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地区基金什么时候报(2022年博士后基金什么时候出结果)

jijinwang
MG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海洋物理学博士后,MG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求实中学毕业生吴越向张校长鞠躬致敬!

1、2021年基金什么时候布局?

经过了过去一年的疫情风波,在新的2021年经济将会大概率复苏,属于基金布局的机会将会在买每一波下跌行情中,但需要把握住一些基本的要点。

目前疫苗研发方面已经有两款在部分国家获批上市,当前疫苗被视为阻止新冠蔓延最佳的工具,疫苗的进展直接关系到海内外经济的直接走向,只要疫苗方面研发进展一切顺利,那么未来经济复苏加快了,股市普遍将会回暖

国内市场当前受疫情的影响基本不大,该涨的基本都涨了,只是在这一条上涨的路上偶尔会受到外贸影响,整体来看国内市场基本已经复苏,对基金和股票市场来讲均是利好的。

另外我国疫苗研发居首位,其有效性和可靠性都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且已经在其他国家与地区获批上市,这对国内市场信心大幅提振,三大股指均创近期新高。

但是在新的一年里也同样有着未知,就英国的变异新冠毒株的传播速度更快,疫苗对其有效性还不是特别明确,鉴于目前多国已经关闭了英国方面的航班,全球各个国家对疫情有着相当高的防范意识,料将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较小。

若2021年初基本确定新冠疫苗的有效性,那么全球经济复苏有望,基金的布局在第一季度便可以逐步开始板块投资,但是不要对基金的回报率报过高的期望,因为疫苗的生产有时间限制,经济复苏也不是一蹴而就。

2021年基金最好分季度分板块进行投资,涵盖的板块范围尽量广一点,这样可以多方位获取经济复苏带来的效益,我是@投资君,这是我对2021年基金布局的观点,欢迎点赞关注!

如果你今天看到这个问题,而且仍然是一个新基民,那么恭喜你,现在就是最好的布局时间!

今天是3月12日,2021年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现在说基金布局可能有点马后炮,但退一步海阔天空,如今看去更加清晰明了。而如果是因为看到2020年大家吃肉而着急在2021年跑步进场的朋友,可能现在已经后悔了。

今年的市场出现截然相反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年初到春节前,还是延续去年牛市的惯性上行,很多基民继续吃肉。然而在牛年大幕开启后,抱团股遭遇杀跌,很多重仓的基民,包括我自己在内损失惨重。

这说明,2021年,即便还是牛市,但牛市已与2020年大有不同。一开年,其实很多基金经理们就在跟大家说要降低预期。但很多在2020年赚到钱的基民们是不愿相信的。而随之而来的更多新基金民被**效应所吸引,理所当然认为基金投资就是天天涨不停。

现实是残酷的,当基金投资火热,日光基再现,新基发售火爆,你身边人都在谈论基金的时候,风险就来了。

2021年的牛年开局可谓前所未有的惨烈,牛年里充满了熊的味道。短短10几个交易日,很多基金录得20%-30%的回撤,更是很多基金建立以来最大历史回撤记录。这一切都源自于抱团股的大幅下挫。

短短时间内,之前受到追捧的大白马,多数下挫30%以上,更有直接腰斩品种。而之前以抱团股为主要投资标的的基金,也大受其害。

而在十多天的急挫中,这里面有非理性的成分在,特别是创业板,至高点下跌已超20%的空间,即所谓的技术性熊市。由此可见有多么惨烈。

好在这几天里,在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外盘大涨,两会胜利召开,双碳战略公布,跌到底了?),大盘探底回升,终于企稳了。

这说明几点:

1、牛年态势没有改变,经济向好预期确定,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2、外围市场持续向好,一方面是各国都在实施经济刺激政策,另一方面疫情的影响由于疫苗的全面应用,经济将大概率到了谷底,上升趋势确定;

3、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全面制定,一大主线行情确定;

