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杨阳
版式:邓尖
3月31日,计算机界的“奥斯卡”——图灵奖出炉。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的美团CEO王兴同学自黑了一句:“在学校时读过「龙书」,没读懂,所以后来就去做互联网创业了”。
王兴同学这句其实倒说出了他的“科技观”:技术是为业务服务的。而美团不仅靠技术在“外卖”赛道上赢了,还靠技术混成了“太空概念股”——就在此前一天的3月30日,“女版巴菲特”CathieWood领导的ARK投资公司刚刚发布了一支以太空探索为主题的“明星新基”,全名“太空探索与创新ETF”,就把美团也纳入其中。
众所周知,ARK专注于投资“颠覆性创新”的机会,即基因科技、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能量存储和区块链技术。ARK旗下的主要ETF,ARKK,自从创立以来表现高出纳斯达克指数约136%。
大概是受了这个消息刺激,美团(03690-HK)股价连续大涨了三天,盘前突破300港元后,股价急涨44.4港元,最后报收324.8港元,累计升幅15.8%。从数据宝上可以看到,4月1日上榜的港股通成交活跃股中,美团的成交金额为24.71亿港元,净买入6.06亿港元,连续3日的累计净买入额达到9.94亿港元。
其实,我倒不认为美团的股价大涨只是因为被纳入了ARK的ETF,美团的上涨潜力,是因为它已经不再单纯地是一家“外卖”公司,而是随着美团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第一阶段,把外卖做到极致;第二,进入其他垂直赛道;第三阶段,孵化美团技术派。
外卖其实是“技术活”
恐怕很多人都看不明白为什么京东和美团能被“牛市女皇”Cathie Wood慧眼看中。
以眼光毒辣著称的女股神Cathie Wood
要知道,在女皇的这个新基金中,除了有512项专利的天宝导航、世界顶尖的航空航天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等轨道航天类股票外,还有促成科技类股指的是成功为太空运营创造附加价值的科技创新企业,包括人工智能(AI)、机器人、3D打印、原料与能源存储等科技公司。
估计很多人不理解,美团怎么就“混”进这个高科技饭圈了?
在杨姐看来,之所以京东、美团能成为其中一员,是因为京东和美团的业务基础,都是新式物流的一种——即时配送,这玩意高度依赖定位和导航。特别是美团,比京东物流在配送时间上的要求更高: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大概30分钟左右),以最快的速度通知骑手接单取餐,能否用最近的路线把骑手送到用户门口,是美团业务高增长的核心。过了时间,黄花菜都凉了,以后谁还用你?
能做到这一点的核心就是精准的LBS定位技术和牛叉的算法。
例如单一订单靠的是精准的LBS定位和深度学习能力。今天是A骑手给这个用户送了,明天B骑手就不能再走弯路,美团的系统通过对骑手LBS定位随时矫正他的路线,这条路堵车,一秒内就得赶紧告诉骑手别的路哪条好走,并且要参照上下班高峰时间以及高层写字楼的等电梯时间随时进行调节。
而骑手们如果一次送两单,那么怎样配送最省时间、最不堵车就是个更具挑战的智力题。特别是在外卖点单高峰期时,这天文数字的计算量所依靠的,不仅仅是要有一个高效的自动派单系统,还要有卫星定位数据处理、云计算、物联网,以及一个能够自我学习、自我进化的“超脑”。
刚刚发布的这期财报显示,美团现在有5.1亿用户,外卖订单量破百亿笔,人均消费笔数28.4。
所以,如果没有足够强的技术调配能力,仅靠人工调配,累死也搞不定80万骑手、每天4000万订单!反过来,如果很好地满足了配送要求,用户下次就会再用钱来投票。
美团的这套分钟级配送网络,好像叫“超脑系统”。是一个高度闭环系统,即用户、商户和骑手三方像齿轮一样环环相扣。这是美团在外卖苦熬十年,花了大量心力物力投入建设起来的东西,所以一旦建立优势,对手很难赶上。
倒不是说代码有多难写,关键是大数据难积累,算法模型的进化需要时间沉淀,时间越久,美团和竞争对手之间的数据量差距越大,护城河就越宽。
当然了,这些不够炫,美团更炫的是他们在新的即时配送方式上的玩法。
不拼人数,拼“无人”数
说自己没看懂《龙书》的王兴,跟不会编程的乔布斯差不多,他们其实都在用技术改变着世界,只不过他们都不在乎具体的代码是怎么写的,他们只在乎这样做能够提高多少效率,节约多少时间,达到什么效果。
因此在美团最近一次财报分析师会议上,王兴也把美团定义为“技术驱动型公司”,并说“无论一项技术多么激动人心,它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就是这个意思。而现在,王兴要驱动的目标已经从餐饮发展到了医药,从出行到零售商店,从有人骑手到“无人驾驶”。
没错,“无人驾驶”是美团最新潮的“玩具”。杨姐去年10月曾经参观过美团在首钢实验的“无人配送车”。用户只要在站点扫码下单,过一会美团的无人配送小车就会按照既定线路来送货,用户扫码开仓自取。
会自己“走来”的无人车
无人零售这个项目的基础其实是无人配送,美团是从2016年就开始做的,到今天为止做了五年。“无人配送”最初的设定是给美团外卖、美团跑腿等核心业务做补充,通过与现有复杂配送流程的结合,形成了无人配送整体解决方案。现在看起来,无人零售是个不错的“结果”。
因为这个技术可以说把美团带入了一个新的赛道——零售。我们当时参观的时候看到的无人零售货仓里没有人,所有的拣货工作都由机器人按照固定线路完成。大家试想一下,零售行业的最大成本是什么,仓库和人工对吧,如果无人零售能够减掉人工成本,是不是对这个行业的一次巨大革命?(当然,这种无人零售货仓也不是完全脱离人,杨姐记得,当时我问美团的相关负责人,他说只要有个骑手不定时顺路过来照顾一下即可,负责卸货啥的,非常低频。)
而现在,这个项目已经不再是“实验”阶段了。前几天王兴在财报分析师会议上聊到过这个,当时他说,在疫情期间美团在北京顺义区就投放了无人配送,大概完成了15000多个订单。美团还在深圳对无人机进行了空中配送测试——说到这里,是不是觉得美团跟“航天受益”沾边了?
