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金山引导基金( *** 创业引导基金正式启动)

jijinwang

三月沪郊,春光灿烂,桃花、菜花连片盛放。在金山区吕巷镇,万亩水果公园里,和平村的120套农民集中安置房已经封顶,近半村民选择了“自住一套+委托运营一套”,接下来每户可一次性获得委托运营租金40万元。

“‘点醒’农村土地,让市场发现农民资产的价值,农民富裕就有了巨大的潜力空间。”金山区委书记胡卫国告诉记者,如今,许多人来到乡村,依然沉醉于麦浪滚滚、稻谷金黄、瓜果飘香的美丽画卷,却看不到一直静静沉睡的农村土地,“实际上,土地是乡村最值得挖掘的空间资源。为了破解这个‘富饶的贫困’问题,金山区正聚焦农村三块地改革,对承包地、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分类施策,推动农村土地在流通中释放价值”。

农田发展蘑菇产业,亩产值高达200万元;在全市率先探索宅基地抵押贷款,34户农民获得了1000多万元贷款;待泾村99宗“点状”集体建设用地,直接作价入股“花开海上”二期项目,将长期分享大项目发展红利……记者发现,在金山区,农村三块地已悄然“动”起来,同时吸引“钱进村”“人下乡”,开拓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如何让闲置农宅“变现”?

1995年出生的阮伟伟,是吕巷镇和平村的会计。她家老宅位于附近的白漾村,是一栋建于30年前的三层小楼,但她和父母早就搬到了镇上,目前只有爷爷奶奶还住在老宅里。

这在沪郊十分普遍。过去,农民有了积蓄就热衷于建房,但现在,农村的房屋要么完全闲置,要么部分闲置,只有老人还留守在老房子底楼。如果能让这些闲置农宅的使用权“流动”起来,在市场上“变现”,就可以为农民带来可持续的财产性收入。



和平村的“和平里”农民集中居住项目,作出了大胆探索。站在吕巷水果公园主干道金石公路上,阮伟伟指着不远处还搭着脚手架的一栋栋楼房告诉记者,自己家用老宅“换”了这里的两套新房,面积都是110平方米,拿房后一套给爷爷奶奶住,另一套则委托给市场化的公司运营,一次性获得20年租金大约40万元,“这样一来,不仅老人住上了电梯房,家里还多了一套可以出租的房子”。

“和平里一期共建了4栋楼,有120套电梯房,面积在90平方米、110平方米不等,可以安置60户村民。目前,虽然还没交房,但已有28户村民选择了‘自住一套、委托运营一套’。”负责运营的上海思尔滕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地处连片桃园中,面朝白龙湖,生态环境优越,目前已经吸引了10多批客户前来洽谈入驻,涉及康养、办公、居住、民宿等领域。

这个项目的启动,是国有企业、集体经济、民营资本共同参与的结果。据介绍,和平里农民集中居住项目规划总建设面积72702平方米,计划分5期建设,可安置328户村民。项目由政府配套基础设施,村民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建房。国盛集团运营方思尔滕公司通过金融创新,从农发行上海市分行获得项目80%融资,一期、二期总投资约9000万元,建成后可置安置104户。项目全部完成后,节地率将达71%。



除了参与“和平里”的建设和运营,思尔腾公司还参与到保留埭“三园里”的升级改造中,对河两岸的闲置宅基地进行风貌提升,开辟创业天地——思画空间,吸引新市民下乡经营,带动老村民就业。眼下,在其投资孵化下,邻镇的年轻人富伟成立“富小哥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利用三园里的闲置农宅,带领一批新老村民办起“富小哥农家乐”,生意日渐红火。



胡卫国认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开展“集中居住+产业社区”试点,探索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对化解农村宅基地闲置甚至浪费,帮助农民获得可持续的财产性收入,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实际上,围绕着如何“盘活”闲置农宅(宅基地),金山已经出现了各具特色的探索案例。比如,朱泾镇待泾村引入了上海衡山集团,将闲置农宅改造为精品民宿,首批与6户农民签订为期15年的房屋租赁合同,每户农民每年可获得6万元左右的租金,今后每三年还将以一定的增幅递增。又如,为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金山区2018年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探索农民住房(宅基地)抵押贷款。截至2021年2月底,共支持34家农户宅基地抵押贷款,融资金额1186万元。


如何让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去年10月,位于金山朱泾镇的“花开海上”生态园启动二期项目建设,待泾村以99宗约113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入股其中,成为全市首例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作价入股的实践。

眼下,二期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之中,预计将于今年10月对外试运营,届时生态园将从“季季有花”拓展为“月月有花”。今后,这个项目不仅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保底分红收入200万元,还带领村民走上了“股金+租金+薪金+现金+保障金”的“五金”增收之路。


