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基民说:基金定投就喜欢长熊,几年牛一次就够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位老基民是一位工薪族,工薪族收入稳定,但收入不算高,没有太多本钱一次性投入,只好通过定投的方式积累本金,每月定投一笔,相当于攒钱,经过几年的积累攒到一笔数额较大的本金,牛市来的时候就可以翻倍了,遇到好的基金,翻几倍也不是问题。
如果您也是收入不太高,对投资又不是特别有研究,真心建议选择一款业绩好的基金进行长期定投,持有五年以上会有不错的收益。
翻看买过的基金,只有坚持定投的那只收益最好,因为定投的基金本身业绩不错,也因为定投克服了诸多人性弱点,最终获得较好收益。@娥姐理财
二、基金定投能翻倍吗
01
用数据说话昨天写了一篇《基金定投一定能**吗?》,说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低买高卖,越跌越买之类。
有人说,没有数据支撑的理财文都是耍牛氓,得嘞,今天我就祭出数据,咱们来看看定投的魅力何在,算作《基金定投一定能**吗?续篇》
02
单笔买入和定投哪个更好?没赔过钱的投资者不是好的理财客,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是一个合格的理财客,赚过钱也赔过钱,体会过钱生钱的乐趣,也感受过“割肉”的心痛。
我对理财特别感兴趣,是因为不懂真的会损失“真金白银”,从口袋里往外掏钱的感觉实在不怎么美妙。
下面这笔投资,是我几年理财生涯中最为惨痛的一次损失。土豪请自行略过,几千块的损失对我等普通投资者已经很是肉痛了。
详细说说,15年股市高点的时候单笔买入的基金,16年5月卖出,亏损超过23%。
当时我所处的阶段,是很典型的小白阶段,对什么是基金还一无所知,道听途说基金很**,在选择买什么,和怎么买上面都非常盲目。
换一种投资策略呢?定投试试。
我用定投计算器进行模拟,同样从2015年4月份的股市高点开始定投,每月2号定投1000元,到16年5月正好是14000元本金,购买费率很多平台都可以达到1折也就是0.15%,我当时购买的渠道是从汇添富的货币基金直接转换,费率为零。此处按大部分人的费率0.15%进行计算,分红方式选择红利再投资。
同样的1年时间,投入同样的本金14000元,最后的结果如下,亏损9.02%。
咦?怎么还是亏损?
从股市高点开始定投,本身就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但,定投比单笔买入的亏损幅度已经小了一倍多,这就是定投“均衡投资风险”的意义所在。
我们再来具体看一下定投明细,你的感受会更为直观。
16年6月份买入时基金净值已经达到3.63元,这时候的1000元,只能买入275份,股灾之后呢?基金净值大跌,最低的时候达到1.25元,腰斩的腰斩,这个时候同样的1000元,可以买入的份额却高达795份。
同样的钱,我们当然想要买入更多份额,这样股市回暖,指数上扬,卖掉份额,我们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03
开始的时机重要吗?很多人都说定投开始的时机并不重要,个人不是非常赞同,大盘的点数是衡量现在是否是定投好时机的最重要指标。
如果现在是牛市,那基金这种和股市息息相关的市场,其净值势必很高,大盘5000点和大盘3000点,其实你买的基金还是那一只基金,基金经理也没有更换,基金的重仓股也没有调整,但净值相差的很可能是一倍价格。
“低买高卖”是证券市场不变的法则。
想做到高卖,首先要做到低买,那大盘低迷的时候,就是基金市场遍地“便宜货”的好时代。
如果我在熊市的时候开始定投呢,多买点“便宜货”。
进行如下模拟,假设我从2014年4月开始定投,同样的1年时间,同样的14000元本金,来看看结果如何?
定投收益率达到115.74%,资产妥妥的翻倍。超额实现了题目提出的问题,1年资产翻倍,前提是你可以赶上牛市,你还及时止盈。
04
是否真是懒人投资利器?有人可能会说,你不是说定投是“懒人利器”,放弃择时吗?上面这个数据是熊市定投,然后卖在牛市的高点,所以才有会翻倍的收益,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实现的。
说的也在理,那我们再看看“傻傻的定投”是什么结果,也就是说不管牛市熊市,我们都每个月“傻傻”的让基金公司从账户划走1000块。
假设我从2011年就开始定投,到了2015年的大牛市,我就是不肯赎回基金,一定要“傻傻”的等到16年用钱买房的时候再赎回,这过程够悲催了吧,没关系,我们来看看结果。
5年的时间,穿越了股市的牛熊阶段,定投收益率达到60.12%,也就是说年平均收益率达到12%,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跑赢银行理财等固定收益类产品,也跑赢了通货膨胀。
你还想知道如果牛市的时候及时赎回,能赚多少是吗?
好吧,满足你的好奇心。
收益率达到150.62%,年平均收益率达到32%,恭喜你,这个数字可以战胜股神巴菲特了,45年来他的年复合收益率是20.5%。
这就是定投的魅力所在。
投资界有句老话说:“一年五倍易,五年一倍难。”说的就是少相信那些暴富的神话,多踏踏实实做点定投,赚取长期可持续的收益,才是王道。
PS:这支基金是当年幼稚的我胡乱选的,不做投资推荐。
PSS:对模拟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搜索好买基金网的定投计算器自己试试,相信感受会更为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