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一个月,后台不断有人问我雪球,就像这条——
这里说的“雪球”,不是喷子满街走的投资者论坛,而是一种很特别的金融产品。
这货在国内出现有段时间了,正规券商搞的(也有私募),不是什么野路子,但为啥最近突然火了?
因为过去两年,股市整体表现不错,尤其今年1月,市场疯了,很多人看不上赚这种小钱。
但年后这波大跌,让市场风险偏好大幅下降。
力哥后台日增粉丝数,最近一直低于200,惨不忍睹……
回想1月19-22日巅峰期(坤坤出圈),日增1000~
据说天天基金网销户量也陡增,很多新鲜韭菜受伤,觉得自己被骗,索性走人……
这时,收益率明显比银行理财和债基高一截,但据说安全系数又很高,而且能在低迷震荡市持续赚钱的雪球,就开始火起来了。
先亮明我的观点:
1、我不推荐普通人碰雪球,对这货没兴趣的,关了吧。
2、如果只是好奇,就继续看力哥拆解,如果看完还是一知半解,更是绝对别碰!
网上有很多关于雪球的介绍,要么太专业,DELTA、GAMMA、奇异期权、障碍期权、二阶导数……没点金融工程学基础的人真看不懂……
要么就是销售,光说优点,风险一笔带过。
我之前也没玩过雪球,最近看了点网上介绍,很快搞明白了。
为降低阅读门槛,以下解释可能不够严谨,但大方向肯定没错。
02
网上文章一般都是从投资者视角描述雪球,比如“投资者向券商卖出看跌期权”。
这种认知事物的方法论,本身就错了。
商业社会,无利不起早,尤其是做成产品,变成一种商业模式的,背后都是利益的精细化博弈。
券商卖这货给你,不是做慈善,肯定要赚钱,我们得先换位思考,理解券商为什么会承诺给你8%,14%,甚至20%的高额年化回报,还能自己赚钱?
因为券商想出了一种投资策略:依靠高波动,赚取高抛低吸的差价。
如果你系统学过力哥七步定投策略,知道其中“网格收割”的含义,很容易理解。
当我们完成定投布局后,比如某基金定投市值达10万,接下去就进入网格收割阶段。
如果把网格收割比例定位正负10%,当基金下跌10%,只有9万市值时,买入10000,补足市值到10万。
反之,当基金上涨10%,增至11万时,卖出10000,把市值降回10万。
这样一波来回操作,大概能赚1%左右的网格收益。
如此反复操作,就叫网格收割。
虽然单次操作收益率不高,但在震荡市,蚊子腿肉也是肉,能让我们坚持继续定投和持有的决心。
遇上单边上涨行情,客观上能不断帮我们减仓,降低风险。
单边单边下跌行情,则会不断帮我们加仓,低位收集筹码。
你每次都是低买高卖,不管单次交易赚多少,都是在赚,日积月累,也很可观。
和传统网格交易策略比,这种策略在震荡市收益不如后者,但遇上单边上涨或下跌行情,市场快速突破此前设计的网格交易区间,要么卖飞,要么没钱补仓,就尬了。
但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赚钱主要靠的是长期坚持定投优秀标的,大行情来了赚大钱,中间震荡市做做网格,只是聊胜于无的开胃菜。
大行情啥时候来?
不知道,只能耐心等待,静待时间玫瑰,悄然开放。
这也是股市垃圾时间,力哥主要功能就是帮大家做心理按摩的原因。
这种情况下,时间是我们的朋友。
如果是自有资金,券商也可以等。
但包装成产品卖给投资者,意味着券商借钱投资,有资金成本,时间是券商的敌人,等不起,希望在确定时间内,尽可能获得更高确定性收益。
办法是依靠现货(股票、指数基金)和期权的策略性组合,也就是一边做多现货,一边买入看跌期权,形成对冲。
注意,这种对冲,不是航空公司买原油看涨期权那种避险性质的损耗性对冲,而是交易次数越多赚越多的收益性对冲。
标的波动越大,高抛低吸的赚钱机会越多。
所以时下最流行的雪球标的,是中证500指数,因为波动相对其他主流大盘指数更大。
中证500指数近两年走势
如果你要券商拿上证50指数做对赌标的,他们就不乐意了,因为波动相对小,赚钱更难。
他们的模型跑下来,预计赚不到足够多的钱,自然也没那么诱人的约定收益率给到你。
一个道理,如果法律允许,也有衍生品工具可操作,券商巴不得发行比特币为标的的雪球产品,因为波动够大!
但没什么券商愿意拿工行股票做标的,因为日常波动太小……
不断有人问,华宝证券“七步定投智能条件单”,网格收割比例设置多少合适?
