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跳槽基金怎么办(导师跳槽了,学生怎么办)

jijinwang
又一位博士辞职了!今天老母亲十分感叹地对我说,哟,你认识的那个老师跳槽了,新单位给130万安家费呢!
我吃了一惊,一方面惊讶于母亲的消息灵通,另一方面对130万这个数字有些怀疑,哪家单位这么大方?
以讹传讹这种事多了,我不是太相信,这位博士老师(姑且称为D博士)打算走这事我是知道的,但我不认为他联系的那个学校会给这么高的安家费。即便是所有的加起来也很难有这么多吧!
经过了解,他的新单位还是之前联系的那家。按照人才引进标准,博士1类,也是最高一级,可以拿到安家费60万。据我所知,D博士虽然没拿到国家基金,但是确定他有1篇一区文章,和至少1篇二区文章,符合一类理科博士的条件。
安家费60万可以拿到,此外还有30万科研启动费,还再安排130平方的住房,他现在是副教授,到了那里前5年聘为教授岗,每个月额外再发3000博士津贴。
收入的确可观呀,虽然没有130万那么多,但是也不少了,足以动人心。这些年,每年都引进博士教师,每年也都有出走的,进进出出,博士是学校流动性最大的群体了,因为有走的资本,仗剑走天涯,恃才走天下。
据说,趁着年轻,弄得好的话,可以拿三次安家费,以前引进人才的时候约定是5年服务期,所以初次进入高校满5年后,再跳槽两次,就拿到3次安家费了。不过现在好像普遍约定的8年服务期。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硕士导师王琴入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成为该校的一名物理老师。

王琴本、硕、博均毕业于华师,博士期间曾获CSC留学基金赴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求学。在华师期间,她的研究方向为中学物理教学、天文教育与科普、信息技术应用等,给大学生主讲课程包括《中学物理实验研究》《普通物理学》《班级管理理论与实践》《物理教学论》《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等。

王老师的这一举动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硕导教中学,不少网友认为她是大材小用了。现在让我们仔细捋一捋,硕导教中学,真的是大材小用吗?

第一,硕导教中学,级别降低了吗?

大学里面的硕导,一般是副教授,属于副高职称。这一级别的大学老师,在华师这样的本科院校里应该算是比较常见了,一般大学新入职的博士毕业生,五年左右就可以评上副教授,但是从副教授到正教授,却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多数副教授,可能一生也评不上教授。比如“最强大脑”节目的主持人蒋昌建,在全国有这么大的名气和影响力了,到现在也只还是一个副教授,可见大学里的教授评定是多么的难。

而副教授到中学,根据职称转评的原则,可以直接转评为中学高级教师,也属于副高级。在中小学里,中学高级教师就属于专家级别了,是职称的天花板,享受着最好的待遇和最高的尊重。

所以,硕导教中学,级别不但没有降低,反而享有更多的尊重。

第二,硕导教中学,待遇降低了吗?

在武汉这样的中部城市,硕导一般的工资在每月一万左右。物理这样的基础学科,又很难在校外赚到外快。所以综合下来,一年能有十五万左右的收入就算不错了。

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是省示范性中学,在湖北省内属于最好的中学之一。生源充足,学校财务状况良好,每月的工资在湖北省内也是数一数二的。这所学校的中学高级教师,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可以算得上教育专家,丰厚的隐形福利是不会少的,甚至要比工资还要多。

从待遇这方面来说,硕导教中学,待遇是大幅度提升的。

第三,硕导教中学,才华会被埋没吗?

有不少人认为,硕导教中学,博士教中学,属于大材小用,才华派不上用场。现实真是这样吗?

从王老师的履历上来看,她在大学任教期间的研究方向之一就是中学物理教学,现在从大学到中学,属于从坐而论道变成理论与实践结合,这才是做科研的最好的状态。

还有人担心,中学里的科研环境没有大学优越,不利于搞研究。硬件设施或许比不上大学,但是这里有最宽松的环境。在大学里,每年都有繁重的科研任务,大学老师为了多接几个项目,多发几篇论文,每天忙得焦头烂额,非升即走的考核之路已经让很多大学老师失去了科研的初心。而在中学里,没有繁重的科研任务,搞科研纯属于个人理想和个人爱好。在这样的宽松环境下,反而可以出更多实实在在有用的成果。

结论

综上所述,王老师从大学到跳槽到中学,不仅级别不会降低、待遇不会降低、才华不会被埋没,反而会得到更多的尊重、更丰厚的待遇、更自由的科研环境,同时还能实现自己教书育人的个人理想,可谓是一举多得。相信以后会有更多有理想的大学老师到中小学任教,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