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也好笑,前几天刷抖音,看到个视频,一个程序员对着年前写的代码看了半天,愣是半天没动,一问才知,是忘记年前是怎么写的了。我也是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之前的构思断掉了,忘记写到哪里了,又加之开年的事情比较多,所以就一直也没动笔去写。现在得出空来继续写,还要去看看前面是怎么写的。既然如此,索性我就自己学习下我自己写的东西吧,权当是复习了,也能给大家把内容串起来。
在第一篇文章中,我借用了青蛙背蝎子过河,蝎子由于本能的驱使,忍不住蛰了青蛙,最终双双葬身河底的故事,表述了我们之所以总是会在操作中,明知是错,却总管不住自己,就是因为人的本性在作怪。又通过道家学说中,对于人性的论断,以及我自己的现身说法,从而证明了上面的观点。
在第二篇文章中,我又深入地分析了人的本能和理智的关系,从而得出人的本能是可以通过理性的引导,让本能不仅不会成为我们的障碍,还能让它成为我们的武器,实现事半功倍。
在第三篇文章中,则是讲述了可以通过微习惯的方式,让理智引导本能,帮助我们实现目标,以及我在使用中的一些感悟。
这三篇文章,都是偏理论的,并没有什么实际操作的部分,哪怕是在第三篇中提到的如何建立“微习惯策略”中,也只是表述了框架的建立方法。当然,我也知道这样的文章其实没多少人愿意看的,后台的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因为大多数人只是想快速地上手,而并不想探究其原理和理论基础。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如果一个方法没有一个完备的理论基础,就无法有效的执行,当面对变化时,也就无法游刃有余的进行操作,勉强操作的话,效果也不会好。这就像武侠小说中,一套武功,必须有招式和心法两方面,缺少任意一种也无法发挥其全部的能力。(欢迎关注头条账号@金融碎片集,学习更多金融知识,总会有你想了解的)
之所以要用3篇文章来去叙述理论,就是因为这些理论太重要了。因为在股市中,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化,环境在变,身处其中的人就要跟着变,只有人去适应环境,不可能让环境来适应人。如果无法适应,最终就会被淘汰。
这三篇文章中的理论,有一些可能会刷新你原有的认知,这就像一层窗户纸一样。我相信没有人会自甘堕落的,每个人都希望改掉自身的缺点,做一个上进的人,但现实中,又由于本能的驱使,或者说牵绊,又往往会短时的沉溺于舒适中。所以很多人的一生,就是在偶尔上进,偶尔颓废,偶尔释然的反复交替中度过的。如果你不想蹉跎岁月,碌碌无为,就必须要改变自己,冲破这一循环。不过按照以往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去努力,如果能够成功的话,也就不会无奈了,所以必须要做一些改变,这种改变必须是从思维方式到行动方式的彻底改变。这样看起来,好像很难,但其实很容易实现,就像我上面说的,像一层窗户纸一样,只要伸手捅破了,就会豁然开朗。
下面我就介绍几种,我曾经或者现在还在用的学习方法。
一、厕所文学
以前大多家庭中的厕所还是蹲坑,甚至家里没有厕所的,要去外边的旱厕方便,也都是蹲坑。那个时候,手机还只是个打电话的工具,即便是能玩的,也最多是贪吃蛇或者消方块之类的小游戏,人们如厕时,带的最多的还是报纸或者书。当然,更有甚者,卫生纸都没有,就直接拿报纸擦屁股。而这一现象也催生出一个词,叫做厕所文学。
就是因为这报纸一会就要用了,所以必须在方便期间看完它,不然就浪费了,然而报纸上的内容有长有短,有的内容很长,就只能一直蹲着看,所以后来厕所文学,也就代表了不看完不起来的一种较劲的精神。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的话,这其实也是一种时间管理法则。
如果报纸内容很少,看一会就看完了,剩余的时间就很无聊,蹲着又怪累的,所以就会很快拉完收工起来。反过来说,报纸的内容很多,虽然会长时间蹲着看,但毕竟还是有限的,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总会有看完的那一刻。所以报纸内容的长短,就直接限定了如厕的时间,当然,闹肚子的除外。(欢迎关注头条账号@金融碎片集,学习更多金融知识,总会有你想了解的)
再反观现在,手机上的娱乐项目有很多,新闻、短视频、游戏、聊天等等,我想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坐在马桶上刷抖音,而短视频这东西根本就不可能看得完,一刷可能两三个小时就这么过去,当你意识到该起来时,“米田共”已经风干在PP上了。
人在排泄的时候,是最没有压力的时候,因为不论是大的还是小的,都是一种释放。这种释放会让你 感到放松和舒适。而且一般家庭中,厕所并不会很大,在一个相对较小的空间里,会使人更加专注和心无旁骛,这也是为什么能够一刷就刷两个小时的原因。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利用这些特性,拿一本书或者想要学习的知识来看,帮助我们学习呢?
