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论文创新点有多难找?】
读研,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选题和开题的科学问题提出及创新点是最难的一关。因为,无论你多聪明,基本上你凭脑袋想到的注意,一搜文献基本都有人报道过了,要原创和独一无二太难太难了。
不但是读研同学找idea很难,就是他们的导师在写基金本子的时候,也会被课题的创新点问题难住,全国无数的教授和副教授们在每年的春节期间都发愁怎么写基金申请书呢,因为要找到好的科学问题和创新点,太难了。
怎么办?
只能是穷尽文献,不断的逼迫自己去思考,去搜肠刮肚的想,去浏览国内外的文献,多观察和思考,不断积极的动笔写,动手做,最后才能走出来。
近日,某重点985读研同学在开题时,导师要求他要通过文献和实验来支撑至少一条创新点时候,积怨已久的崩溃进而在研究组群里破口大骂自己的导师是怨妇,还威胁导师的孩子,因为他认为是导师难为自己,是变相逼迫自己换题给老师干项目,等等。不明事理的一些吃瓜群众,也认为是如此。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认为这是该读研同学的误解,也是他抑郁崩溃的一种表现,失去理智的行为。至于该导师的经费使用不规范或安排学生参与一些家庭事务,是不符合导师规范的行为,与研究生公然攻击导师,认为导师指导要求创新点是故意刁难,这是两码事。
总之,真正读研和读博的选题开题是很难的,特别是如果动真格的更难,越是重点985大学,越是读博,越难。大家要有充分思想准备。
国内高校已经开始培训导师,要求导师在非工作地点和非工作时间,不要和研究生探讨非工作内容;提醒导师们,新型媒体和交友软件聊天记录的问题,不要随随便便的说话,等等;训练导师们要时刻考虑到自己的身份和社会期望,勿想当然的认为师徒如父子的旧观念。
二、基金申请书怎么写范文
我是一叶知秋有仙则名!
我先谈下自己的看法,抛砖引玉吧。
我们先来看下事情经过,云南财经大学的一位老师完成博士毕业论文查重时发现,博士毕业论文和湖南大学刘梦洁18年4月的硕士论文有15626的重复字数,而且,其发现刘梦洁的硕士毕业论文正是抄袭了他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而经过了解,刘梦洁的导师洪源副教授正是他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人。
事情经过就是这个样子,现在事情的全部真相还没有浮出水面,不过我选择相信云南财经大学的老师,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湖南大学刘梦洁的硕士论文会和他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一样呢?连题目几乎也是一样,说是巧合肯定不能令人相信,尤其是刘梦洁的老师洪源还是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评审专家!
那么,合理的猜测应该是洪源副教授将该申请书的内容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如果是这样,那就是赤裸裸的剽窃!别人辛辛苦苦写的本子,堂而皇之的变成自己的东西,也幸好申请人要博士毕业进行查重,如果不然说不定多长时间才会被发现。
现在高校的年轻老师每年都要写本子,刚博士毕业的冲击国青,有国青的冲击面上,每个本子都是自己的心血,不过在写的时候应该也有一定的担忧,写的不太详细担心可行性不够,可行性写好了就有这种担忧,如果别人用我的想法来做,怎么办?完全抄袭还好说,就怕不抄袭只用你的想法,因为搞科研最重要的就是想法,一个想法背后是很多文献和自己辛辛苦苦思考的结果,想我们写文章难在两点,一是想法,一是实现,想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都有存档,要验证刘梦洁的硕士毕业论文是否涉嫌抄袭应该不是一个多难的事情,湖南大学都有这方面的专家,不过,我觉得湖南大学还是找外校老师鉴定比较好,一是省的自己学校老师难做,二是更能保证公证性。
如果最后查实洪源副教授确实抄袭,我觉得必须严肃处理,这绝对是学术不端,应该予以开除,千万不要像韩春雨那样,到现在为止还毫发无损,河北科大的做法令人失望!
至于刘梦洁,这个不好判断,说抄袭,她接触到国青本子的可能性不大,说没抄袭,最后硕士论文又和别人国青本子重复,要知道,即使想法一样,不同人写出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一部分需要仔细调查。如果刘梦洁抄袭,事情很好办,撤销硕士毕业论文即可,如果没抄袭,那就难办了!
