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立 日: 2007-09-19正好赶上全球股市在高位开始下跌时,所以目前亏损比较严重的。
一:高良玉 南方基金
编者按
从事金融相关业务的机构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叫存款性金融机构(即银行),它们以负债的形式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并以自身资本承担贷款风险,收入体现为存贷利差。第二类叫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如证券、信托、基金等,它们协助创设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并帮助投资者投资这些工具,但自身并不承担投资风险,收入体现为各类佣金和管理费。从资金融通的角度,第一类对应间接融资和信贷市场,第二类对应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
现实中,第一类机构在其资产负债表外(与吸收存款业务无关的部分)也可开展部分不承担风险的业务,如资管性质的银行理财业务。部分第二类机构也可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或发放与核心业务相关的贷款,如券商的自营和两融业务,但绝不能吸收公众存款。
第三类机构是金融专业服务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债券评级机构等等,也包括今天讲的基金评价机构。它们一方面凭借专业技能和操守,确保金融市场各类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另一方面通过对信息的专业搜集、分析与呈现,帮助市场参与者更好的识别与管理风险。
基金评价机构为我们选出优质产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打星星的方式一目了然,当然每颗星星后面都包含着大量专业、复杂的计算过程。基金评价结果对基金投资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评价一般要看至少三年的投资表现,可以促使基金经理更
但基金评价也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基础。基金评价主要依赖历史收益,而历史收益只能作为未来收益的一个参考。历史收益(即便是用alpha来衡量)有多少运气的成分?基金经理能力优势是什么?市场环境是否有利于其优势的发挥?基金经理未来的投资思路和逻辑是否清晰?思路和逻辑有没有潜在的风险点?基金经理离职的可能性有多大?激励是否合理?投资有没有“场外因素”的干扰?要靠谱的回答这些问题,必须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掘地三尺之余,还要加入一定的主观判断。
另外,现在主题基金大行其道,比如科创板开板前销售火爆的科技主题基金,近期各家公司纷纷上报的新基建基金。我们很难去评价这些产品,因为它们的beta,对于全市场来说就是alpha,评价它们类似于评价一个行业或个股。
总而言之,评价结果是遴选基金的重要参考。在这个基础上,帮助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和大类产品选择,选择买卖时点,进一步精选和推荐产品——这些任务还是得销售机构完成。
第八篇:基金评价
大多数人不会仅仅因为一套房子从外面看起来不错就去买下一个新家。我们一定会提前做一次彻头彻尾的走访勘查,它的壁炉是否通畅、房顶是否漏雨或者墙体有没有裂缝等等,基金投资事实上要求同样详尽的调查及研究。
晨星个人理财总监,也是美国最为著名的理财顾问之一克里斯蒂娜·本兹在其著述《晨星共同基金指南:成功的五星策略》中一再提醒投资者:你需要的不仅是对一只基金表面层次的惊鸿一蹩,知道这只基金的过往表现良好并不是一个让你拿真金白银去冒险的充足理由。你需要知道,你的基金怎样投资,它是否适合你。
通过大量的可获得的、公开的基金历史投资数据进行数量分析并以定性与定量综合分析而得出结论、为投资者消除迷雾正是基金评价行业的意义所在。
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基金业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蓬勃发展并在短期内迅速成长。随着基金品种的多元化发展和基金市场总值的迅速膨胀,建立独立并具公信力的基金数据库和评价机构,已经成为中国新兴基金业和基金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基金评价业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1998年至1999年间,伴随中国公募基金业著名的“老十家”基金公司相继成立,一些投资咨询类的公司也开始参与基金评估工作。如深圳鹏元资信评估公司、康和理财顾问等都有开展早期的基金评级。
然而,与任何新生产业一样,早期的中国基金评价业带有市场初创时期特有的草莽气息,野蛮生长、鱼龙混杂。直到2001年6月,中国银河证券公司发起设立基金研究与评价中心,才首次打破国内专业基金评级机构的空白状态。
国内首个基金研究与评价中心
由中国银河证券公司发起
一定程度上,群雄逐鹿的基金评级市场正面促进了基金市场的繁荣,但也面临着评价缺乏公信力、标准紊乱、让投资者无所适从的问题。
2010年,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证券业协会确立首批10家机构获得基金评价资格。基金评级机构“正规军”的出炉意味着国内的基金评级工作开始进入有序治理阶段。
监管要求的提升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让基金评价行业翻开了新的篇章。近年来,公募基金内部的基金评价力量也在慢慢崛起,特别是FOF的推出,使得基金公司内部也存在对全市场基金评价的需求。目前,已经发行或正在筹备FOF产品的基金公司多数已经成立资产配置部门,开始跟踪和评价市场上基金的业绩波动与特征,为FOF投资构建底层的基金组合。未来,也许基金公司内部评价体系将成为基金评价市场的重要支流。
我们看到,基金评价机构受益于中国公募基金快速成长所赋予的时代发展机遇。全面、客观、中肯的评价机制和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是确保市场上各方投资力量能够“投”其所好、各得其所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市场效率、维护市场稳定和促进市场繁荣的一个必要前提。
一、发轫之初
2000年8月,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现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基金评价业务负责人胡立峰回忆,当时基金行业还处于从不规范到规范发展的起始阶段,也是摸索的阶段,从发行情况来看,1998-1999年封闭式基金共发行19只,2000年无一基金发行。但银河证券成立时,公司领导就非常看好中国基金行业的发展前途,决定组建基金研究中心,配备专职研究人员,跟踪基金行业发展态势,开展基金研究与基金评价工作。
