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之友是什么意思(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成为儿童之友是什么)

jijinwang
原研哉设计,日本梅田医院的视觉导视系统,全部使用纯白棉布为材料,每天拆洗,创造出“柔和、清洁、温馨、安心、信赖”的极致体验。
​梅田医院由此获得了联合国和世界健康组织颁发的“婴儿之友医院”称号。
​有人评价原研哉:“治疗视觉过剩的针灸师,材质的老师,触觉体验领域的领导者,色彩逃逸者,基本物体的赋形者。”
​原研哉的梅田医院设计,很好的诠释了“触觉是人类第一语言、白色是人类第一色彩”的理念。

1、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出爸爸育儿网页,爸爸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到底有多重要?

前段时间有一篇热文,题目是《焦虑的母亲+缺失的父亲+失控的孩子=中国式家庭》,里面特别提到了如今这个时代真的越来越缺乏“父亲的教育”了,越来越多的男人(甚至不少女人)认为,父亲的责任就是挣钱、工作,因此经常加班应酬,很多时候把当成旅馆,孩子的养育和教育的重任都落在了母亲的肩上,爸爸并没有担当起自己的那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父亲的参与对孩子的成长究竟有多重要?

在心理学的有关文献中,父亲经常被描述为孩子通向外部世界的桥梁,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基础。在学者Paquett的"激活理论"中,将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描述为“通过打闹游戏形成的一种激活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可以用提供新经验的方式来刺激激活孩子的情感机制,促进其社会能力的发展,而且能诱发孩子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培养自信心,从而摆脱对母亲的过度依恋。

由此可见父亲对孩子教育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缺失的话危害不小,现在的孩子当中”巨婴“特别多恐怕与此关联不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出爸爸育儿网页就是基于类似的考虑。

我刚到美国的时候,周末经常遇到爸爸带着孩子们出去玩的情况,钓鱼、爬山、打球等等,开始会忍不住问孩子妈妈呢?得到的回答是周末是家里”父子专用时间“(father kids time),也就是爸爸一周上班,亲子时间少,周末多一些时间在一起,也给妈妈放个假。

我的美国同事中还有妈妈在职场、父亲全职在家带孩子的情况,我们现在的系主任就是女的,丈夫在家里管家务和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有发育和智力障碍,没法正常上公立学校,只选一辆门课,其余课程都是丈夫在家里家教(home school)的,据我们系主任说,他们形成这种结构的原因是她耐心少,相反爸爸很细心也很耐烦,也特别喜欢和孩子待在一起。现在那个智力有限的孩子相对他的条件来说发展的算不错,那个正常的孩子则非常出色,还在爸爸也在余下的时间里做些和专业相关的事情,好在他和妻子是同行。

丫丫出生之前,我和丫爸两地,出生后丫爸休了一年的无薪假期和我在一个城市一起带孩子。后来我做出妥协换工作两人搬到丫爸的城市,也就是我们现在居住的地方,丫丫的阅读能力和篮球就是爸爸启蒙的。


  

爸爸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作用实在是太重要了,其重要性其实远远超过了大家的想象。

首先,对孩子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爸爸妈妈带孩子玩儿的游戏,做的事情都是不一样的,妈妈更多的是轻声细语的沟通,讲故事,很多生活上的照顾,而爸爸带孩子更多是做一些在我看来更有创意的游戏,可能是去奔跑追逐,去看蚂蚁,去一些妈妈不会带去的地方探索,这些都会对生长发育下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爸爸对孩子的性格养成非常重要,一个孩子的性格是否有毅力,是否勇敢,都和爸爸有关系。

爸爸是孩子生命中一个象征权威的形象,小到生活习惯,大到行为举止,都是孩子耳濡目染的模仿对象,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会潜移默化教给孩子。爸爸在动手能力,探索方面,性格的坚毅勇敢方面,都对孩子有着更重要的影响。

第三就是对于孩子的性别认同,对长大以后的亲密关系都会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对于男孩来说,要从爸爸身上学习的东西更多是性格上的坚毅,自信勇气和自制力,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在他心里,一个男子汉就应该是爸爸的样子。

而对于女孩来说,爸爸是生命中第一个接触的异性。有爸爸的陪伴成长,他就能更加懂得如何与异性相处。另外爸爸是女孩生命中建立对男性印象的第一个重要接触点。爸爸和妈妈如何相处,爸爸是否做家务,爸爸是如何照顾孩子,如何与孩子游戏,这些所有的一切都会嵌入孩子的生命当中,那是她对男士形象建立重要的部分。

所以爸爸的陪伴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与他相伴的经历都会成为他的生命密码,也会指导孩子在未来的生活当中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何与他人相处。

2、中国儿童中心是干什么的?是个什么单位?有什么用?

 开展儿童理论科学研究,是中国儿童中心担负的重要职责和特有的优势。中心始终坚持科研为先导,开展多领域、跨学科的儿童发展应用性研究与推广,以新理念、新模式推动校外教育的发展。中心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陆续建立了上海、新疆、山东、广东、黑龙江、云南、内蒙、河北8个科学育儿基地,指导全国各地开展科学育儿工作。

1987年,中心开展了《全国十省市农村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制定了我国农村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这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

2003年以后,又相继开展了《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调查》等一系列重大课题研究,为国家制定儿童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培养合格的革命接班人,是中国儿童中心神圣的使命。长期以来,中心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精心策划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活泼的活动。

1988年,中心联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团中央少年部、全国妇联儿童部在全国校外系统共同发起了“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活动。“双有”活动因其规模大、范围广、影响深、效果好,成为引领我国校外主题教育活动的一面旗帜。

2002年,在中宣部、全国妇联、团中央、教育部等部委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心发起了《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在全国少年儿童中开展“我做合格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这一活动紧贴时代脉搏,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江泽民总书记为此欣然题词“加强小公民道德建设,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2008年,为贯彻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针,及时提出了实施《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项目》,每年吸引20多个省市近百万少年儿童参加实践活动,成为一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益活动。   中心组织开展了孩子们喜爱的各种兴趣小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以促进儿童健康人格发展为目标,形成以体验、探究和社会实践为特色的多元化兴趣培养新模式。孩子们在这里尽情的放飞着自己的梦想,享受着童年的无限快乐。目前中心共有科技、艺术、书画、体育、英语、国学等80多个种类900余个兴趣小组,每年培训学员近 3万人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中国儿童中心是党和国家送给全国儿童的一份厚礼。中国儿童中心隶属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是一个国家级的综合性儿童少年校外教育和儿童发展应用科学研究的事业单位,是中国儿童事业对外交流的窗口。园内建筑雄伟,环境优美,绿草如茵,蝶舞鸟鸣,两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是儿童少年学习科学、艺术知识的理想场所和开展文艺、体育活动的美好园地,也是全国儿童工作者学习交流经验的基地。主题是为儿童发展科学研究机构,"中心"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进行项目合作,开展儿童保健、营养、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应用科学研究和咨询服务,调查分析中国儿童状况。

中国儿童中心,是于1982年,成立于北京市西城区官园。它的前身是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和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占地面积有8万多平方。建筑面积有将近35000平方米,包括科学宫,艺术宫,体育馆,教学楼,各种各样的儿童游乐设施等等。儿童中心的建筑雄伟,环境幽雅 ,植被茂盛,四季常青。是小朋友们学习科学艺术知识的理想场所,也是开展文艺,体育活动的理想环境。是全国各地少儿工作者的交流中心。有机会的话,各位去里面可以参观游览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