4、抱团股在茅台的带领下企稳,北向资金流入,说明大白马在急跌后价值凸显;

5、基金自救全面展开,恐慌情绪正在被价值投资取代。

综上种种原因,即便大盘会再次探底,但也很难再次突破3200点,这应该就是底部,从很多公布年报季报的企业看,业绩都很不错,说明整体经济向好没有问题,企业已从最困难的时候走出来了,行情没有进入熊市的条件,所以牛年还在。

但2021年,或许会有一些新特点:

一、抱团股的解构和重整

从整体来看,道指可类比与上指,代表传统企业,纳指类比与创业板,代表新兴企业。在2020年,纳指和创业板都经历了很大幅度的上涨,主要是因为新兴企业,特别是一些线上企业,他们的业务没有受到疫情影响,甚至于还有所增长,比如网上购物类、网上办公和在线教育、网络游戏等。

所以,新兴企业或专注于大健康的制药类企业,随着疫情的平稳和向好,业务发展虽然不会受大影响,但肯定不会像之前那么大的增长。

而反过来说,传统企业将全面复苏,特别是一些顺周期类企业。另外,在受经济刺激政策影响下,各国大幅增加流动性预期明确,资源类股受此出现利好,且经济复苏,化工原料、各类金属、元件类等价格持续攀升,这些企业将迎来利好。

所以,在这种跷跷板下,新兴企业估值下修,传统企业估值上修,所以就呈现为道指不断新高,而纳指回调较大。而在A股中,也是类似,创板指数下挫达20%以上。

而基金之前的抱团股,大多集中在一些新兴企业,与创板指数正相关,所以我们常常看到沪指虽然下跌不多,但在创业板大幅调整时,基金也回撤较大。而在牛年之后十数个交易日内,创板大幅回调,而基金也是一地鸡毛。

随着行情的企稳,虽然有些抱团股经过大幅调整后,估值泡沫去除,投资价值凸显,但其中也有一些原来被爆炒的,可能在一两年内都很难回到高点。

所以,旧的抱团股,将被新的抱团股所取代。这些新抱团,将会以顺周期类企业为主以及对于未来有预期的如碳中和相关的企业为主要组成部分。

二、降低收益预期

从2021年的情况来看,市场进入了调整的常态,且不说一月和二月初都有调整,至二月下旬到现在的大调整就让很多人后怕了,而这种调整也许会贯穿整个2021年。

也就是说,单边的牛市很难见到,更多的是震荡中的上行,退一步进两步,再退两步进三步这样的节奏。所以,如果节奏把握不对,只考虑短期持有,甚至很难盈利。

所以,在2021年里,很多基金经理也开诚布公地要让基民朋友们降低投资预期。毕竟想要像2020年那样大口吃肉,有点难了。

三、学会止盈

很多基金,特别是偏向于股票类投资的基金,本质上还是多只股票的集合。没有一直上涨的行情,也没有一直下跌的行情。

涨多了,也许会跌一跌,跌多了也许会涨一涨。所以不要认为基金会傻傻地一直涨,也许会涨涨跌跌。因此,除了降低对收益的预期外,还要学会止盈。

也就是说对于手头基金,要有自己的操作计划,即收益到了多少,就抛出多少。比如我今年的目标,从年初的到30%止盈10%,会调整到现在的到15%收益,就止盈盈利的部分

毕竟今年的行情不好做了,保住胜利果实,是第一位的。

四、不要轻易割肉

相信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不管怎么说,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是专业的投资者,他们的判断力和信息获取能力都比我们常人要强很多。

而且从基金投资的标的来看,通常都是行业内的头部企业,他们会拥有更好的成长空间。

所以,如果对于基金经理持认可态度,不要用一时的涨跌来决定其的未来。比如说易方达蓝筹的张坤,虽然这次的调整,让基金创下大幅回撤记录,但不改张坤是一个优秀基金经理的判断。

