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买哪些基金(机构重仓基金有哪些)

jijinwang

每年基金的中报和年报披露时,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数据,从这项数据里也能筛选出,哪些基金是“机构最爱”,哪些基金是“散户最爱”。为便于比较,我们将今年中报披露的机构持有比例在90%以上的基金分成“机构最爱”组,个人投资者比例在90%以上的基金分为“散户最爱”组,来比较两组基金的综合表现,结果如下:


两组基金今年以来阶段收益对比: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截至2021.9.13,剔除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


一、“个人最爱”基金首尾业绩分化大


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的基金业绩分化较大,今年以来收益率最高的是杨宇管理的长城行业轮动,年内收益率高达107.18%,该基金个人持有比例为99.73%;收益率最低的是邵文婷管理的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年内收益率-30.53%,个人持有比例94.97%。


其中,“个人最爱”的基金年内正回报概率为63.32%,不如“机构最爱”,且业绩首尾差距达到了137.71%,可见,个人投资者在基金选择上容易跟风,更追求收益的锐度,而多多少少忽视了收益与风险的伴生关系。


“个人最爱”基金年内回报前10名单: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截至2021.9.13,剔除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


二、“机构最爱”基金整体正收益概率较高、业绩相对平稳


与个人投资者追求收益的锐度不同,机构显然更考虑稳定性和风险收益比。在“机构最爱”的基金里,年内正收益概率为86.17%,中位数收益率5.50%,均超过了“个人最爱”的基金。


同时,“机构最爱”的基金首尾业绩分化差距也相对要小很多,在全部499只基金里,年内回报小于-10%的仅有4只,占比不到1%;而“个人最爱”的1761只基金里,年内回报低于-10%的有194只,占比超11%。


可见,“机构最爱”的基金尽管年内平均收益率不如“个人最爱”,但中位数收益超过,首尾收益率差距也更小,正收益概率更高,显示机构整体偏爱表现相对稳健的产品。


“机构最爱”基金年内回报前10名单: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截至2021.9.13,剔除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


三、跟着“机构最爱”买基金,是否合适?


不少投资者会想:如果跟着机构投资者买基金,会不会表现更好?我们统计过去5个完整年度里,当年年报披露的机构持有比例分别在0%-25%、25%-50%、50%-75%、75%-100%四个区间的主动权益基金表现,结果如下:


该年度机构持有比例在以下4个不同区间的基金平均收益率表现: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机构持有比例数据为该年度基金年报数据,仅统计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


统计可知,在沪深300下跌的年份,比如2016、2018年,机构持有占比越高的基金整体表现越好;在沪深300上涨的年份里,机构持有占比高的基金,平均回报反而不如占比低的,尤其是在2019、2020这样的牛市环境里,机构持有占比在25%-50%之间的基金表现最好。


可见,根据历史数据,机构持有比例的高低往往并不能直接反映收益率的好坏,但在弱市环境里,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越高的基金,确实表现出了更优的收益水平。这或许与机构投资者在选基上更系统化、更全面、更加严格的筛选标准有关,毕竟机构投资者的诉求是产品业绩稳健且具有可持续性,而不是短期爆发性。


总结


“机构最爱”的基金相比“个人最爱”的基金整体业绩分化更小,获得阶段性正收益的概率更高,更偏爱表现相对稳健的产品。过往数据表明机构持有比例较高的基金,在弱市环境里整体收益表现要优于占比低的基金,显示机构更看重风险和回撤等指标,而不是单纯以追求收益为主。对于稳健型的投资者来说,跟着机构“抄作业”或许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尤其是在市场环境不是很好的时候,但也要注意,如果担心机构投资者大额赎回导致净值大幅波动,可以规避机构持有占比过高的产品,选择在60%-80%区间的基金,同时再结合历史业绩、基金经理投资经验、管理水平、投资理念等,挑选出适合自己的好产品。


本文系好买研习社原创,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于“好买研习社”。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免责条款:本文内容为基于公开资料研究完成,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

边学边赚,就在好买研习社,更多内容,关注我们@好买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