首先,你是来拉屎的,并不是来学习的,学习只是附带的,所以从本能上说,你并不会发生情绪上的抵触。即便是在学习中出现了难点,使你出现了一些压力时,由于下面本就在释放,所以就能够抵消一部分。
其次,厕所文学这种不看完不起来的较劲精神,实际上不仅不会产生压力,反倒会产生动力。这种动力,是一种不服输的本能冲动,持续的时间并不会太久,但对于一边拉屎一边学习所需要的时间,还是绰绰有余的。
再次,由于没有外界的打扰,本身又很专注,这时你会发现,知识学起来很快。可别小看这一点,专注地学习1小时,甚至会比平时三四个小时学习的知识量还要多,而且印象更深。
最后,当别人无聊时,在浪费时间刷短视频,而你却在学习,并且也没有占用你其他的娱乐时间,一种自豪感会油然而生,这种积极的情绪,会让你身心得到更大的舒适感,并且有可能会让你爱上这个行为,并且想要持续的去做。(欢迎关注头条账号@金融碎片集,学习更多金融知识,总会有你想了解的)
说起来,不怕大家笑话。有一段时间,我甚至会拿一把椅子进厕所,然后准备本子和笔,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一学起来,就至少两三个小时。不过这个学习方法,有一个缺点,大家如果也想试试做做的话,要注意一点,长时间地坐在马桶上,容易得痔疮。这个还真不是开玩笑的,大家也知道马桶的形状的,坐在上面时,大家可以自己想象一下,PP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所以不宜持续太长时间。
好了,这一个有味道的学习方法,就说到这里了,我们来看下一个。
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说这个方法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名叫张博的明代著名文学家。据明史记载,他有一个“七录七焚”的佳话。
何谓“七录七焚”呢?原来张博勤奋好学,所读之书,必抄录,抄录过后,读一遍就烧掉,然后再抄,再烧,如此六七遍才停止,因此他的读书室,名叫“七录斋”。但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还是从他幼年时的学习经历提起,张博在年少时天资愚笨,记忆力很差,老师讲的知识,他经常是左耳进右耳出,转眼间就忘记了。不过他没有气馁,反而发奋图强,心想:别人读一遍就能记住,那我就读两遍,读三遍,读更多遍。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方法果然有效,但效果仍然不理想。
有一次张博又把老师教的文章忘记了,老师很生气,就罚张博抄写十遍,张博虽然觉得这样做浪费时间,且没什么意义,但还是不情不愿去做了。但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他很轻松地就背诵了这篇抄写的文章。这时,他才发现,原来抄写对于加强记忆力有这么好的效果。以至于后来,凡是重要的文章或优美的段落,他都会主动的抄写几遍,然后就能很快的背诵下来。这种习惯的养成,让他的文学造诣不断地提升,最终成为著名的文学家。 (欢迎关注头条账号@金融碎片集,学习更多金融知识,总会有你想了解的)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巴纳特,对于写和记忆力的关系,也做过一个实验。他把学生分为三组,他要求第一组学生在听课时自己动手做笔记;第二组学生听课时,他已经准备好了学习要点,学生们只需要参照这些要点去学习,不需要亲自做笔记;对于第三组学生,他不提供学习要点,也不要求做笔记,学生们只需要听课就可以了。实验结果表明,自己做笔记的第一组学生成绩最好,有学习要点可以参考,但不做笔记的第二组学生成绩次之,不给学习要点,不用做笔记的第三组学生,成绩最差。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动手去写对于学习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这是因为当你去写时,单从动作而言,先要去看,然后在心里默读,趁着短时的记忆,迅速通过手拿着笔,在纸上写,而在写的过程中,心里仍在默读。大家发现没,短短的一句话,仅仅是写一下,就至少读了3遍,也就是3倍的记忆加深。甚至有时写完后这一句,为了验证是否书写正确,还会再对照着读一遍。还有的书写到最后,为了检查是否有错漏,还会从头到尾再读一遍。光说读的话,这就是5遍了,而且这5遍,是眼、手、耳,脑、有时还会有嘴进行的通力合作,这些动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在促进记忆的加深。
