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耕保基金温江区怎么还没下来

jijinwang

成都第一个吃“螃蟹”

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

何为耕保基金?2008年,成都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政府与农户签订耕地保护合同,只要农户履行了耕地保护义务,便能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并将其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接,以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7年来,这一补偿机制是如何逐步完善?效果如何?遇到哪些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耕保基金管理逐步完善进入常态化

成都市国土局耕保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耕保金发放管理的行政成本和组织成本相对较高。由于涉及农户切身利益,在首次确定每户耕保基金发放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成都提出了“五个一致”(土地、台账、证书、合同、耕保金一致)的总原则,并调动市统筹委、国土资源、社保等多个部门的力量,严格发放程序。

温江区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蒋勇告诉笔者,在制度设计之初,成都按照“耕保换社保”的思路,规定农民获得的耕地保护补贴一般只能用于购买养老保险,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才可一次性提取。但由于实践中农民直接支取耕保金意愿强烈,2012年4月,成都将耕保金使用的范围从养老保险扩大到了医疗保险,并放宽了取现限制,只要农户当年已缴纳养老保险且满一年,便可以取现。

除耕保金的使用制度外,拨付流程、数据更新、政策咨询等方面都已逐步完善,目前已进入常态化管理阶段。2010年,成都开通了96625耕保金咨询投诉电话;2011年,建立起一套包括38个数据项、涵盖全市农户、地块信息的耕保基金数据系统;同年还建立了耕保金年度变更机制,依据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执法检查和日常动态巡查,跟踪掌握耕地变化情况,对耕保基金据实调整。

边际报酬递减耕保基金如何运转

现在,成都已完成了2009~2013五个年度共计100余亿元的耕保金发放工作,共筹集资金近200亿元,确保了未来几年的资金需求。

成都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耕保基金资金由市和区(市)县各按50%的比例共同筹集,主要来源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收入;耕占税返地方政府部分;若有不足由政府财政兜底。“随着统筹城乡改革的深入推进,征地范围将逐步缩小,土地出让收益将随之减少,国家和省级政府又没有耕地保护专项资金支持,从长远来看筹资压力可能会逐渐加大。”该负责人表示。同时,有专家表示,根据制度创新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已经实施7个年头的耕保基金制度也面临边际报酬递减的难题。

成都市在化解耕地保护与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中,走出了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这条路子值得推广。但该政策在运行过程中也碰到了不少问题、受到了不少制约。这需要政府尽快将《耕地质量管理条例》列入立法计划。研究制定耕地质量建设的投入政策,拓展投资渠道,建立长效机制。协同各方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耕地质量普查工作,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并设立耕地质量“红线”,明确具体指标,并对社会发布,提高政府和公众的耕地质量保护意识。(农业部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