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发基金未配置资产有收益

jijinwang
【寻找“优质债基”,请默记这三条标准】目前的投资状态,大家都不怎么看权益基金了。优质固收+火了,纯债基金也火了,投资者也比较分化,有坚持的,有跑路的,还有彷徨的,手里还有点子弹的,都在问:投资债基应该选啥?
    我还真想就此说几句,找好的债基,个人认为至少要符合以下三条标准:第一,上过晨星榜的,这个榜单评价基金比较独立,权威,公信力强。第二,基金公司“固收”底蕴比较深的,比如股东背景是银行或保险的,风控更专业。第三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基金经理从业时间要久,至少3年以上,5年、10年更好;表现要稳,这个重要性一定是排前面的,债基不能玩大回撤;业绩要好,建立在稳的基础上,长期表现好,才值得信赖。
    举个例子说明,笔者看到,目前中加聚安中短债基金正在发行,这个产品属于“货币基金加强版”,风险和收益比货币基金高那么一点点。我们来看看这个产品背后的配置:第一,基金公司是中加基金,大股东是北京银行,在业内以擅长固收投资知名,中加基金三年期债券基金投资绩效荣获上海证券五星评级(上海证券20210930);第二,拟任基金经理是公司固收总监闫沛贤,十四年从业经历,八年以上基金管理经验,曾多次斩获“明星基金奖”“金基金奖”等权威荣誉;第三,新基金没有历史业绩,咋考量?别急,可以看看基金经理在管的其他基金。截至2022年3月31日,由闫沛贤管理的中加纯债债券近3年、近5年分别以4.85%、5.24%的年化回报登上了晨星中国业绩Top 10榜单,中长期业绩优异(基金业绩经托管行复核后的净值计算得出)。看了中加聚安中短债基金的配置,是不是感觉笔者的解读很有道理呢?(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1、为什么现在很多基金公司都在筹备发行新基?

最近筹备发行新基金的消息,确实有点多,但我现在还没有购买新基金的计划。

基金公司筹备发行新基金的原因很明显,就是这段时间市场太火爆了。股市**效应明显,投资者的投资热情特别高涨,新产品好销售。

我本人现在没有购买新基金的计划,是源自我自己的理财喜欢。

首先,我在基金投资上,更倾向于指数基金,新发行的基金,我见到的以主动型的为主,所以多数不在我的选择范围内。

其次,原有的基金已经满足了我的投资需求,所以没有购入新上市基金的计划。

第三,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在牛市或者比较牛的行情来临时,买基金还是买旧基金比较好。

因为新基金需要有2-3月的建仓时间,如果是在牛市建仓,那建仓的成本会很高。而老基金没有这个麻烦,因为它已经建仓,最多也就是调调仓。

好了,今天就说这么多吧!下次再聊!

小招邀请了招商银行App社区频道的理财达人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得从基金公司的盈利模式来讲,对于公募基金而言,规模等于收益。公募基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基金的管理费,当基金规模越大时,可收到的管理费越多。


因此,基金公司想要获得更高的收益,就需要扩大规模。


扩大规模的途径有两种:新发基金和老基金的持续申购。


老基金持续申购主要来源于基金的业绩,取决于该公司“明星基金经理”的水平。


通常“明星基金经理”,尤其是拿过基金年度业绩冠军的选手会受到市场的追捧。



当然基金冠军只有一个,但是优秀的基金很多。基金的业绩增长都会反映到基金净值,净值越高代表基金的业绩增长幅度越出色。


但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并不了解这一点,在他们眼中基金净值和股票一样代表的是价格,高了就有风险,因此对于持续增长的老基金他们不敢入手。这时,如果通过老基金经理发行“新基金”,这部分投资者就愿意入手。


此外,市场上除了优秀的基金经理外,也有年轻的基金经理,对于这部分基金经理而言,没有合适的业绩表现,“新发基金”就是有效的渠道。


以上回答来自理财达人,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谢邀!疯狂发新基金,是牛市的一大特点!

  • 一方面基金公司趁行情好,多发基金拓展业务!最重要的是行情好了基金好卖啊!平时要一个月的募集期,还经常有募集不起来的基金,现在呢!都是秒上几百亿,更有鹏华基金的一日1300亿的记录!太疯狂不得不提前结束并最终按300亿的上线比例配售!这时候发新基省时省力还**何乐而不为呢!
  • 另一方面大量的资金需要通过基金入场,为了不冲击老基金,所以大批发新基!这些什么资金呢!主要是没接触过股票的,怕风险大不敢炒股的,还有自己炒股不理想弃股从基的还有知道基金好处的老基民,他们都想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所以就需要买基金!但是大量的资金如果都冲到老基金里面,会对老基金造成冲击,不但有高位加仓的风险,还有摊薄利润的弊端,有些老基金已经开始限制申购额了,所以基金公司更愿意发新基!

从这两个大方面就可以看出现在为什么很多基金公司都在筹备发行新基了!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投资有风险,入市请谨慎!

关注点赞!感谢!

2、新申购的基金在封闭期有没有亏损或盈利?

新申购的基金在封闭期有没有亏损或盈利?