五、选择正确的赛道

我自己比较看好三条赛道,这在我之前的文章里我次提到,这里再简要说一下。

其一是以白酒食品为主的大消费类,白酒虽然经过一轮调整,但不改长期看好。但由于白酒的未来相对确定且稳定,所以不要持太高的期待。但对于经济复苏的确定预期和国人经济收入及消费能力的预期,消费类股还是值得看高一线的。

比方最近的茅台,很显然受北向基金青睐,资金从原来的净流出变成净流入,说明投资价值出现了。

其二是以光伏新能源车为主的新能源碳中和类。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如光伏风能和存能类股都会有很好的表现,而新能源车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这与人们的生活更加直接关联。

所以特斯拉虽然大幅调整,但其未来的前景将不可限量,而中国新能车企,也在这方面有很多很好的选择。

其三是以生物医药、创新药为主的大健康类。虽然疫情好转,但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长,人们对于健康方面的关注将越来越高,消费也将越来越高。所以大健康类的未来将持续向好,且时间长度会很长。

六、在正确的趋势和节奏中操作

前面说过,我们在2021年将迎来较大调整,调整可能成为常态。因此,选择在正确的时间内布局就很重要。

比如说以事后诸葛来说,2021年1月买入,在2月初卖出,是正确操作,而如果在年后买入,则变成了接盘侠,20%-30%的亏损都很难避免。

因此,虽然基金不是股票,但也要看大的趋势,特别是密切关注创业板的走向。

如果创业板出现破位,那么这个时候,就不应该着急买入,而创业板如果处于上升趋势,没有变坏,那么原来买基金的策略,不管是梭哈或者定投都是对的。

所以,参考第三点,要学会止盈,及时保住胜利果实。那么在正确的节奏下,会获得更好的收益。

七、做好正确的组合

之前我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选择了太多激进型,进攻型的基金,而忽略了风险,甚至于我还为在一月中旬买了一些新基金而懊悔,但在大调整来临前,会发现这些新基反而下跌最小,成了稳定的基础。

所以,基金的正确组合,应该是由多种不同风格的基金构成。不要一味追求收益最大化,也要考虑风险,毕竟投资的第一要义是不要损失本金!

所以,除了在正确的赛道上选择行业基金外,还可以布局一些混合类的基金,比如诺安成长。还可以再配置一些偏债类的基金,以求更稳健的收益。

另外,除了场外的基金外,场内基金也值得考虑。因为场内基金可以实时交易,更加灵活。

当然,基金经理的能力也是我们需要重点考查的,比如说张坤和葛兰,还有朱少醒和董承非等等。对于他们的基金,需要在买前多了解相关的背景,洞察他们的风格,才能够做好入手不疑,坚定持有。

总结

1、现在是布局基金的好时机;

2、选择正确的赛道,选对好的基金经理;

3、降低预期,做好止盈的规划,但不要割肉;

4、有自己的计划,并严格执行,不要一味听他人的建议;

5、祝你成功!

2、博士后论文影响因子多少能进大学当老师?

个人觉得在你的专业领域上你自己的SCI的文章价值分量,是否可继续传承再往下科研。

在一个目前国内如果进入高校985做副教授或科研人员,你需要有篇自然与科学的文章(子刊也可)

在一个是你博士毕业是否在国外满2年的科研经验,这样也可以进行国内的“青千”或“水木”或“医工百人计划。

主要还是看专业和你自己的发文的质量。如果SCI影响因子4,5感觉价值就不会很乐观。但退一万步说国内有的发文水平也就这样。

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为你解答。靠论文影响因子来选拔教师,这种行为不仅傻,还坏。


如果靠影响因子来选拔教师,那学校最后招聘的老师全都是搞生物、化学、材料的,因为这些学科影响因子最高,而像工科类,人文社科类,有的方向最好的期刊也只有1点多,恐怕进不了高校。


作为高校人事工作者,可以明确地说,高校在招聘教师时,影响因子可以说是最无关紧要的一个条件。虽然也看,但基本上不作参考。也就是说,你在简历里提不提影响因子,都没有什么影响。


具体到题主的问题,一个博士后,要应聘大学教师,需要一些什么条件?

