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里怎么找到bench?

jijinwang

9月9日,2019中国设计创想论坛于上海举办,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届论坛围绕“设计力·公益芯”这一主题,将设计与公益放在一个平台交流与探讨,创想了从“设计”到“社计”的更多可能。

在创基金理事姜峰看来,公益与设计应当共同成长并相互助力——公益的使命就是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设计的使命也是如此。在当下这个崇尚创新的时代,设计和公益产生了很多很有意思的结合。而当我们以设计师的身份参与公益时,就会成为用创新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创新家。

本文长度约3792字,阅读全文大概需要8分钟

文| 姜峰 创基金理事

以往创基金举办的中国设计创想论坛更多聚焦在设计层面,很多来自设计界的老师把他们的设计作品和理念进行分享。今年,99公益日这天,创基金把设计跟公益做了一个结合,从“设计”到“社计”。

每年9月份上海开始凉爽起来,大大小小的家具展人气非常旺,空气中弥漫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家来到家具展,了解最新、最酷的设计,寻找适合自己生活理念和生活主题的产品,来构建自己脑海中那个理想的家。

我们常常提到设计,但是设计究竟是什么呢?有人说设计是一种审美,确实,设计需要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有人说设计是产品的草图,也对,设计很多时候是通过有形的物体来展现;有人说设计应该是设计师思想的一个体现,还有人说设计是对生活的思考和规划。说法很多,每个都很有意思。

创基金理事姜峰主题演讲《从“设计”到“社计”》

意大利著名设计师艾托尔•索扎斯(Ettore Sottsass)给出的定义是:“所谓设计指的是,首先需要从与人类的行动和思考有关的人类学角度考察,并以视觉形式表现出来的,叫做设计”。艾托尔不愧是设计界的“人类学家”。

这个定义里面有好几个关键词,我们一起解读一下。首先“人类的行动和思考”,可以理解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类学”包含很多,如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等。但是这些跟设计有什么关系呢?艾托尔认为设计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设计是产品和生活之间的一种联系。

设计作为生活方式的一种表达,我们在思考设计究竟是什么,或者什么是好的设计的时候,就应该结合我们生活的时代,去考虑人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日本设计师内田繁说“当我们思考设计究竟是什么的时候,要思考人类在有限的地球上如何持续地、健康地、有尊严地生活下去的方式方法”。这要求我们对生活有深度的思考。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设计与人,邀请大家一起思考人究竟应该如何生活,和为此设计需要做些什么。

宜家“ThisAbles”系列

宜家“ThisAbles”系列,在座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它的中文翻译是“便利家居计划”。他们推出了13款辅助装置,配合宜家现有的家居产品使用,都是免费的,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

宜家“ThisAbles”系列

你会发现通过一个小小的调整就能为残障人士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不仅如此,我相信这些装置也给了他们生活的信心,让他们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弱化身体上的不便。

这些小装置虽然是为残障人士设计的,但是它们也非常适合老年人和儿童。比如易开柜把手、巨型门把手、沙发增高柱、超大开关钮。好的设计一定能辐射到受益群体以外的群体,同样的,好的公益一定会辐射到公益主体以外的受众,获得他们的支持。

宜家“ThisAbles”系列

这些辅助装置是宜家与非盈利组织Milbat及Access Israel合作,共同研发的一个项目。这两个组织非常关注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致力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宜家这次选择跟他们合作是一种双赢,因为公益组织往往能看到被设计忽略的细节和需求。这就是公益如何让设计变得更有价值。

大多数设计师,更关注的是美,是张力,是得到业主的认可,但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设计真正能为社会做些什么。好的设计不在于概念有多么宏大,而在于它用心的细节,让人感受到被尊重。

“buddy bench”伙伴长椅

好的设计所建构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今,在美国校园里能看到越来越多这样的长椅,人们把它叫做“buddy bench”,中文叫“伙伴长椅”。当你坐下来,就会有人找你、和你交流。今天大多数人通过手机跟手机交流,有时候我们感到非常的孤单,非常的无助。这样一个长椅给那些感觉孤独的人一个与人交往的契机,帮助他们勇敢的寻找陪伴;同时给那些热情、外向,充满活力的人一个机会,让他们帮助那些沮丧的人走出低谷。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人们总是在某一个时刻感到低落、孤独、消沉,谁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得到帮助。