肯定的回答回答你,肯定会有波动的!只是说在封闭期结束的时候不确定你是能盈利出局还是亏损被套或者说不赚也不亏!

事实上投资就没有**的,当然存定期买国债或者买货币基金之类的肯定不至于亏本,但是股票型的投资品种肯定是未知的!所以申购新基金的时候还是要谨慎一点的,毕竟新基金的投资领域以及投资去向都是影响其盈亏的重要因素,而且新基金的投资去向和你个人对未来经济的看法一定是息息相关的!

基金是实打实的代客户理财,不保证本金安全,也不保证本金的收益率!唯一保证的就是每年收取固定的管理费用和申购时的申购费用!既然如此,那么封闭期的投资会是怎样一个效果呢?这一点谁也不清楚,就跟我上面说的可能**了,也可能亏钱!即便说行情走了一趟过山车,回到封闭期之前的行情点位,对于投资基金的我么来说也是亏损的,因为封闭期我们也是照样交管理费用的,而且封闭期越长,我们交的管理费用也就越高,这个都是一个固定要付出份费用!

最后,我个人是不太倾向参与新基金申购的,尤其是封闭期较长的新基金,只是三到六个月的封闭期还是比较好接受的,两三年的封闭期则有些不好控制,因为中途不能补仓也不能平仓或者做T之类,就真的很让人无奈

所以申购新基金,尤其是封闭期比较长的基金真的要谨慎!!!

3、基金公司为什么热衷发新基金?

这个问题很简单,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促使基金公司热衷发新基金,只有发新基金才能把公司做大做强。可以说掌握的基金,资金有多少直接决定了基金公司的未来发展和实力。

首先,基金公司的基本盈利要看收取的基金管理费,因此基金发行的越多,基金的规模越大,收取的管理费就越多,越能保证基金公司的正常运行和费用。

因为不管基金是赚是亏,基金持有人都必须给基金公司一定的管理费,这笔管理费是保底刚性支付的。所以。基金公司都宣传要大家长期持有,并不是长期持有就能**,而是长期持有就能长期给基金交管理费。

基金的净值涨跌其实并不是基金公司的主要目标,做大规模才是基金公司的主要目标。基金净值上涨主要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购买基金。而且基金的上涨多数存在于牛市中,如果熊市中经理很牛逼做到基金上涨,还往往容易引发赎回潮。

其次,与基金关联的销售渠道也赚取一定收益,一碗饭要大家吃,基金也要靠别人的渠道网点来推销自己的产品。多发点新基金,大家都会多一口饭吃。而且新基金发行的最开始的费用是1.5%,比较高,就这1.5%足够大家吃上两三年的了。

第3点,新基金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去接老基金的盘,因为老基金配置了大量的仓位,需要兑现的时候往往找不到对手盘,这个时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发行新基金去接老基金的仓位,将资金兑现出来,可以给基金经理基金公司发奖金。

第4点,基金往往都是倾向于某一行业配置,但是在牛市来临之前谁也不知道哪个行业,哪一种股票会成为牛市中的热点,所以通过发行新基金扩大基金规模,至少名下的某只基金能押中热点,有利于基金公司的运作和炒作,并且捧出明星经理。

总之还有什么更好的生意,是别人把钱送给你来赌场玩,而且还给你手续费管理费,不用你负责任,这不要太爽了吧,所以能进基金公司工作真不是一般人的机遇。

今天,我买入了天弘基金公司的新发指数基金,补课----双创50,以前特别反感基金公司新发基金,感觉就是捞钱,现在态度更和缓了一些。

首先,不可否认,基金公司热衷于发新基金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

基金公司依据基金规模按比例收取管理费用,因此,为了盈利,基金公司自然要做大基金规模。

老基金都是有边际效应的,基金规模不可能无限制的提升,哪怕是明星基金。相反,新基金就像是“新热点”,总是容易吸引人们的关注,快速做大规模。

而且,国内市场,很多基民偏爱新基金,一方面新基金宣传多,各种噱头吸引投资,另一方面有的投资人认为新基金便宜(很大程度是思维误区),愿意买入。

你情我愿之下,基金公司赚了更多管理费,基民买了个高兴,看似双赢。

其次,基金公司发行新基金也是对于市场热点的最新回应。

A股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很多新的题材出现、新的行情热点涌现,以往的老基金无法掉头布局,只能新起炉灶。

就以我刚刚买入的双创50指数基金为例,这个指数完全是随着科创板的出现而产生的,以前根本没有。面对这样一个目前看来很有成长前景的板块,投资者有投资需求,基金公司自然要回应这个“新生事物”,发行新基金。

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投资机会也会不断变化,公募基金自然也需要“紧跟时代”。

最后,新发基金也是基金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

基金的成立并不是永久的,事实上,每年都有老基金清盘,新基金的产生就像是基金市场的“新陈代谢”。

部分老基金因为业绩问题淘汰出局,新基金迎合最新的投资热点应运而生,基金市场的繁荣发展也源于此。

当然,从我个人而言,并不推崇新基金。他们没有经过市场检验,没有历史数据可以参考,业绩不确定性太多。但是,像双创50这样的新鲜投资机会,又必须依赖新基金才能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