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成论金什么是基金资管

jijinwang
年纪轻轻资产过亿
看《虎成论金》也会写读后笔记
厉害了我的客户😂

1、资管和信托有什么区别?

资管的外延大于信托。资管可以从资管机构和资管产品两方面理解。从广义上说,资管机构可以是包括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券商、银行、基金在内的很多金融机构。资管产品则包括我们购买的理财、基金、债券等等。信托本义上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但这些年往往以通道形式出现,收过路💰。



往往作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通道出现。

集合资产管理是集合客户的资产,由专业的投资者(券商)进行管理。它是证券公司针对高端客户开发的理财服务创新产品,投资于业绩优良、成长性高、流动性强的股票等权益类证券以及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

信托(Trust)是一种理财方式,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同时又是一种金融制度。信托与银行、保险、证券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体系。信托业务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法律行为,一般涉及到三方面当事人,即投入信用的委托人,受信于人的受托人,以及受益于人的受益人。

发行机构不同:资管是基金子公司发行的,信托是信托公司发行的。监管部门不同:基金子公司由证监会监管,信托公司由银监会监管。投资者数量限制不同:每个资管产品的小额投资人不超过200个,而每个信托产品小额投资人不超过50个。注册资本金有差别:这点其实也没有硬性规定,但实际中,信托公司的注册资本一般是10亿级别,而基金子公司是几千万的级别

。其他的一些区别是因为发展时间长短不同形成的,基金子公司2013年才开始逐渐成立并开展业务,所以在业务资源、风控经验、投资者认可度等方面的积累要弱于信托公司。

所谓“资管”也就是资产管理,本质上和信托类似,做的都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业务。

那“信托”和“资管”之间有啥区别呢?

一、发行机构不同

信托只能是持有信托牌照的公司来发,信托牌照的小本本全国一共就只有68张。

而资管是遍地都有,比方说什么券商资管啊,基金子公司资管啊,保险资管啊

二、监管机构不同

信托是受银监会监管的,而资管是受证监会监管的。

“资管”怎么听着有点乱,好像谁都能分一杯羹呢?

且听小参从头讲起。

2007年之前“代客理财”这种业务主要以公募基金为导向,投资的都是标准化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产品。

什么是标准化呢?意思就是这类产品在银行、股票交易所,有一套标准的定价和交易规则和流程,市场上价格已经给你标好了,想买卖的时候也不用发愁这价格应该怎么定。

这一开始可是挺好的,投资者多省心,那是怎么发展成现在这个乱糟糟的局面呢?当时的公募基金以股票型基金和偏重股票的混合型基金为主。

您想啊,2006年-2007年那会牛市多狠啊,嗖嗖往上涨,那时候以基金为主的“代客理财”(“资管”)业务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但是!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2008年来了!奥运会过后不久受美帝股灾影响,偏重股票的公募基金显得黯然失色。

此后2010年初央行为了限制一些前期扩张过快走的有点远的商业银行又准备了“拆别准备金率”和“限贷令”。

但是这样依旧挡不住银行家们一颗向钱看的心!

银行一看老大发话说不让走远,那咱们换个法吧,于是纷纷借道信托,通过所谓的“表外”、“非标”进行信贷扩张,银信合作一下子就火了,银行理财和信托规模也蹭蹭的往上涨。

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手里有钱了,都说居安思危,于是保险业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在这个阶段,“资管”类业务开始向所谓的“通道”型产品延伸。啥叫“通道”型产品呢?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借牌照。

比方说一个公司A想做点啥事,苦于没有牌照,于是找到了有牌照的公司B说,大兄弟我想搞个事,你牌照借我使使呗。

公司B在研究了A公司想要搞的事之后说,我觉得你这个事嘛,可以搞,但是你不能白用我牌照啊。

这样吧,你用我牌照可以,但是你要给我多少多少的费用。于是A公司就借着B公司的名义把事给办了。

2012年下半年进入“大资管”时代,资管行业监管进一步放松,行业门开接触、牌照资源逐步开放。

这时候金融行业里各个细分领域的公司一看,嚯,资管多**啊,咱也得整一个。

于是不同类型、不同策略、不同标的、不同风险偏好的资管子公司纷纷成立以便抢占市场份额,甚至好些个没拿到资管牌照的公司也跟风开张办业务。

各种资管为了利润都动足了脑筋,诸如如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名股实债、监管套利等问题逐渐显现。至此,乱象已成。

2、银行纷纷设立理财子公司,银行和资管有什么区别呢?是否需要区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明白银行和资管的关系。

一定程度上,资管与银行是互为支撑的。

前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银行的主要业务模式是揽储与放贷。但是,在实际中,一方面受资本金、贷款额度、国家宏观调控等约束,银行并不能自由的向愿意承担高息的企业进行放贷(比如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过剩产能行业等),导致有钱放不出去;另一方面放贷必然会产生不良贷款,如果不良率过高,将影响银行的放贷额度及发展,需要适当的将不良资产进行转移,通常的操作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出表”,即将不良资产包装一下“卖”出去,当然,这个卖只是形式上的而已。

与此同时,资管机构由于受政策限制较少,可以相对自由的发放贷款、向企业提供融资。但是,其不能吸收公众存款,仅可以向部分合格投资者募集,因此资金有限。

银行有资金不能放,资管能放贷没资金,于是银行逐渐将自己的资产托付给资管机构,由其按银行的指令进行管理,从而达到规避监管的目的。

了解完这些,银行和资管的区别也就显而易见了:

一是业务模式不同。银行主要是揽储、放贷,资管仅是对受托资产进行管理,且不能吸收公众存款。

二是所受约束不同。银行受到的监管最为严格,资管相对宽松。

至于是否需要区隔,答案是肯定的,不然也不会有资管新规及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办法的出台了。因为,资管与银行勾结的结果只能是前几年的高杠杆、高风险、高乱象。

银行设立资管公司之前在券商也发生过,目的是专业化经营,把存款贷款和资产管理理财业务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