如持有7天或30天以上)时不收费,但按年收取销售服务费(一般在0.25%至1.5%之间)。当持有期限较长时,选择A类份额成本更低;反之,选择C类份额可能更划算。
格上理财首席策略师张婷认为,选择A类份额基金自购的情形较多,显示出基金公司长期持有的坚定信念。
普通投资者如何看待基金自购行为?赵玉斌表示,若把基金公司的自购行为看成独立的投资人,这些单个投资人的行为不会影响市场。投资人可参考基金公司决定是否自购,但主要还要遵循自己的投资逻辑决策。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若有基金公司大仓位自购,反映出基金公司对于该基金的自信,这时投资人可多留点心思去研究基金产品和基金经理,但是否买基金应量力而行,基金公司自购只能作为参考。
张婷表示,由于基金自购的规模相对不大,对市场难以形成较大的影响,更多是作为一种增强信心的方式,以促进基金的销售以及降低产品规模的赎回。实际上自购并不代表着基金业绩一定比其他基金要好,未采取自购措施的基金业绩不一定差,仍要聚焦基金经理的长期选股能力。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此时多家基金公司选择自购还有应对赎回压力的考虑。近期,由于前期涨幅较大的基金重仓股出现回调,带来众多基金净值缩水,从而部分基民大幅赎回,试图锁定投资尚有的部分盈利。基金公司自购是应对市场非常规赎回的有效手段。在资本市场上涨的预期下,基金公司自购也能给公司带来超额盈利。
田利辉表示,基金自购能防止基金被动减仓,利好坚持投资的现有基民。短期看,基金自购可为基金公司应一时过度赎回之困。长期来看,倘若预期正确,基金自购有望给公司发展带来超常规盈利,但若预期失效,也会影响公司盈利情况。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