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摊薄成本有什么用(什么是基金摊薄单价)

jijinwang


作者:卢小钱(未经本人授权,禁止在其他平台转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基金定投成了一种流行趋势,我想每个开始定投的人或多或少应该都是被微笑曲线吸引来的吧。

微笑曲线告诉我们,即使投在了高点,通过持续的定投,随着市场下跌,成本不断降低,当市场开始上涨的时候就可以盈利了,甚至是不用等到涨回原来的价格就可以盈利。

由此大家普遍认为定投是可以摊薄成本的,一切行动以摊薄成本为目的。但是定投的意义真不在于此。

每次赶上大涨就会有人开始担心买贵了,心里开始拒绝买入,这些人只有在下跌的时候才会开心的买买买。没错,赶上大涨买入的确是增加了持仓成本,可是市场就是这样涨涨跌跌,谁又能确认哪天会涨哪天会跌呢。

如果这次上涨了不买入,要是以后一直是上涨趋势,该怎么办,总不能就此停止定投吧。


所以定投的目的是什么?是在降低波动率的基础上不断积累筹码,不是因为可以摊薄成本才定投,摊薄成本可以说只是定投的一个附属功能。强制储蓄,积攒资产,长期持有,享受复利增长,我觉得以上每一点都比摊薄成本更重要。

摊薄成本是一个好想法,但是也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而不顾及其它。指数基金之所以敢于低估定投,降低持仓成本,原因在于指数的确定性。主动型基金、混合基金还有个股就不适用这种方式降低成本,万一投了一个价格不断下跌的品种,结果价格下跌是因为这个品种出现了问题,以后没有机会再涨回来了,风险就大了。

另外定投可以摊薄成本不会一直有效,在定投初期每一笔买入对总资金的影响比较大,当总投入积累到一定的份额,比如每周定投一千,一年后基金总额五万二,这时候即使遇见大跌,再买入一千对整体的成本影响已经很小了。


一千元对于几千元来说影响很大,但是对于五万多来说,占比太小了,影响也就很小,这就是定投中的钝化效应。

好在钝化效应在增加成本的过程中也是有效的,即使遇见大涨,买入之后对总体成本的影响也是很小的,以后定投遇见大涨可不要再纠结了。

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弱钝化效应吗?要想减弱这种钝化效应就必须加大投入才可以,比如在指数基金极度低估的时候加倍买入。这也符合我们下跌多买,上涨少买的交易规则。


对于每月用一定比例工资定投基金的朋友来说,在面对定投钝化效应时有一种特殊的优势,通常来看人们的工资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涨的,那么定投的金额也会随着工资的增涨而增加。

所以,增加收入是多么总要的一件事情啊,普通投资者定投指数基金既省时又省心,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提升工作带来的收益。

(如果感觉这篇文章帮助到了您,转发分享是对我最大的帮助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