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特约记者 易扬 发自广州
曾有望赴美IPO成为“中国二手车金融第一股”,到如今被传裁员上千人,美利车金融登高跌重仅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1月3日,美利车金融下发公司内部邮件宣布和部分员工解除合同。有媒体透露,美利车金融拥有员工5000多人,此次裁员后,只剩下150人左右。
据悉,2019年11月美利车金融被警方调查,媒体亦有披露其创始人刘雁南被抓近两个月。其间,美利车金融对外宣称,公司只是在配合警方协助调查关联公司有用分期的相关事宜,并且两者相互独立。
1月9日,时代周报记者走访美利车金融广州分公司后获悉,该办事处早已人去楼空。
事实上,大厦倾倒早有迹象。
除了自身经营陷入重大困境外,美利车金融还陷入与众多用户的争议纠纷。
1月9日,记者通过多方寻找进入两个网上美利车维权群,两个群分别有151人和56人。通过沟通,大部分用户向记者反映,在开始还贷后,莫名多出一笔金额数万元不等的贷款或名义为服务费的费用,而自己并不知情。
不少人还表示,现在根本找不到当地的美利车工作人员,也无法联系上总部解决相关问题。
“二手车行业本身就存在混乱、散乱、中介机构不规范等的问题。”1月10日,全国工商联系汽车商会秘书长曹鹤向记者表示,二手车金融信用基础薄弱、收回账款也难,并且规范起来很困难。
1月10日,时代周报记者尝试电话联系美利车金融北京总部,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应。如今,大量裁员、对用户一度不回,已一地鸡毛的美利车金融还能支撑多久?
从赴美上市到大量裁员
“那个美利车公司,它规模很大的,有很多合作商,盘子做得很大不会真的垮的,倒闭了也会有新的人来接盘。”1月9日,时代周报记者在走访距美利车金融广州分公司不到100米的广骏二手车市场时,一位二手车经销商谈到了他对美利车金融的看法。
有资料显示,美利车金融仅线下销售人员就超过4000人,布局超300个大中城市,拥有合作关系的线下经销商约75000家。
去年10月31日,美利车还计划赴美上市,有望成为“中国二手车金融第一股”。
“当时所有员工都感到很受鼓舞,信心十足。”1月8日, 刚离职不久的美利车销售相关负责人陈鸣(化名)向记者谈及对此事的感受。
据美利车金融的上市招股书显示,公司在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16.56亿元、9.84亿元。净利分别为3.18亿元、2.31亿元。不过,如今美利车金融已上市无望。
“原来有7000人左右,现在不知道被裁了多少,我认识的大部分都被裁了”,陈鸣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1月9日,时代周报记者来到位于广州湖景商业广场五楼的美利车金融广州分公司。记者看到,该办公地门窗紧闭,透过玻璃窗所见,办公室内部早已搬空,地板上覆盖的灰渍清晰可见。
隔壁紧邻的另一家二手车助贷公司德易金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广州分公司大概倒闭两个月,员工也早就离职。当记者询问其他情况时,工作人员表示,自己是同行,不方便透露太多。
据美利车用户群里的多位消费者向记者反馈,哈尔滨、东莞、深圳等地的分公司都没有正常运营,不少此前与他们联系的美利车业务员都已不接电话。
新增贷款 绿本难拿
APP还贷页面除了原本约定的每月还款信息外,又莫名多出一条数额1万―3万元不等的还款信息,这是多位美利车金融用户向时代周报记者反馈的主要问题。
1月9日,深圳消费者刘恒(化名)向记者反映称,自己去年2月通过美利车贷款买车。近日查询发现,合作方新网银行多发放了一个消费贷,金额为18380元。他还提到,自己当初看了合同,并没有写明消费贷这一事项。
据一位已经还完贷款的车主在群内反馈,问题是根本找不到这个公司的人,还完款也不知道去哪里拿“绿本”(机动车登记证书)。他还表示,要是美利车金融倒闭,自己的车子还有可能被拿去抵押还债。
1月9日,美利车前员工陈鸣告诉记者,据他了解,总部没有关门,在想办法解决这些贷后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长期解决的方案。
1月10日,时代周报记者就用户投诉问题是否属实以及其他相关事宜尝试电话联系美利车金融总部,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应。
行业潜规则何时了
事实上,二手车市场的助贷业务一直存在透明不足问题。
“买卖双方的诚信问题一直是二手车市场所欠缺的。” 1月8日,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对记者表示,金融产品设计问题,监管不到位容易出现漏洞,也是现在二手车市场套路贷等问题的根源。
在通过助贷公司贷款购买二手车的过程中,消费者需要对接三方,包括汽车经销商、助贷公司和放款银行。消费者在其中通常处于弱势。
1月9日,记者联系了曾与美利车金融合作经销商深圳诚泽铭车行。该行工作人员表示,车行只负责卖车,由于美利车金融规模大,许多经销商都和该公司有合作。对于征信比较低的客户,他们会推荐这类比较好拿到贷款的金融机构。
同日,新网银行客服也对记者表示,他们只负责放款和收款,对于多出费用等问题他们也不知情。
目前,二手车贷款的行业问题凸显。除了上述问题外,包括隐瞒高额利息、合同条款释义不明、随意收费等行为也是频频见诸报端。
对于如何解决行业顽疾,任万付表示,要摒弃欺诈和猫腻,诚实经营,以服务赢得消费者认可。同时,加强金融产品设计和监管也是必要手段。
本文源自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