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基金委a类期刊有哪些(国家自然基金委各处处长)

jijinwang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杂志《中国科学基金》最新一期上刊发专题“2020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工作综述”。

其中,《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评审与资助工作综述》一文正式公布了2020年度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受理、评审和资助的相关数据,以及对2021年科学基金工作的展望。

科学网进行简要梳理,供广大科研人参考。


申请量增加12.19%

2020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量继续大幅增加,全年共接收各类项目申请281170,比2019年增加12.19%。

在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共接收2369个依托单位提交的15 类项目申请269671项,同比增加28960项,增幅为12.03%。

不予受理2511项,占接收项目申请总数的0.89%,与2019年的1.72%相比有大幅降低。

其中,“未按要求提供证明材料、推荐信、导师同意函、知情同意函、伦理委员会证明等”“不属于项目指南资助范畴”“申请人不具备该类项目的申请资格”是主要的不予受理原因。

同时,2020年申请方面还有3项新变化。

限项:高级职称人员同时负责和参与的项目总数由3项调整为2项。

学科代码:学科布局调整以优化申请代码设置为切入点启动,2020年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信息科学部为试点部门,重新梳理一级和二级申请代码,不再设置三级申请代码。

代表作:在个人简历中强调其他代表性研究成果中不得再罗列论文和专著,特别是取消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申请书中的“论文 收录与被引用情况统计表”。

41.53%的项目开展分类评审

2020年,全部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试点开展基于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评审工作,实施分类评审项目占接收项目总数的41.53%。

为推进“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Responsibility,Credibility,Contribution,RCC)”评审机制,2020年从8个科学部中选择10个学科(每个试点学科至少选择一个项目类型),在通讯评审环节开展RCC评审机制试点。

此外,针对疫情,会议评审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网络会议平台+信息系统支持”的方式开展,有效避免了干扰评审工作行为,进一步提升了评审公正性。

45656项,超283亿元

经过评审和审批程序,2020年共批准资助项目45656项,直接费用2830251.27万元。

“面青地”资助力度继续稳定,保持自由探索类项目经费占比,三类直接费用合计1659340万元,占2020年批准资助项目总直接费用的58.63%,与2019年基本持平。

面上项目19357项,直接费用1112994万元。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8276项,直接费用435608万元。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177项,直接费用110738万元。

按照“四个面向”的要求,着力引导科研人员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凝练核 心科学问题。重点、重大、重大研究计划及重大科研仪器项目等4类项目直接费用合计477561.12万元,占2020年批准资助项目总直接费用的16.87%。

重点项目737项,直接费用216527万元,平均资助强度293.80万元/项。

重大项目45项,直接费用79139.38万元,平均资助强度1758.65万元/项。

重大研究计划新启动5个,包括“第二代量子体系的构筑和操控”“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科学基础”“未来工业互联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信息解码及有序调控”和“冠状病毒—宿主免疫互作的全景动态机制与干预策略”。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打通自由申请和部门推荐两类仪器项目的计划额度,共资助88项,直接费用94494.78万元,比2019年增加16154.02万元,增幅为20.62%。

人才类项目,间接费占比提高

2020年进一步调整了人才类项目的经费资助结构,所有依托单位获批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均采用新的经费资助结构,在总经费固定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间接费用比例。

优青600项,直接费用72000万元。

港澳优青25项,直接费用3000万元。

杰青298项,资助经费116920万元。

创新研究群体37项,直接费用36010万元。

基础科学中心13项,直接费用77000万元。

联合基金费用增加28.99%

截至2020年12月,20个省(自治区、直辖 市)加入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5家企业加入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与6个行业部门设立联合基金。

包含正在实施的其他联合基金在内,2020年20个联合基金共接收项目申请5806项,资助联合基金项目1084项,比2019年增加159项,增幅为17.19%,直接费用238750.40万元,比2019年增加53660.40万元,增幅为28.99%。

原创探索项目经费超1.1亿

2020年,原创探索计划项目申请指南及“肿瘤研究新范式探索”“面向复杂对象的人工智能理论基础研究”“深时地球科学知识图谱与知识演化研究”“管理与经济科学新理论方法和新范式”等4个指南引导类原创探索计划项目指南发布。

引入专家推荐、预申请、双盲评审、评审意见反馈和答复等创新的申请与评审方式,项目评审以研究思想的原创性和预期成果的引领性作为评价重点。

收到预申请1766项,其中指南引导类1000项,专家推荐类766项。61项指南引导类及142项专家推荐类原创探索计划项目通过预申请审查。

经过评审和审批程序,批准资助原创探索计划项目53项,其中指南引导类18项,专家推荐类35项,涵盖数理、化学、生命、地球、工程与材料、信息、医学7个科学部,直接费用11234.18万元。

2021年:五大展望

(一)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资助布局。推动构建 “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生命和医学、交叉融合”4个板块,重塑资助布局、强化治理能力;全面实施新的申请代码,统筹部署交叉领域研究,优化科学基金学科布局、积极应对科研范式变革。

(二)激励原始创新,培育原创成果。深入实施原创探索计划,鼓励支持高风险、颠覆性、非共识的原创思想,培育从无到有的引领性原创成果、培育未来重大科学突破。

(三)深入推进人才资助体系升级。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资助政策,加强对创新人才和团队的支持力度,优化人才资助体系、夯实人才队伍基础。

(四)持续优化管理,提高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扩大基于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评审范围,引导科研人员准确凝练科学问题,提升项目申请和评审质量;全面实施无纸化申请,简化申请管理要求;扩大“包干制”试点范围,推进经费管理改革;扩大联合基金规模,探索社会个人捐赠基础研究机制,强化多元投入、促进协同创新;完善依托单位准入和退出机制,构建信誉评价体系,提升服务效能。

(五)扎实营造良好学术生态。持续开展“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评审机制试点工作,提升项目评审质量、构建良好评审环境;深入实施科学基金学风建设行动计划,引导四方主体开展负责任的科研、评审和管理活动,提倡良好科学文化、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科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