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是相对于西学的概念,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概念产生于19世纪,当时西学东渐改良之风逐盛,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中国传统文化。进入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一贯继承、弘扬、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了进一步弘扬文化自信、道路自信,促进中国畜牧饲料行业高质量发展,将国学智慧应用于中国畜牧饲料企业的管理之中(如图1),按照安人(企业文化)、修己(企业家修养)、定邦(利益相关者生态圈)、谋功(竞争策略)的逻辑思路,本文首先聚焦国学中最精髓的民本思想,结合广东温氏食品集团的案例,论述民本思想如何助力畜牧企业文化建设。
1 、民本思想是国学中的精髓,也是畜牧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是企业经营之魂。做企业最关键的就是做人,对内激活员工,对外服务客户,对环境打造超级生态圈,这一切都需要以民本思想为基础的文化内核。《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肇始于夏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定型于汉代,此后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程度地演变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将民本思想提升到崭新的高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本思想是中国畜牧企业文化建设的精神支柱。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员工是企业的根本,员工发展的速度超过企业的发展速度,企业才能实现腾飞。《尚书·五子之歌》记载:大禹的孙子太康无道,被有穷、后羿抓起来废了。太康的五个弟弟写了《五子之歌》吸取教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意思是说,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了国家才能安宁;天下百姓都比我强,一人失误多次,民怨难道要爆发了才发现?应当防患于未然。面对老百姓,恐惧得像用腐朽绳索驾驭六匹马,做君王的怎么能不敬畏?畜牧企业是经营生命的事业,当然更需要以动物为本、以员工和消费者为本。一切为了动物,一切为了员工和消费者。畜牧企业就是通过动物饲养和食品加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简介:
张利庠,男,出生于1966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畜牧饲料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AWA全球农商联盟理事长、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协会农商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等职,出版学术专著有《中国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研究》、《中国乡村振兴案例研究》、《中国畜牧饲料企业经营管理研究》、《大赢家:中国十大畜牧企业转型升级研究》等几十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作者:张利庠,姜棽(中国人民大学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在该县陆瑞光故居、陆瑞光纪念馆、丁旗街道马鞍山社区、良田镇板袍村等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的铿锵之音不绝于耳,久久回荡……
挖掘红色“资源”,用活红色“教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该县不断丰富学习载体,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丰富生动的现场教学中赓续红色血脉、汲取精神力量。以该县原创阅读专栏“镇宁爱阅分享会”为主阵地,持续推送“书映建党伟业”主题书单,开展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之“我爱阅读100天”“多彩镇宁城记”“我在镇宁读党史”等系列红色阅读活动。其中,由中宣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开展的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之“我爱阅读100天”中,该县排名全国优秀区县组织第17位,全省第1位。并依托该县沙子乡弄染村、丁旗街道马鞍山社区、良田镇板袍村等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开展清明英烈祭扫、重走长征路、实地参观、宣讲培训、文艺活动等。如:已组织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喜迎建党百年”主题文艺活动17场次。制作推出《镇宁记忆》舞台剧、马鞍山红歌快闪等地方红色文化剧目,编印《翰墨颂党恩》书画作品集,创作《布依族山歌颂党恩》,开发6期线上微党课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作品。此外,该县还积极组建县委党史宣讲团,深入基层一线,不断丰富宣讲内容、创新宣讲形式、拓展宣讲载体,开展主题宣讲360余场,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热在基层、热在群众。
今年5月,镇宁县全面按照市委、县委关于宜居乡村创建的工作部署和工作要求,聚焦乡村振兴重点任务,以“四清两改四严禁”为要求,以户户过关为目标,各村支“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组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推进宜居乡村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
如今,漫步在镇宁县城街头巷尾,那焕然一新的市容市貌,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让广大百姓为之点赞,也彰显出镇宁人持之以恒的奋斗和辛劳。
行走在镇宁的大地上,干部群众和睦相处,一个个村庄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街头巷尾、房前屋后干干净净,昔日垃圾遍地的村庄如今靓丽清新,力争打造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乡村。
把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拆违治乱动真碰硬出实招、开通医保便民服务网点……在镇宁县,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多形式问需问计于民,多举措拓宽群众诉求反映渠道,是该县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
今年以来,该县始终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办事成效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截止目前,已完成县处级以上领导“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17项、各乡镇部门76项,其余正在有序推进中。创新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根据项目完成情况,持续每月对已完成的“实事”项目进行满意度测评,设置19道测评问题,以“零距离面对面”基层调查、“线上+线下”多元评价、调查回访和典型评选等方式全方位全覆盖开展满意度测评,将群众满意与否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考量指标,让群众“点赞”来说话,群众满意来评价。
下一步,该县坚持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抓手,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深入调研走访、广泛细致摸排的基础上,精准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梳理为民办实事事项近200项,全力解决在基础设施建设、宜居乡村创建、惠民政策落实、特色农产品销售等方面一批群众关切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先锋引领作用,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环境卫生整治、宜居乡村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坚持以深学促实干,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服务清单”“满意清单”,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真正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