“buddy bench”伙伴长椅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们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与他人的关系,创基金理事十几个兄弟的幸福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之间相互的关系。这样一个长椅设计看似简单,但是它能照顾到人的情绪并重新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这样的设计是我们当下需要的。

设计的发展跟时代的发展密不可分,每个时代都会在设计上留下它的印记。20世纪设计最大的特点是大量的生产和消费,以市场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中心建构了一个经济系统,构建了一个以物为中心的世界,而人被忽略了。

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极大的丰富,人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人们的需求开始变得多样化、个性化。我们今天在思考生活的理念,考察生活的主题,寻找生活的方式方法,然后选择适合我们的商品,甚至我们自己可以直接联系厂家定制,或者我们干脆DIY自己制作。

今天的社会,个人需求被放大,个体不再隐藏于集体之中,各种各样的需求,被看见和被关注。21世纪的社会需要的是人们对生活多样性的尊重,对富有智慧的生活的实现。我们的设计也应当适应当下这个时代,去探求生活的本质。设计要回答的问题是“人应该如何生活”和“为此设计需要做些什么”。

过去十年,我们的设计不断在升级,从市场设计转向多样化的设计、个性化的设计,从物质逻辑过渡到为人而设计的逻辑。我们的设计不再是冷冰冰的消费品,而是赋予人尊重和爱。设计转型的同时,我们的公益也在转型,公益的注意力从最初的扶贫、济困、助残,逐渐转向对人更深层次的关注,精神、心理、关注人被爱、被尊重的需求,对自由、平等的需求。这也是创基金五年来的一些感受,我们原来对公益的理解非常初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慢慢对公益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的院长康晓光教授说,公益的使命就是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我认为设计的使命也是如此。设计和公益在当下这个社会创新的时代,因为共同的目标,相似的理念还有必不可少的理想主义情怀,产生了很多很有意思的结合,我们今天请到的五位嘉宾将在这个方向做很好的分享。

目前设计助力公益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聚在一起做公益,二是设计与公益在商业层面上的结合,我们一开始介绍的宜家和以色列非盈利组织推出的“ThisAbles”系列就是一个例子。

我们做设计最怕的是尽我们所能为业主呈现我们认为完美的设计,但是业主却不理解、不接受,认为我们过度设计。我们做公益最怕的是尽我们所能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帮助,但是结果却适得其反。所以一些很有成就的企业家出于善意回馈家乡,造了很多公益的设施,但是结果却不好。欧美很多基金会在非洲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不见效果,没有脱贫,甚至有的地方更加贫穷了,我们做公益真的要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

Quinta Monroy金塔蒙罗伊公屋

智利的设计师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Alejandro Aravena)组织参与的社会住宅项目获得了普利策奖。2003年,智利伊基克市要为一个有着30年历史的贫民窟修建社会保障房。相较于完全推翻、重新建造,智利换了另外一种方式。当地政府为这一百户人家每一户7500美金的资助。这笔钱建不起什么房子,于是这位设计师就创建了灵活的半舍,只修一半,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空出另外一半,让这些住户可以在未来进行自我扩建。这样大大压低成本,同时激励住户,让他们努力工作挣钱,为自己改善环境。最后违法占用30年之久的贫民窟变成环境美好的社区,设计师因此获得普利策奖。

Quinta Monroy金塔蒙罗伊公屋

在这个设计中,政府和设计师并不是简单的提供帮助,而是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创造机会让帮扶的对象参与其中,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实现自救。像资深公益人何道峰所讲,我们的善行不应该破坏人去奋斗,去努力的自由,不应该破坏一个社会最有效,最内在的动力,公益应该是帮助人们找到自己,认清自己,最终实现自我的价值。

当我们以设计师的身份参与到公益的时候,我们也就成了社会创新家。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看到的一句话:“社会创新家是自由而负重,他们不安于现状却能以理解现状的姿态来寻求变革,他们洞察社会公共需求并寻找自己生命之意义的内在认同,他们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具备务实精神,努力运用创新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来源新媒体平台“社会创新家”)

在99公益日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把设计和公益做很好的连接,希望在座的各位能把公益一直放在心上,让社会认可设计师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