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号怎么查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查询网)

jijinwang
你中了么!
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布了!
今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官网公布了2021评审结果公告,可以登系统查了。不知道哪家高校今年大丰收了?
问下科研工作者,你第一次中自然科学基金的时候多大?

8月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了《关于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根据公告,2021年自然科学基金共资助面上项目19420项、重点项目740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7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107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20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港澳)25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4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2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337项、NSAF联合基金项目36项,合计45681项。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杂志出版成年神经元的转化与再生,损伤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的修复和再生,神经再生过程中神经元、微环境、新生血管的变化,神经损伤后的干预、修复、保护与再生的组织形态学变化乃至细胞生物学或细胞分子生物学的改变,神经再生研究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国际神经再生领域最前沿的热点话题,神经再生领域优秀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研究及其转化医学研究成果。欢迎来自国自然项目的优秀研究成果产出的研究原著、综述向期刊投稿!


# 2018-2021年

NRR杂志发表的受读者欢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文章

1. 文题:Differential neuronal reprogramming induced by NeuroD1 from astrocytes in grey matter versus white matter(NeuroD1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在脑灰质与白质中神经元重编程的差异)

作者:Min-Hui Liu, Wen Li, Jia-Jun Zheng, Yu-Ge Xu, Qing He, Gong Chen

通讯作者:中国暨南大学,陈功教授

发表时间:Feb 2020

文章类型:研究原著

被引次数:16

延伸阅读:星形胶质细胞重编程为神经元的能力在脑灰质和脑白质中存在差异

哺乳动物出生后大脑产生新神经元的能力弱,这也是为什么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很难恢复的原因。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再生的外源性细胞移植在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方面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免疫排斥、肿瘤发生等诸多问题。操纵成体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其他内源细胞以再生新神经元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再生医学研究热点。

神经胶质细胞在成人中枢神经系统中很丰富,与神经障碍后有限的神经元更新相反,神经胶质细胞可被激活,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并为组织修复提供新的细胞来源。为了增强神经胶质细胞的潜在神经元转化能力,已有研究者通过在脑或脊髓神经胶质细胞中原位异位表达神经转录因子(TF)来完成成体脑神经胶质细胞向神经元转化。在迄今为止的报道中,NeuroD1在用于神经元重编程的神经转录因子中的转换效率可高达约90%。

以往关于体内神经胶质细胞转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脑灰质中的星形胶质细胞。与啮齿动物大脑相比,灵长类大脑的脑白质与脑灰质的比例较高。因此,在重编程领域还有一个尚未回答的问题,即脑白质星形胶质细胞能被重编程为神经元吗?如果是这样,脑白质中星形胶质细胞转换后的命运会怎样?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中国暨南大学的陈功教授等研究了成年小鼠脑灰质(大脑皮质和纹状体)和脑白质(胼胝体)中NeuroD1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体内神经元重编程,了解星形胶质细胞向功能性神经元的转化效率,以及转化神经元亚型和电生理特征。结果发现NeuroD1可以有效地将脑灰质中的星形胶质细胞重编程为功能性神经元,但这一过程在脑白质中则进行得不顺利。来自大脑皮质和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的转化神经元包括谷氨酸能和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其能够激发动作电位并具有自发的突触活动。相比之下,脑白质中少数星形胶质细胞转化的神经元相当不成熟,突触活动少。这些结果证实了星形胶质细胞重编程为神经元的能力在脑灰质和脑白质中存在差异,体现了微环境对胶质细胞向神经元转化结果的影响。由于人脑具有大量白质,该研究为将来体内神经胶质细胞转化技术发展成潜在的临床疗法提供了重要指导。


2. 文题:Effect of 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s on neuronal cell adhesion, spreading and neurite growth in culture(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对体外培养神经元黏附、铺展和神经突生长的抑制)

作者:Jingyu Jin, Sharada Tilve, Zhonghai Huang, Libing Zhou, Herbert M. Geller, Panpan Yu

通讯作者及单位: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于盼盼,副研究员

发表时间:Feb 2018

文章类型:研究原著

被引次数:16

延伸阅读: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抑制神经元再生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上调形成的胶质瘢痕是轴突再生的障碍。作者以往研究已经证实,神经元的生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细胞黏附作用,若细胞不能黏附到基质上,神经元将不能延伸。中国暨南大学的Jingyu Jin所在课题组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旨在展示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对神经元细胞黏附、铺展、轴突生长的影响。

Jin等在研究中,对小脑颗粒神经元进行培养,评估不同浓度的固定化和可溶性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对神经元黏附、铺展和轴突生长行为的影响。观察到当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浓度升高时,神经突长度减小,细胞密度降低,并伴随着细胞聚集体形成的增加。可溶性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也显示出对神经突生长的抑制作用,但是其在诱导细胞聚集体形成方面,需要比涂覆的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更高的浓度。实验还发现,由于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对板状伪足扩张的抑制作用,神经元生长锥尺寸明显缩小,神经细胞的铺展也受到限制。干扰反射显微镜直接显示小脑颗粒神经元和大脑皮质神经元更松散地黏附于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底物。这些数据表明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对神经元黏附、铺展、神经突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3. Polydatin prevents the induction of secondary brain injury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by protecting neuronal mitochondria(虎杖苷可预防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继发性脑损伤)

作者:Li Li, Hong-Ping Tan, Cheng-Yong Liu, Lin-Tao Yu, Da-Nian Wei, Zi-Chen Zhang, Kui Lu, Ke-Sen Zhao, Marc Maegele, Dao-Zhang Cai, Zheng-Tao Gu

通讯作者及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古正涛教授

发表时间:Sep 2019

文章类型:研究原著

被引次数:15

延伸阅读:虎杖苷可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伤?

