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近年来,我国金融立法工作稳步推进,但涉及金融稳定的法律制度缺乏整体设计和跨行业跨部门的统筹安排,相关条款分散,规定过于原则,一些重要问题还缺乏制度规范,因此,央行同有关部门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
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共六章四十八条,旨在建立健全高效权威、协调有力的金融稳定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金融机构及其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的属地责任和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前期处置实践表明,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失效、经营模式粗放,以及部分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滥用控制权、违法违规占用金融机构资金,是导致金融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的属地责任和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也需进一步落实和强化。
当金融危机发生后,草案首先要求被处置机构积极自救化险,同时征求意见稿明确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基金由向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等主体筹集的资金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组成,由国务院金融委统筹管理,用于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重大金融风险处置。
此外,草案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和早期纠正,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干预;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处置机制,明确处置资金来源和使用安排,完善处置措施工具,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以进一步筑牢金融安全网,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草案征求意见稿对我国在金融稳定方面存在的工作机制和责任不清晰、风险处置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规定,有助于完善金融稳定工作机制,对于压实各方责任、调动各方积极性、发挥市场机制做好金融稳定工作意义重大。
人民银行相关人士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社会各界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金融稳定法草案,按照立法程序配合立法机关推进后续工作。
稳定潜在信用风险
“纵观国内外,金融发展和金融监管都要以金融稳定为本。近年来,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整体金融风险趋于收敛,但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特别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全球经济复苏不稳定不平衡,我国金融安全稳定仍然面临多种风险挑战。”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我国维护金融安全的法律机制不健全,涉及金融稳定的法律制度缺乏整体设计和跨行业跨部门的统筹安排,相关条款分散,规定过于原则,一些重要问题还缺乏制度规范,已成为金融安全稳定的影响和制约因素。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美英等发达国家均设立类似功能的保障基金,此次草案的制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国际上的先例。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比如欧洲稳定基金,欧盟为了各个成员国潜在的信用风险设立这个基金,成员国如果出现一国债务违约,则欧洲稳定基金向该国提供信用贷款,来缓解该国短期的流动性压力。而国内的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最终将针对不同行业领域、部门机构的不同风险分别设立。
温彬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整体看,金融稳定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符合我国金融发展实际,切中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重点,有效夯实了我国金融稳定的法律基础,有助于健全覆盖全市场的金融稳定监管制度,完善统一协调的金融风险防控处置机制,有力促进新时期我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法制化、常态化,有效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盘和林认为,设置上会是多层级结构,比如中央设置一层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由央行或者央行指定商业银行管理,地方各级也可以自信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通过地方各级央行来管理,当然,企业、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根据体量大小、风险等级可以划归不同层级的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形成全国多层次、一体化、全覆盖的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体系。
“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运行轨迹还没有完全公开,个人认为其运行的主要目标应该是稳定地方政府、重点企业、重点金融机构的潜在信用风险,针对的是部分企业机构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其资金来源于受稳定保障基金保护的企业机构,通过缴纳一定的基金费用,形成基金的资金池塘,当这些企业机构中一家或者几家出现风险的时候,保障基金将以补充流动性,给予信用贷款的方式,支持企业和机构摆脱困境,短期抵御风险。”盘和林表示。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