湖南大学的回应还是很迅速的,点个赞,希望最后也有个公正的调查结果。
三、关爱基金申请书怎么写
干货!关于科研基金项目的小建议
在大学里,很多学校为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会给大学生提供一些申请科研项目的机会,有幸我在大学里曾经主持过一个校级科研项目和一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在研究生期间主持过一个校级研究生创新项目。有时候会被学弟学妹问到一些小经验,总结了一下我文科专业申请项目的经验,分享给可能需要的人。
1.字数要求:为了保证内容比较翔实充分,科研基金项目申请书大概要写 1万字左右,其中除了主要内容部分,其他的一些都是比较程序化的,有规律可循。
2.关于选题:选题是最重要的,也是一个项目或者一篇论文的灵魂。可以到知网中找或者是课程相关内容选定相关主题,具备研究价值,最好是比较新颖,符合国家政策,与专业相关的主题。一个好的选题才有研究意义,可以选择一个和现实贴近的题目,发挥经世致用的价值。
3.人员配备:找一个比较热心负责的指导老师,多和老师沟通,老师能给到很多经验。队员找一些志同道合,真正有科研想法的同学最好,大家共同为了一个科研目标而努力和奋斗的过程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人生一段宝贵的经历。
4.申请书可参考形式:
第一部分立项依据,主要是研究意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及文献回顾;
第二部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重难点;
第三部分研究方案,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时间进度表等;
剩下部分比较简单,根据提示来做即可。
4.资料准备要比较齐全,多读文献,把问题搞清楚。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四、公益基金申请书怎么写
2022国自然申请的6点忠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常规项目)正在进入冲刺阶段,针对相关申请中的情况做一系列的总结,供 2022 申请撰写时参考:
1、科学问题属性(分类评审)首当其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要更好的实现资助效能及引导的“抓手“;在申请人与评审专家两方面都需要准确的理解其改革的内涵及意义,才能更高效的实现高质量的项目遴选;每一类的科学问题属性的评审要点均不同;此外官方对于四类的科学问题属性界定更为清晰,目前 2、3 类较为多,1、4 类相对少。这是因为当下我们的科研环境的主流状态,二类前沿及三类应用做的较多,一类纯原创与四类交叉暂处于相对较少的环境。
但正因为目前第一类的要求比较严苛,导致相关申请仍比较少,但自然基金又是追求重大原创的支持导向;部分评审人也在呼吁对于第一类纯原创的上会率的保护性引导;同时更注重给予结合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科学问题方向探索及应用的项目立项机会。
所以在选题及选择科学属性及撰写上务必重视。
2、“万丈高楼平地起”--研究基础
无论任何时候,工作基础对于能否立项决胜总起到关键重要,由于推进的同行评审机制,评审专家尤其是小同行在浏览一遍申请书时,往往就知道申请人是不是真的在这个领域做了一些工作,是不是真的熟悉申请的东西,从而判断项目的可行性基础。
如果申请人的工作基础很差,基本上就不怎么熟悉要做的东西,怎么可能写出高质量的标书?科研申请也是一种链式反馈,项目立项往往是积淀的回复。
很多二战,三战的申请人在针对性补全“证据链“---取得相关的成果(论文、专利等)后,相关申请就能使获得立项的机会大大增加。
所以无论是否申请2022年国自然,都应该继续保持研究工作的开展;如果有一些工作尚未公开发表,但已经进行初步结果期,可积极的将相关研究的一些成果(不一定是公开发表的内容,但也需要注意保护自知识产权)以较好的形式纳入研究基础中。
3、不等立项,持续开展研究
国自然有时候也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例如当年的立项平衡、个别函评专家遇到了特别小的“冤家”同行等等,如果运气不好申请了两三次才中,几年就过去了,再好的思路也经不住这样拖。此外,现在科研竞争激烈,很难说你能想到的别人就想不到;同时不可否认有极个别专家抢发点子的事情。
青年朋友在进入科研岗位后,工作选题确定后要务必系统化,形成自己的科研体系(科研标签),克服困难不断推进;就算头两年不中,但你的研究基础是一直加厚深入的,对未来立项是非常稳健的保障。
在等待立项前后,应该尽可能的争取项目的实施,包括但不限于争取其他科研资助渠道;尝试开放课题等等。只有进展,才有成果,才能实现预期中标;不然容易陷入“死循环”--没有资助---没有成果---继续申请---没有变化,周而复始。这在青年申请人早期的黄金科研阶段,容易错失时间,有尤其是较多人才项目有年限要求,并不利于发展。
4、选题-慎重,慎重,再慎重
当前的青年科研人知识面很宽,有部分人倾向于申请交叉学科的内容,而往往在面青项目中出现评审专家意见两极分化的情况。由于自然科学基金推崇的同行评议,在常规领域可能评审专家尚为小同行,但在一些较为宽阔的领域则显然是大同行较多,同时专家仅为该次评审遴选,这导致往往在一些较为宽广的领域,专家的知识结构往往不足以匹配申请书所表达的内容,在不熟悉申请内容的背景下,评审意见容易产生大的出入,这类申请书运气差的直接无法上会,就算作为“带病”(B 类)上会类型,因为时间及名额情况,无会评专家力挺较难过关立项。
5、细节源于态度,细节体现素养
评审基金和论文审稿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当一本逻辑清晰、格式均一、图表完美的申请书时,至少申请人不会直接给予一个负面档次的评价。避免负面的评价对于申请书的前途非常重要。而且同行评审各种类型都有,有大致浏览型的粗糙型存在;也有相当一部分评审专家是非常细心认真,有部分资深评审专家对于细节化撰写问题的发现精神会让很多申请人汗颜。
虽然国自然不是八股,但对于细节的态度往往是你的态度展示。有评审人曾公开点出过“哪怕你的 idea 再好,但标书质量(错别字连篇、图表低劣)不高直接就说明申请者不重视,那么申请人自己都不重视凭什么要求评审专家和基金委重视?”
6、认真遴选5篇代表作
在国自然项目申请中,相关改革年份的政策、举措变化较大;在改革举措年份申请,一定要“知其意,应其形”---知道改革举措的意向;呼应相关的形式(撰写等)表达。重点落在代表作上,不再标准通讯及一作等;那么关于代表作的共一或者共通等区分判断,也不用很紧张;基金委仍然要求如实填写所有作者,这并不代表基金委不能掌握你是第几顺位一作还是通讯,因为在填写论文时,论文名字是必填的,而且需要按顺序列出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