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飚红是什么意思?reits基金是什么意思

jijinwang

如果说最近有什么话题霸占了年轻人的社交语境,那莫过于两个字——基金。

特别是最近一周的“跌”在热搜,让人韭韭不能平静,基金段子甚至可以与哈里梅根同上热搜。

“白交易”“杜负”“辛弃基”“理上瘾”“输市”,这些基金“黑话”的兴起,暗示了诸位:年前有多嚣张,年后就有多悲伤。

据统计,在2月18日至3月9日期间,合计有1238只基金的净值回撤幅度超过20%。其中,净值回撤幅度超过30%的基金有11只,更是有90后美女基金经理在10天内就亏了10个亿。

3月10日,“基金大跌”再次登上了微博热搜榜,随后,“张坤刘格菘旗下基金创最大回撤纪录”也冲上榜单。

以前年轻人们聚会聊天聊的是娱乐八卦,现在却变成了哪只“基”涨得多。基金经理从幕后被捧到台前,如果恰巧赶上他负责的基金业绩不错,那待遇一下堪比明星,被年轻人奉为新爱豆,甚至有人组建了后援会,甚至还出了手办。

其实类似的现象早在去年上半年就已经出现过,只不过那时候被大家热议的还是股票。那时股市经历了一波牛市后又回落,不少韭菜,哦不是,不少对投资感兴趣的年轻人就已经体验了一把股市沉浮。

无论战场是A股、港股还是美股,长则一个月,短则几天,大家却总能默契地殊途同归。

有人甚至当场发誓:

然而,当看到一路飞涨的基金后,他们转眼就把曾经立下的誓言抛诸脑后,立刻跟风购买了两只当红炸子“基”。

一时间,在微博、豆瓣、B站甚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基金成为了讨论热点。每天不断有人晒出收益率,动辄几十,高则过百,那时候,基金的行情是这样的:

还记得2020年下半年第一周,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混合基金一天募资超300亿元,在发售当天就募资完成,成为了首只“日光基”。两天后,一支名为“鹏华匠心精选混合基金”的产品,原本计划募资规模300亿,结果当天认购1357亿,创下历史纪录。

这个纪录直到今年才打破。2021年1月18日,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基金发行,当日认购金额达到2398亿元,刷新了公募基金有史以来的单只新基金最高认购纪录。

根据Wind数据,2020年最赚钱的十只基金中,张坤管理的基金易方达蓝筹和易方达中小盘分别包揽第2和第3位,2020年四季报显示,这两只基金的在2020年净值增长分别为95.09%、84.34%,合计为基民带来超过200亿元的收益。

公募基金经理也由此迎来了出圈时刻,不少年轻人成为了张坤的粉丝,为他在微博组建了全球后援会,这些粉丝自称“ikun”,为张坤创建了微博超话,制作了偶像表情包,张坤成为了基金经理出道第一人。

可惜好景不长,春节一过,某天早上一睁眼,手机里的一片红突然就变成了一片绿:韭零后们觉得买了基金就不用打工了,结果现在要“跌跌不休”。中年韭皇们原本打算的买基金养老,谁知道如今直接被收割。

24岁的阿白刚刚工作两年,跟要好的大学室友有一个闺蜜群。虽然不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但平时这个群却分外热闹。以往,几个女生每天在群里叽叽喳喳地吐槽、分享生活趣事,微博上看到明星的八卦也要发到群里讨论一番。

但是最近,这个群突然画风大变,“她们都开始自称‘搞钱’girl”。除了阿白以外,其他几个人都买了基金。加上那段时间经常在网上看到基金飚红的消息,阿白也心动了,“没有理由放弃这个躺着赚钱的机会”,本着这样的想法,她在春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买了3万元基金,都是朋友们推荐的好“基”。

结果春节后开盘一直到现在,阿白买的基金“就没红过”,“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你可以绿我,但是不能绿我的基金”,阿白说。

截至上周,阿白的账面上已经亏损了10%,“反正亏损的钱放在手里也早就花光了,放在账户里就盼望着有一天能涨回来吧。”

像阿白一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然而他们似乎并没有气馁,有些反而暗自庆幸自己留了一部分资金用于加仓。这时,他们想起了在小红书上学习的理财知识:这不是抄底的好时机吗?于是,他们便纷纷开始“抄底”。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似乎并没有按照理财博主讲述的那样,基金非但没有回弹,反而持续地一落千丈。这也扩充了当代年轻人的词汇量。

那时候,每天上班看到身边的同事都是这样的:

每天的饭菜看起来:

晚上入睡前是这样的:

出去旅游是这样的:

有人亏掉了一把吉他:

更有甚者直接去……报了警(温馨提示:纯属恶搞,请勿模仿):

还有人选择等待:

眼下,一部分新入场不久的基民们以为买点基金会成为工作外额外的收入,没想到却成了生活中最大的开支。

当我们回顾当代年轻人买基金的经历,就会发现这短短两个月的故事已经足以拍成一部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可歌可泣的大戏。

据《2020年中国股民行为年度报道》统计数据显示,43%的90后更愿意投资基金。而《中国家庭财富指数报告》中的数据更能概括当下的基金购买现象:2020年,超一半的新基民都是90后。

在这场在热搜上久居不下的#基金#大戏中,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年轻人在社交网络语境下自发创造并被广泛应用于自我调侃的表情包了。

其实早在2015年,腾讯就曾发布了一份《中国网民表情报告》,据统计,2014年QQ全年表情发送量超过5338亿次,8亿QQ网民中,超过90%在聊天时使用过表情。

从数据中就可以看出,表情包的使用度与年龄成正比,越是年轻的人越喜欢在社交网络上发表情包。

GlobalWebIndex (GWI) 在2020年第一季度发布的《社交媒体趋势报告》中指出,全球互联网使用时长的每3分钟里,就有1分钟被用在了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上,网民平均每日活跃时长超2小时,而16-24岁用户则有2小时40分。

在互联网时代下,Z世代无疑是社交媒体的重度用户,而表情包似乎也成为了他们表达情绪的新兴语言。

在2017年发布的《中国青年网民网络行为报告》则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点,报告显示,表情包已经成为了网民们聊天时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青年网民喜欢用网络热词、黑话行话等来确认彼此的兴趣爱好,产生认同感。

对于Z世代来说,他们的成长环境与父辈是完全不同的。他们中的很多人从出生开始就一直与互联网紧密相连,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他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接受的信息是繁杂且碎片化的,这也滋生了网络文化的多样性。

表情包是则是网络文化中的代表符号。相对于文字信息来说,表情包是一种综合了图像和文字的表达方式,传递的信息和情绪也是截然不同的。相比之下,表情包恰到好处地能让人get到表情包里蕴含的梗和情绪。

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提到:“认同作用”是精神分析认识到人际间情感纽带的最早表现形式。美国心理学者埃里克森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自我认同”的概念。

与弗洛伊德不同,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把自我看作人格中一个相当有力的独立部分。他认为自我的作用是建立人的自我认同感并满足人控制外部环境的需要。

埃里克森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自我与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也是为什么在年轻人更容易与自己有相同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从而形成了cos圈、汉服圈、语C圈等小众文化圈层。

同样,在面对基金暴跌的窘况时,年轻人因为有着类似的心理状态,在互联网语境下自发创造出了无数生动有趣的表情包,在“斗图”与自嘲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互对“暗号”的情绪消解与认同。

毕竟,不卖基金是名副其实的韭菜,而卖基金,就是被被割了的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