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可出现继发性脑损伤,线粒体功能障碍在此过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在多种疾病和不同的细胞模型中,虎杖苷已经被证实具有线粒体保护作用。有研究表明,沉默信息调节蛋白家族蛋白1(SIRT1)激活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抑制对TBI所致继发性损伤有保护作用。

中国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李莉等在一项最新研究中将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TBI组,TBI+SRT1720组,TBI+虎杖苷组,其中假手术组大鼠仅行头皮切开及钻出骨窗,保存硬膜完整,不进行液压冲击。其他大鼠进行TBI造模成功后,立即予以虎杖苷(30 mg/kg)或SIRT1激动剂SRT1720(20 mg/kg,作为虎杖苷的阳性对照)腹腔注射,TBI后6 h后分离大鼠损伤侧的脑皮质。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及电镜观察结果发现,与TBI组相比,使用虎杖苷治疗后,(1)可明显减少TBI大鼠损伤侧的脑皮质神经元线粒体中活性氧的释放,减轻神经元线粒体的肿胀、促进线粒体膜电位恢复、抑制了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以及内质网相关蛋白p-PERK、spliced XBP-1、cleaved ATF6的激活;(2)明显提高TBI大鼠SIRT1的表达和活性,抑制p38磷酸化和cleaved-caspase-9/3的激活。(3)明显提高TBI后大鼠的神经功能行为评分,降低TBI的死亡率。(4)上述数据说明,虎杖苷对神经元线粒体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TBI后虎杖苷提高SIRT1表达和活性,抑制p38磷酸化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通路有关。因此,虎杖苷未来有望成为治疗TBI后继发性脑损伤的新药物。


4. Melatonin for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褪黑激素用于治疗脊髓损伤)

作者:Yan Zhang, Wen-Xiu Zhang, Yan-Jun Zhang, Ya-Dong Liu, Zong-Jian Liu, Qi-Chao Wu, Yun Guan, Xue-Ming Chen

通讯作者及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陈学明教授

发表时间:Oct 2018

文章类型:综述

被引次数:11

延伸阅读:褪黑激素可治疗脊髓损伤

外伤或疾病引起的脊髓损伤会严重损害感觉和运动功能。脊髓损伤后神经的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重点在于改善神经功能和修复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神经。越来越多的临床前研究表明,褪黑激素可用于治疗脊髓损伤。褪黑激素是一种主要由松果体分泌的吲哚胺,可受光照的周期性的调节。同时褪黑激素也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细胞凋亡、神经保护和抗炎特性的多功能激素。

来自中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的张妍团队此次回顾了褪黑激素的神经保护特性及其可能对脊髓损伤治疗的潜在机制。还对褪黑激素与运动、土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使用减轻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伤抑制不良反应的方法进行分析。同时也讨论了不同水平脊髓损伤如何可能差异地影响褪黑激素的分泌。未来的临床研究迫切需要探索褪黑激素治疗效果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并为可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的提供理论依据。


5. Mutations of beta-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lter the consequence of Alzheimer's disease pathogenesis(Aβ前体蛋白突变能改变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进程)

作者:Nuo-Min Li, Ke-Fu Liu, Yun-Jie Qiu, Huan-Huan Zhang, Hiroshi Nakanishi, Hong Qing

通讯作者及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庆宏教授

发表时间:Apr 2019

文章类型:研究原著

被引次数:10

延伸阅读:Aβ前体蛋白突变影响阿尔茨海默病进程

阿尔茨海默病在病理学上定义为Aβ在细胞外积累。约有25种Aβ前体蛋白的突变是致病性的,均可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阿尔茨海默病。但迄今为止,Aβ前体蛋白突变对Aβ生成影响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而探索阿尔茨海默病中Aβ前体蛋白突变的机制可以帮助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

来自中国北京理工大学的李敏诺团队最新研究证实部分Aβ前体蛋白突变可以通过影响长Aβ裂解途径来加速Aβ的产生,增加Aβ42/Aβ40的比例,最终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李敏诺等将A673T,A673V,E682K,E693G和E693Q五种Aβ前体蛋白突变共转染至HEK细胞系中。结果显示,保护性突变A673T通过下调IAT水平和上调VVIA来降低Aβ42/Aβ40的发生率。致病性突变A673V,E682K和E693Q通过增加CTF99,Aβ42,Aβ40和IAT水平,降低VVIA水平,促进Aβ42/Aβ40的发生。致病性E693G突变由于抑制了γ-分泌酶的活性,对Aβ42/Aβ40的比例没有显著影响。Aβ前体蛋白中的突变可以改变蛋白在从细胞表面到早期内体的分布。

实验结果可为更深入的了解Aβ前体蛋白突变在Aβ生成途径中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进程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