也恰恰是因为它们的通力合作,使你在书写的过程中,必须保持专注,而忽略掉其他干扰。日本电视台发现了一个定律,说一个人打电话时,你递给他什么,他都会接着,拿在手上,甚至你把任何东西喂到他嘴边,他都会下意识的张嘴去吃。就是因为此时,他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电话上,根本不会理会你在做什么,他的动作都是下意识的行为。尤其是接重要的电话时,此时的眼睛、双手和大脑,都处于一种“不会拐弯”的专注状态。而书写时,比这个现象的专注程度更强,不然大家可以自己试验一下,你能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写字,话和字不能相同。
有人问过我,我是怎么自学的股票?这一点,其实没什么好隐瞒的,我的方法就是抄知识。书、音频、视频等等,都可以拿来抄写。我记得我第一个抄的是讲MACD的视频课程,视频好像是有15课的样子,总时长有30个小时,我的方法很简单,新建一个word文档,然后打开视频,里面说一句,我就暂停一下,然后在文档里敲键盘打进去,甚至连大家好这样的词,都会打进去。当时我由于白天有事,只能晚上学习,每天晚上11点开始,一直要敲到夜里2点,3个小时的时间,实际上只能抄写下来视频中1小时所讲的内容,也就是说30个小时的视频,我一共抄了一个月时间。 (欢迎关注头条账号@金融碎片集,学习更多金融知识,总会有你想了解的)
这样去学习,确实很慢,但是学得非常牢固,就是因为在抄写的过程中,不仅是记忆的加深,还有知识点的思考,所以知识的掌握程度非常高。像这样的抄写行为,之后我又进行过2次。再后来,为了有更好的效果,我就不再去敲逐字稿了,而复述稿,就是看一小段,然后通过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去复述这个知识。现在,我又升级了方法,从复述稿变为总结稿。就是看更长的一段,然后从中摘出学习要点。这三个方法,其实所用的时间都差不多,但需要循序渐进。因为每一种方法都是前一种方法的升级版,所需要的知识基础会逐渐提高。
对于小白而言,最好是按照顺序去尝试,先学会走,再去学跑。而且对于所抄的内容而言,最好是先易后难,先简再繁,先短再长。另外,对于刚刚使用这个方法的人来说,不要给自己定太高的目标,可以每天只抄一页书,只抄5分钟的视频,所用的时间最多也就半小时,等身体慢慢适应了这种专注,在逐渐加长时间。这也是对于自身意志力的一种锻炼,能够加强专注的时间,增强本能对于疲劳的承受能力。
当然,你也有可能会爱上这样的专注,因为人的本能本来就倾向于没有分支的直线运动,人在专注时,就是一种直线运动,心无旁骛的做事,其实是一个非常享受的过程。不定太高的目标,是因为这样不会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假如一开始就让你抄10页书,看着这么多,你可能就已经开始触头不想干了。但当你真正进入了状态,10页书都有可能不够你抄的。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这里运用的技巧很简单,就是不给自己太大压力的情况去开头,一个想要学习的人,内心一定是渴求知识的,所以一旦进入了专注状态,很大可能性就会让你停不下来的。
这里有几个点,大家要注意一下:
1、不论是是用笔在纸上写,还是敲键盘在文档里打字,都是在使用手去做,所以效果是一样的。
2、可以抄写的知识来源有很多,书籍、视频、音频都可以,这个东西网上一搜一大堆,实在找不到,可以去头条、抖音等短视频平台里去找,财经知识类的短视频,还是有很多的,而且正因为都比较短,所以更容易上手。
3、一开始不用过分的去选择要抄什么,因为重点不在于内容本身,而在于做的这件事,是在培养你的学习习惯,和进入状态的感觉,当习惯建立起来以后,再去找自己想学的相关知识也不晚。所以一开始,哪怕你去抄歌词都没问题。
三、好为人师
前两个方法,一个解决了时间地点和态度的问题,一个解决了习惯和方式的问题,这两个方法都很好,但却有一个缺点。过于的专注,往往也意味着封闭,如果在学习的初期,并没什么影响,但在中后期,容易造成思维的闭塞,闭门造车也许能造出车,但未必能造出好车来,所以要想更进一步,就必须要开放,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教别人。(欢迎关注头条账号@金融碎片集,学习更多金融知识,总会有你想了解的)
好为人师,本身是一个贬义词,但使用好这个技巧的,能够如果你更深入的理解知识。我们知道,学校的老师在讲课之前,都是有备课这个环节的,而备课就需要设计教案。教案和教材,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却是相互关联又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