这并不是唯一的路子。据透露,目前,金山区正积极挖掘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潜能,探索通过租赁、作价入股、出让等形式,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作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漕泾镇水库村经过一番“梳洗打扮”,显得越发清新可人,白墙黛瓦,绿意盎然,清清河水环绕,让人仿佛置身一幅江南水乡的水墨画中。在村子一角,已经有19位年轻人扎根创业,从事设计、文创、品牌、活动等工作,平均年龄只有27岁。

他们的办公场所,就在两面临水的农民集中居住点里。春节前,38户农民搬入新房,配套的4套农宅被乡伴文旅集团租下,一套被改建成了马利艺术美学中心,可以让年轻人体验闲暇慢生活,又可以埋头思考创作,剩余的则被打造成了复古、潮玩等风格的8间精品民宿,在春节试营业期间一房难求,被许多客人赞为“在沪郊见过的最美民宿”。




“这还只是我们烹饪的一道‘前菜’。”乡伴文旅集团副总裁仇银豪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还将与上海金山滨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青旅(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在水库村建设263亩的“酷岛”理想村项目,打造一个集青少年国际成长营、理想会堂、精品民宿、野邻帐篷基地、水上运动基地、萱草忘忧花园、水文化艺术馆等几十个子项目在内的乡村产业群落,吸引人们前来旅居、培训、度假甚至创业。“作为乡村振兴一站式服务商和组织推动者,多年来我们已经在全国各地建成了25个理想村项目和其他乡村文旅项目。”

他介绍,位于江苏昆山的计家墩理想村项目,占地300多亩,已经引入12个品牌的精品民宿,房间达到250多间,再加上3个集市7个工坊,目前一年游客接待量已超过30万人次。“拥有70多个岛屿的水库村,将被打造为最酷的现代艺术水乡,在上海市民一小时休闲休憩圈内,前景绝不会逊于计家墩理想村。”

从发展模式上来看,这个项目租下水库村260亩土地的20年使用权,其中包括80多亩集体建设用地,企业除了每年向村集体支付耕地流转费和集体建设用地租金,在土地上建成的房屋等各类设施产权也属于村集体,20年后将归还村里;同时,项目还将为乡村培育出生机勃勃的产业,并为数百位村民提供各类就业岗位;另外,项目还将带动各类人才“下乡”,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如何激活基本农田的效能?

在金山廊下镇,联中食用菌合作社的蘑菇工厂,改变传统种菇方式,变一年一季的种植采收周期为月月种、天天采,一茬接着一茬,365天无休,实现了“亩均200万产值”的好收成,是传统种植的6倍。

现在,合作社带头人陈林根又研究出了蘑菇堆料三次发酵技术,带动周边农民简单轻松地种蘑菇,每户种植户可年入50万元。



“目前,农业还很难突破劳动密集型、土地密集型的老套路,农田的利用效率不高,给农民带来的回报也不高。”胡卫国透露,这几年,金山区正努力激活基本农田的效能,坚持“大宗农业做大规模、小宗农业做优品质、新兴农业做高价值”,让农业变成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促进耕地集约节约利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这样的思路,指向了一个个具体案例。比如,在大宗农业方面,金山区已引进了规划面积2000亩、总投资12.8亿元的九丰农业项目,建设全市规模最大的茄果类种植基地,预计年收入2.2亿元。前不久,廊下镇又引进了规划面积1万亩、总投资20亿元的“叮咚买菜”项目,打造“叮咚买菜”第一个自营蔬菜种植基地,“金山菜”从田间到上海市民餐桌不超过24小时。在新兴农业方面,金山区则瞄准了高附加值的种源农业,坚持以小种子撑起大农业,近年培育新品种近40个,其中“八月香”节水抗旱稻成为15年来上海本土推广的首个早熟优质“一级米”。


“地流通”起来的同时,还需畅通“钱进村”的渠道。目前,金山正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比如,拿财政资金“作引子”,“十三五”期间该区安排乡村振兴资金430亿元、年均增长25%。金山区还研究成立总规模5亿元的乡村振兴引导发展基金,积极探索“参股子基金+直接投资”运作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又如,与金融资本“结对子”,与5家银行签订金融合作框架协议,量身定制46种金融服务项目。另外,金山区还积极为社会资本“铺路子”,综合运用财政、土地、金融、税收等政策手段,全力消除社会资本下乡障碍。

“人下乡”的渠道,也被进一步打开。金山区积极引入“千里马”,为乡村振兴注入创新创业活力。比如,落户枫泾镇的开太鱼项目,带头人何文辉教授探索虾(蟹)稻共作、南果北移、温棚种养结合等农业生产模式,打造形成独具特色的都市休闲体验生态农业,年均游客达到10万人,目前已实现上交所主板上市。同时,金山大力培育“田秀才”,加快建设全市唯一的国家新型职业农民激励计划试点区,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日本国立筑波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合作,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382名。



当然,结合金山基层的试点探索,也有专家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本市应尽快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出租和作价入股等环节的配套制度,切实满足乡村产业振兴的用地需求。同时,还需尽快启动宅基地确权登记,鼓励基层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的盘活路径,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另外,还可以设立市级“乡村振兴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

来源:作者:黄勇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