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别说谁强谁弱,直接对比产品就行了,成飞是歼十系列,歼二十,基本上属于自己研发,别说好不好,但是基本上不是继承苏氏飞机传统。沈飞歼11,中国版的su27,后期的歼16是舰载机,还有歼31,也是舰载机。那么简单看就是沈飞彻底转为给海军航母研发飞机,成飞西飞等都是给空军,陆航,海航,研发的飞机。术业有专攻,各有千秋吧
二、中航沈飞吧(600760)股吧
突破地域束缚,利用域外人才优势提升创新能力,实现沈飞涅槃重生。
3月30日,航空工业沈阳所(601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正式成立,这不是沈飞所异地搬迁至扬州,而是联合各方面力量在扬州设立的一个主攻创新研究的分支机构,所以谈不上沈飞变扬飞。
值得注意的是,沈飞所扬州研究院办公大楼前面放置了鹘鹰2.0的模型,这暗示了鹘鹰已经走上正途、未来可期,没准已经拿下了海四项目,有了军队户口本。毕竟,沈飞不会把一个前途未卜的机型用来装点门面。
虽然只是一个异地分支机构,但是沈飞成立扬州研究院的意义非同小可。笔者认为,扬州研究院未来将会为沈飞注入创新活力,助力沈飞实现涅槃重生、二次腾飞。
曾几何时,沈飞(为了严谨,我们把601所和112厂统称为沈飞)是我国歼击机行业无可置疑的龙头老大,成立以来研制了歼5、歼6、歼7、歼8、歼11、歼15、歼16等数个型号的歼击机,为我国空防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但是,成飞方面在改革开放后一飞冲天,先是在歼10项目上击败沈飞,而歼20的横空出世彻底宣告国内歼击机研制领域王者地位易主,曾经的老大被后来者超过。而成飞凭借其创新、人才、体制诸方面的优势,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战机研发团队之列。
由于接连在三代机、四代机项目上失利,沈飞一时间成了军迷圈里的过街老鼠,沈黑竟然在军迷圈里成为了时尚。而对于沈飞的诸多指责中,仿制苏27系列、创新能力不足成为最重要的黑点。沈飞目前所有的机型歼11、歼15、歼16都是由苏27系列发展、改进而来,而那句“修改原始设计要慎之又慎”成为军迷攻击沈飞最显眼的靶子。沈飞招黑固然情有可原,毕竟歼20在那摆着呢。但是,作为一个大猪蹄子群体,军迷显然会忽略掉这样一个事实:正是他们看不起的“山寨货”,目前撑起了我国空防安全,每次防空识别区对峙、每次远海护航,顶在第一线的,好像都不是成飞的飞机吧。
当然,墨守成规、创新不足确实是沈飞的弱点,这在三代机、四代机竞标中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中国空中力量由由三代机向四代机逐渐过渡的当下,沈飞不可能靠吃苏27的底子活一辈子,为了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以创新为牵引,打造核心竞争力。
沈飞提升创新能力,有一个障碍不得不提,那就是区位因素。沈飞坐落于沈阳,作为共和国最早的重工业基地,目前出现了严重的困难,社会结构僵化、体制落伍、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而且,最要命的是:人才流失。
作为全国唯一人口负增长的区域,东北最大的问题是人口问题。
良禽择木而栖,僵化、落伍、没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必然无法吸引、留住优秀人才。读者朋友想想自己大学里的东北同学,他们的求学和就业选择是不是逃离东北?
在这样的情况下,沈飞利用外地的人才资源就是一个非常好、也是必然的选择---既然引不来,那我们就走出去。
扬州位于长三角经济带的核心,这是中国先进制造业最发达、人才最密集、最富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区域之一,在扬州设立研究机构可以冲破旧有体制束缚、吸引高端人才、提升创新能力。此次沈阳所在扬州成立研究院,除了与扬州市政府合作外,还与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发研究院等创新成员单位签署联盟协议,构建了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的平台,如果好好利用,潜力无限。
沈飞在四代机项目上输掉底裤后,他们已经深刻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鹘鹰就是例子。鹘鹰是沈飞方面不甘沉沦、自我加压、未雨绸缪的结果,虽然在项目之初不被看好、甚至饱受冷嘲热讽,但是沈飞一方面采用一系列先进技术,另一方面根据军队未来的需求不断改进、迭代,在军队需要的时候作为唯一一个现成的方案,终于等到了属于自己的机会,老大所底蕴犹在、雄风犹存。而且,从国家国防工业未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也需要成飞、沈飞在竞争中齐头并进才好。
老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沈飞在经历了失去的三十年后,真的需要重新出发了,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的成立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希望扬州研究院不是一个面子工程。
PS:作为一个走遍全国的金融民工,笔者对东北与长三角在社会经济方面的差距有非常深刻的认识,沈飞所这次孔雀东南飞是一步好棋,衷心希望它不要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