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国家医疗保障局通报称,对武汉同济医院进行飞行检查发现,该院存在串换、虚记骨科高值医用耗材问题,骗取医保基金支付2334.36万余元。武汉市医保局依法责令该院整改,罚款合计5924.56万余元,并责令该院暂停骨科8个月涉及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的医药服务。
武汉同济医院骗保案件,不仅涉及的金额巨大,而且骗保行为存在的周期很长,恐怕还是折射出对医保基金使用监管的缺位。
从现有医保基金管理的体制机制来看,很多的地方基本是囿于“谁家的孩子谁来抱”,由医保行政部门来行使基金管理的职权。一方面医保管理涉及征缴、报销及资金使用监督,日常服务量大,而许多区县的医保行政机构新设立不久,管理人手短缺、专业能力有短板,面临骗保隐蔽复杂的情况,存在管不了、管不好的困境。另一方面医保基金庞大,所涉利益关系复杂,存在包括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小集体利益在内各种利益掣肘,如医保基金替位财政对医疗卫生机构支付保障,把医保的钱当财政的钱花。如此语境下,不仅单独的部门监管在实务中面临着一些障碍,就医保行政机构来说,在基金管理上“支付权”与“监督权”一体,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很难保障监督的独立性与权威性,这些都消减了医保基金使用监管的效力。
防范和惩治骗保,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体制机制是基本前提。2021年5月生效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机制和基金监督管理执法体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工作。”
依据上述条例,应围绕增强医保基金使用监管与执法的独立性、权威性,加快构建综合监管与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组建专门管理执法机构,实施区别是基金使用日常管理之外,独立而专业的核查、监督与执法。同时,医保基金使用情况纳入专项审计,医保基金管理纳入国家监察的内容,强化对基金管理工作的监督,层层筑牢骗保“防火墙”。(木须虫)
2020年全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13.61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医保基金收入2.48万亿元,支出2.10万亿元,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0%和70%左右。医保服务关乎亿万参保群众的切身利益,安全、平稳、可持续运行的医保基金是医保服务提质增效的有力保障。国家医保局在近日公布的一份人大代表答复当中,对近年来医保基金监管工作进行了总结,同时也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建立完善医保部门主导,多部门参与的医保资金监督和管理联动机制
国家医保局一直高度重视医保工作与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的协调,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部门联动机制。
1
在基本医保政策完善、医保目录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管理、集中带量采购等工作推进过程中,注重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推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相关文件起草过程中按照各部门职责分工,充分征求财政、审计、公安、卫生健康、市场监管、中医药等部门的意见,确保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
2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决策部署,国家医保局加强与公安、司法、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协调,积极参与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
3
加强部门协作,联合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治理行动,有效维护医保基金安全。自国家医保局组建以来,连续四年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治理行动,协同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积极参与,探索协同执法、联防联动和行刑衔接等工作机制,持续构筑打击欺诈骗保工作的高压态势,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4
探索与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制度化、长期化的监管合作机制。在医药价格监管、医疗领域反商业贿赂和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打击药品垄断、医药信用监管等领域,积极与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互动和信息交流,并在联合执法检查、共同研究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重大问题等方面开展协作,探索建立常态化监管合作机制。
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继续在医保基金监管以及各项医保管理工作中,加强与卫生健康、财政、审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调联动,推进医疗保障工作科学健康发展。
二、完善医保管理和监督法律体系和配套政策
医疗保障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保基金安全工作,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积极推进医保基金监管制度体系和执法体系建设。
1
推动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20号),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医保基金监管制度体系和执法体系,形成以法治为保障,信用管理为基础,多形式检查、大数据监管为依托,党委领导、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个人守信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管格局的任务目标,明确了医保基金监管体系改革的重点任务和制度保障,为推进医保基金监管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
推动《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出台,并于2021年5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是关于医疗保障工作的第一部法律法规,标志着我国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有了法律规范,对医保法制化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将有力推进医保领域依法行政、提升医保综合治理水平,更好实现病有所依的目标。
3
出台《条例》相关配套政策,完善医保基金监督管理制度体系。先后出台《医疗保障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规范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办法》,研究起草《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释义》《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配套政策,全面提升基金监管法制化水平,完善基金监管执法权限、执法程序、执法依据、执法文书、处理基准等规范标准。
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进一步做好《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继续做好《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释义》《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出台工作,进一步完善医保监管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推进医保基金监管法制化、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三、借助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医保管理精准性,完善医院监管机制
国家医保局自成立以来,积极推进医保信息化工作,为加快形成自上而下的全国医保信息化“一盘棋”格局,医保部门正在全力推进统一、高效、兼容、便捷、安全的国家医保信息平台部署应用工作,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实现医保管理的信息化。国家平台包括医保智能监管子系统、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子系统、宏观决策大数据应用子系统等在内的公共服务、经办管理、智能监管、分析决策四大类14个业务子系统,通过大数据精算分析技术,助力提升医保各项政策科学决策和基金精细化管理,全面支撑提高全国医保标准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目前,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已投入使用,已在广东、青海、河北、海南、贵州、甘肃、新疆、重庆、湖南、天津、吉林等省份多个地市上线应用,总体运行平稳、高效。
为推进大数据在医保监管中的应用,国家医保局加快部署医保智能监控子系统的建设和实施应用,完善智能监控体制。主要工作包括:推进医保智能监控知识库和规则库规范化建设,实现全国标准统一,线上线下一致,并动态更新。推动医保费用结算从人工抽查审核向全面智能审核转变,从事后监管向事前提示、事中监控转变。稳步推进视频监控、生物特征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探索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提升监管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探索将DRG、DIP等支付方式、“互联网+医疗”等新型供给方式、长期护理保险、医保参与支持商业医疗保险,纳入智能监控范围,有效规范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切实维护医保基金安全。2020年,全国借助智能监控追回基金249亿元,极大提高了基金监管效率,促进了医药机构主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合理使用医保基金。
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继续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快医保智能监控子系统的落地应用,加强对医保大数据的挖掘应用,提升医保监管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有效规范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切实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主管:成都市医疗保障局
来源:国家医保局、中国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