答案是根据不同指数标的本身波动性,及当下市场波动性,比例灵活设置。
比如上证50指数波动相对小,中证500指数波动相对大,前者网格比例,就该比后者略小。
再如现在市场进入涨不动也跌不深的垃圾时间,相比前两个月的暴涨暴跌,A股波动性明显变小,所以近期设置网格,应比前两个月小一点。
本质上,和雪球一个道理。
03
理解了券商赚钱逻辑,再来看其给投资者设计的产品。
随便举个例子。
以中证500为挂钩标的,期限12个月。
未来12个月内,只要中证500指数涨到6000点,赌局立马结束,我赔你10%年化回报。
假如是第3个月触及敲出价,你拿到的实际回报是10%X3/12=2.5%。
6000点,是给行权设置的一个“障碍”,叫“敲出”。
假如未来12个月,中证500没涨到6000点,也没跌破4500点,到期后你也能拿到约定的10%年化回报,这是最理想状态,指数没涨,你却稳稳赚钱。
4500点,也是一个“障碍”,叫“敲入”。
假如未来12个月内,中证500跌破4500点,触发敲入,而产品到期时,又没能涨回6000点上方,期间亏掉的所有钱,你承担。
这只是极简模型,实际上,不同产品可能会有更复杂的条款设置。
挂钩标的、期限、敲入/敲出阈值、敲入/敲出观察频率、避险事件阈值、约定收益率,都是可变的,但本质就这么回事。
看懂没?
这压根不是投资,而是对赌。
敲入值设得越低(跌惨了),意味着发生概率越低,投资者输钱概率越低,自然约定收益率也越低。
但如果收益率设太低,就没吸引力了。
所以约定收益率,一般最少8%。
只给6%呢?
我还不如买债基呢……
但也不可能设太高,吸引力是有了,券商很可能亏钱。
04
对券商来说,通过给投资者支付期权费(约定收益率),保证标的出现过大跌幅时,所有损失都由投资者买单。
比如敲出设置为75%,意味着一个100万的基金,券商钱有75万,投资者买雪球的钱有25万,要亏也是先把这25万亏光。
也就是说,亏大钱的时候,雪球类似于信托中的劣后级(亏最多),但赚大钱的时候,券商则成了劣后级(赚最多)……
如果出现单边上涨,则第一时间以很小代价,提前结束产品,市场继续上涨的收益,全自己吃进。
过去一两年,市场整体向上,所以这类产品大多在2-4个月里就会敲出,提前结束,投资者能赚点小钱,券商则能赚到股市上涨的大钱。
如果一直在敲入敲出区间内震荡,只要波动够大,现货+看跌期权的收益性对冲策略,就能持续赚钱。
这三种情况,券商都OK,无非赚多赚少。
只有一种情况,券商会亏——
既无法敲入,也无法敲出,且波幅很小。
比如连续一年,大盘都在3300-3500点之间窄幅震荡。
交易也是有成本的,太小波动很难操作,却要支付利息,券商可能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那对投资者来说呢?
无论是持续大涨、先跌后涨、还是敲入敲出区间内来回震荡(不管波动大小),基本都能赚到约定年化回报。
只有出现跌幅较大,触发敲入,最后还没涨回来,那亏多少都自己吃进,替券商背锅。
老荔枝,不知道联想到什么没?
我联想到了已灭亡的分级基金。
大概率能赚小钱,像分级A定期分红,但小概率会亏大钱,像分级B溢价下折。
雪球的实质,不仅是我们和券商对赌,也是我们给券商承保。
哈?
我们小老百姓,何德何能,能像保险公司那样赚钱?
保险公司为什么能赚钱?
因为大数法则。
保险公司的客户越分散,保费收入越多,理论上风险越低。
因为客户数量越多,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越趋向于全社会平均值,标准差越小,保险定价越精准,风险越可控。
银行放贷也一样,客户越分散,数据越齐全,违约率越接近平均值,贷款利率定价越精准,风险越可控。
雪球设计原理也一样。
虽然市场涨跌难料,但只要规模足够大,投资足够分散,即使某些雪球产品最终出现亏损,整体上看,这块业务券商还是赚的。
作为专业金融机构,银证保有更强大的精算能力,能把风险收益进行更精准定价,尽可能让自己处于博弈上风。
但我们普通人,资金量极为有限,不可能利用大数法则,也很难比金融机构还精。
就像赌场赢我们钱,无需抽老千,即使赢钱概率对半,他们拥有近乎无限的资金储备,玩的时间越久,出现极端事件概率越大,我们越容易爆仓。
更何况,没有哪个赌场那么老实,下注时,概率本就向赌场倾斜……
05
我个人预测,雪球会卖得越来越火,知名度越来越高。
在中证500指数不出现剧烈下跌,且整体大趋势还是曲折向上的环境下,雪球会吸引越来越多稳健型投资者,视之为低风险,高收益的薅羊毛理财神器。
敲出就再买,再敲出再买……反复操作,形成操作习惯,误以为这钱躺赚,投的钱也越来越多。
但随着指数估值不断上升,暴跌概率也会越来越大。
直到将来某一天,市场出现剧烈下跌,甚至因为赛道拥挤,市场一致性操作,可能引发次生金融风险。
到那时,投资者可能就傻眼了,监管也可能动杀招。
因为我们赚的钱,本质上,是保费。
平时不出风险,好像保费躺赚,爽吧?
你个小白,哪里知道?
一旦风险来临,之前吃下去的,全给我连本带利吐出来……
透过现象看本质
金融其实并不难
太阳底下无新事
无非人类太贪婪
谎言一个又一个
骗完别人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