可是,这对美团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无人配送成为补充运力,那么美团的业务在原本单纯的骑手调度外,又增加了无人配送车的变量。据初步估计,其背后所涉及的调度难度是现在的3倍还多,但能配送技术和无人配送却绝对是未来的大方向:不仅可以节省人工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拓展很多原来零售店配送达不到的范围。
无人机这个新业务也是基于分钟级的美团超脑系统,听说目前这个配送网络的范围已经覆盖了全国2800个县市区。
当然,炫酷的技术、牛叉的方案,哪能是白来的,得花钱啊——所以,财报上的研发支出不断增长:从2018年的71亿元人民币,逐步增加到了2019年的84亿元、2020年的109亿元。
研发就意味着未来的竞争力——在这方面,王兴不只是自己干,还想掏钱让别人也一起干。
王兴掏钱 你创业
说实在的,这两年美团的业务涉及了太多新赛道,旅游酒店、打车代购。但美团的扩张看似涉及新的品类,却又似乎没有离外卖太远——都是基于美团庞大的即时配送网络。
而王兴自己在几次电话会上的说法是:美团从事的是移动原子的业务,不仅仅是移动比特的业务。
简单地理解,atom是原子是物质是实物,bit是比特,是信息。比如第一批互联网公司新浪、搜狐包括百度,都是信息层面的互联网服务,阿里做了淘宝,也就是实物电商他们算是原子层面,但是到了美团,又不一样了:它把信息和物质、服务联系了起来。
因此,美团的生态,涉及到了线上和线下,有实物的配送和没有实物的服务,美团则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实物—服务”交易系统。
因此,基于对于信息层面和物质层面的结合需求,美团的业务场景空前爆发,就产生了对新技术的迫切需求。比如在无人配送上,王兴曾在电话会上说:“所以我们不仅需要软件,还需要硬件,这就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无人配送领域进行投资的原因”。
如果杨姐我阴谋论一点,王兴为什么要投资理想汽车?
首先,肯定是理想汽车有财富效应。其次,恐怕就是王兴非常乐意去了解新技术在物流硬件上的各种细节,为美团的未来发展“交学费”。要知道,汽车作为一个全新的场景,是一个新的空间。未来在一台车上能够实现的生活方式会不亚于一台智能手机所带来的便利。
除了能提供无人驾驶技术方面的经验外,还有语音识别等交互技术,新场景就可以有新业务形态——难道王兴不想未来让所有的理想汽车车主都通过车载语音助手下外卖订单,然后再由一个无人车机器人把食物送到车主手上?
除了理想汽车,王兴更感兴趣的就是机器人——特别感兴趣那种。
据杨姐所知,2020年下半年美团采用外部股权投资的方式投了一批初创公司,所有公司的名字都有个共同点,都含有“机器人”,例如普渡机器人、高仙、盈合等仓储机器人以及下一代电动汽车机器人等等。
要知道,机器人意味着智能硬件,特别是“服务行业的机器人”。随着技术和机器人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服务机器人将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客户体验方面拥有非常大的空间。
对美团来说,机器人可以降低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应用场景非常多,例如仓库分拣、运输、配送,甚至室内服务,如餐厅上菜,楼宇保洁等等,应用潜力巨大。
特别是无人机、高/低速无人车、特种机器人等,不同产品具有不同的优势,能让美团应对楼宇、园区、公开道路等不同场景下的外卖即时配送需求,提升配送效率和用户体验,最终实现“用无人配送让服务触达世界每个角落”的愿景。
曾经有人说,拥有十多万快递员的京东不是电商公司,应该是“物流公司”!这话如果按在美团身上,似乎也差不多。但是如果有一天,美团在80万骑手之外,又有了80万无人车、无人机呢?
届时,美团算不算是机器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