第一,应该有合适的学术背景。这里一般要求博士后是在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做的,这些博士后的思维更多的是学术思维。而还有大量博士后属于企业博士后,这些博士后的思维多是工程思维,并不适合进普通高校当老师。

第二,博士后作为独立研究者,必须具有第一负责人项目,一般来说就是国家或省级的博士后基金,少数博士后还能拿到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如果博士后期间拿不到项目,说明这个博士后的独立研究能力较弱。

第三,有拿的出手的成果。成果不在多,在于质量,而且研究方向要求凝炼,不能东抓一把西抓一把。发表的论文无需看影响因子,因为论文好坏专家们自有论断,一些国内期刊在JCR分区只有4区,但却是国内公认的顶级刊物,还有些人发的文章,期刊影响因子虽高,但文章却是综述性文章,并非研究类文章,也不能作数。所以说,影响因子根本不重要。


因此,对想进高校工作的博士后来说,切莫迷信影响因子,如果水平高,就瞄准业内最认可的期刊去投,懂得人自然会认可你。

进大学档当老师,是很多博士、博士后的首选。因为,进高校意味着学术研究生涯的继续,而且对于很多博士来讲,高校是他们最熟悉的地方,在大学教书,只意味着身份的转变,环境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不需要过多时间来适应,只需要潜心研究就行。所以大学老师是很多博士、博士后的首选。那么,大学对于老师的要求是什么呢?是不是所有的博士都可以进大学?能进什么样的大学呢?再次,做简单的探讨。

第一、不同学校对于学历的要求

博士毕业目前对于进高校是问题不大的。当然,我这里的高校是一个泛指概念。包括985、211、一般本科和专科,这是泛指的。如果具体来讲,很多人意识中的大学应该是最少是本科高校。甚至有些人觉得博士毕业最好能够进211以上的高校。实话实说,现在要紧211高校以上还是很困难的。从学历上来看,不仅仅需要985以上的博士毕业,而且要求本科阶段必须是211高校以上的学校毕业。这也是为什么要特别说明的,因为现在很多一般本科,甚至是三本的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考取985研究生,最后从985高校博士毕业,但是毕业之后想留211高校,几乎是不能的。但是如果题主是985高校的博士后,我想进一般本科还是可能性较大,因为现在有些非211、985高校的进人条件还是很高的,比如说江苏大学、深圳大学、宁波大学等等。进三本就更不用说了,关键你可能也不想去。


第二,对于论文的要求

除了学历要求,目前高校对于竞聘者的科研要求非常高。特别是论文水平,论文水平除了数量的要求,比如要求SCI多少篇文章等等,还有质量的要求,这个就是所谓的影响因子了,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四川农业大学(211高校):

杰出人才: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在影响因子超过10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篇。;

高端人才: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20,且代表论文影响因子超过8。

拔尖人才:近3年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5,且代表论文影响因子超过5.0;

优秀人才:近3年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2,且代表论文影响因子超过3.0;

优秀人才:近3年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5篇(或累计影响因子超过6.0),且代表论文影响因子超过2.0;

专任教师:近4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或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0;

根据不同的人才标准,对于论文的影响因子要求是不一样的。

临沂大学(一般本科高校):

理科类博士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不少于5篇,其中理科类博士在SCI一区发表论文1篇,或在SCI二区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篇以上;工科类博士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期刊论文不少于5篇,其中至少在SCI二区发表论文1篇或在SCI三区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篇以上;人文社科类博士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SCI或CSSCI发表论文5篇以上,其中SSCI发表论文1篇以上或各一级学科方向影响因子排名前30%的CSSCI来源期刊论文1篇以上。

以上举得是两所不同类型的大学对于论文水平的要求,对比我们发现,要求差距是很大的,211和非211之间的差距很大。所以,作为博士后的你,可以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