从百科的解释中,我们就能看出教材是知识的载体,而教案则是为了教授知识而专门设计的辅助工具。制作教案,实际上是对于知识本身的一种有针对性的重构。它至少要求对于知识本身有着深刻的理解,才有能力进行重构。
不过我们这个方法要求不是很高,你只需要把你会的教给别人就行了,甚至是一知半解的也可以考虑,作为学生的人选可以随意。这是因为,如果对方本来就什么都不懂,那么你即便教错了,他也不知道,所以不用担心什么。如果对方和你水平差不多,那么你便有了可以交流的对象,交流中激出的火花是非常难得的,因为思考的角度不同,经常会出现你从来没有想到的问题,所以相互间经常能够查缺补漏,完善自我。如果对方比你水平高,那就更好了,因为他能验证你教授知识的正确性,也能够更加丰富你的知识量。和高手交流,你会进步的更快。
上次我给朋友介绍这个方法时,他就有顾虑,说自己都没学明白呢,教别人不是误人子弟吗?我觉得大可不必有这种担心,因为一开始你可以去找一个不炒股的来教,比如你爱人、亲戚、朋友、同事等等都可以,他们不炒股,所以即使你教错了,他们也不会有损失。但是,如果你能把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教会,那可就是你的本事了。你可以用自己的话,用浅显的语言,用对方能够听懂的语言解释清楚了,这就证明了,你已经把知识掌握的足够好了。
当你在教别人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对于自己知识的检查和巩固。通过教别人,你能发现自己不清楚、不懂的地方。而且有时候,还会很幸运的出现突然开窍的现象,比如这个知识点,你原本有些模糊,有些地方搞不懂,怎么想也不明白,但教别人时,突然就清晰明了了,突然就想明白了。
这是因为知识重构的步骤,就是先打散,再梳理,最后重新建立。很多时候,我们纠结于某个知识点,搞不明白的原因,就是在于你把自己带进了死胡同,怎么也绕不出来。但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相当于你把这些死路都打通了,自然也就更通透了,难点也会迎刃而解。
当然,教别人的这个方法的重点,仍不在于知识本身,还是在于要做的这件事上。把一个知识打散再重聚,其实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一开始可能不会那么顺利,但在给别人讲的过程中,你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逐步的加深,而且随着讲解,你的自信心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论语》为政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述而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卫灵公篇,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我觉得这三句话就可以概括这第三个方法的全部了,不过前两条,这里讲的正好是反着来的。先为师,所以温故而知新。三人行,我就要当你们的老师,你能听懂更好,听不懂我就再讲一遍。最后,哪怕你都懂,你比我还会,我也要给你讲,如果我讲错,你还得给我指出并帮助我改正。(欢迎关注头条账号@金融碎片集,学习更多金融知识,总会有你想了解的)
哈哈,是不是这样做有些招人烦啊?没关系,难道为了自己的学习效果,不值得吗?大不了,你学会后**了,给人家买点好吃的呗。
今天介绍的这三个方法,虽然在讲的时候有些地方有开玩笑的成分,但都是我曾经或正在使用的方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点就是力争在舒适区内去做事,而不是非要下很大决心,使很大的毅力才能够完成的。我们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是既俗又懒的,睡前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老路,就是因为那些想法都需要很高的执行成本,还没开始做,就要打退堂鼓了。而我讲的方法,要么就是尽可能的降低这些成本,要么就是激发本能,让你心甘情愿付出这些成本。总之就是要绕过它、骗过它或者利用它,反正就是不要去想着战胜它,因为当你做到这些时,它也就不攻自破了。
那今天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能够有所启发,有所收获。当然如果你们也有其他的好的学习方法,也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