2001年6月12日,经过半年多的筹备,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基金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同年,华安基金发行了首只开放式基金,募集份额达到50亿份,创历史新高,开启了开放式基金的时代。截至2018年6月末,公募基金的发展规模已达12.75万亿元。得益于具有前瞻性的决策,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也在基金评价江湖中树立了其王者地位。
而胡立峰个人对基金业的
胡立峰2002年银河证券总部工作
图片
《基金20年回报2万亿 亟需供给侧改革 》一文
就这样,青年胡立峰得到银河证券时任领导的赏识,被委以重任,与杜书明一起负责基金研究中心的组建工作。从2005年全面主持工作以来,胡立峰及其带领的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非常重视核心业务系统自主开发。2006年初,中心开发建设了“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评价资讯系统”,在基础数据、研究标准、业务规则、技术开发、研究模型、研究产品和应用展示等方面形成自主的一体化体系。2011年8月31日,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与基金评价服务专区正式对外发布。
可以看到,此时的银河证券已经规划好了自身的商业蓝图,开始有意识地为机构提供“专业、专属和定制化”的研究评价咨询服务,其基金研究与评价服务针对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机构划分为不同专区,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到2017年底,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商务运作已经非常成熟,其网站上开始公示基金研究中心标准化产品服务一览表。2018年,中心针对基金公司、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基金投资管理机构提供的基金评价服务全面收费。
目前,在专业领域充满激情的胡立峰还在行业内大力推荐银河证券基金研究团队打造的银河慧通系列APP,将其作为基金研究、基金评价及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的移动互联网工具进行推广,志在为用户提供专业基金内容与极致服务体验。
从很多方面看,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都打上了胡立峰个人的烙印,像范勇宏之于华夏基金、高良玉之于南方基金。事实上,作为细分子行业的基金评价行业,如胡立峰这样从业时间超过10年的“元老”数不出10人。2018年,中国基金业发展20周年论坛上,胡立峰荣获"中国基金业20周年杰出专业人士"奖。
二、抢滩中国
2003年,大名鼎鼎的国际基金评级权威机构Morningstar晨星抢滩中国。当年2月20日,晨星中国总部晨星资讯(深圳)有限公司成立。由于晨星的品牌被广大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所认知和信任,晨星甫一登陆中国,就引起广大投资人的
晨星公司成立于1984年,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基金评级机构。晨星公司于1985年首次推出基金评级,借助星级评价的方式,协助投资人更加简便地分析每只基金在同类基金中的过往业绩表现。1992年,晨星创立了基金投资风格箱,将基金细分为成长、价值、混合三种,每种又分为大盘、中盘、小盘,共计9个类别。1996年,晨星公司引入分类星级评价方法对基金进一步细分。2002年,晨星公司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良,启用新的星级评价方法,基金分类数量增加且更加细化,同时启用期望效用理论来衡量基金风险调整后收益,更加注重反映基金资产的下行波动。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总监王蕊将晨星(中国)的定位生动地概括为“传教士”。王蕊2005年入职晨星(中国)至今,感受最深的是:晨星自始至终在做同一件事,那就是专注于评价业务本身,持续为投资者提供简单、好用的投资分析工具。
“晨星基金评价从创立以来,对自己的定位就是投资者的‘WATCHDOG’,看门人,以建立全面、前瞻性的产品评价体系并引导投资者
晨星基金奖颁奖典礼掠影
图片
晨星当时瞄准中国市场时,做出的设想是让晨星成为中国基金最可靠、准确和全面的数据资料库,帮助中国基金业引进成熟的行业标准、操作流程、以及其他有助于市场发育和行业成长的策略和方法,也希望作为国际知名品牌的“晨星”也同样成为中国投资大众所熟悉、所信任的品牌。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评价机构,晨星公司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基金行业研究逻辑。从微观层面,进入投资者大众视野的晨星星级评价就是做的用简单而直观的方式向个人投资者展现基金过往风险调整后收益的事,为他们评价和挑选基金提供最基本的参考和指导。随着基金行业的发展与投资者经验的丰富,晨星还在构建定性评价体系,旨在透过业绩现象探寻基金背后的投资管理能力,帮助投资者从中长期角度判断哪些基金值得长期投资。
中观层面上,晨星于2004年8月在美国推出基金公司信托责任评价(Stewardship Grades),至今已经坚持14年,旨在帮助投资者直接了解哪些基金公司是全行业中最优秀的,哪些基金公司时刻以持有者利益为重。晨星基金公司信托责任评价,从回报和风险等定量评价以外的角度,根据基金的营运方式、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董事会利益的一致性程度以及防范利益冲突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程度,对基金能否良好履行其信托责任进行定性评价。
最后,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晨星致力于全球投资者环境的评价。晨星认为,长远来看,全球监管或市场一体化是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基金互通互联制度安排使不同市场的投资者相互连接,投资市场的纵深化、产品的多元化有助于投资者实现全球资产配置的目标,中国的基金业也正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向国际化发展。自2009年开始,晨星研究北美、欧洲、亚洲及非洲等共25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进行基金投资时的体验,评估的范畴包括监管机构的架构以及法规的有效性、基金税赋、基金披露的透明度、基金销售机构的行为、媒体的角色与作用。2017年的结果显示没有市场获得最低评级,且超过一半的市场总评级为中等,表明在全球化、监管加强和业界实践最佳原则的背景下,多个市场的投资者体验得到广泛改善。其中,中国基金行业最具有吸引力的是完善健全的法律框架和制度规范、相对全面而综合的信息披露,而在持续降低基金运营费率、全面停用佣金制度以及以独立财务顾问为主要销售渠道方面,中国公募基金行业仍有继续探索的空间。
从盈利模式来说,晨星有专注评价领域的底气。实际上,晨星赖以起家的业务虽然是基金评价,但它并非单纯的基金评级公司。晨星公司拥有业内最完整、最强大、最权威的数据库,几乎覆盖了全球所有主要的资本市场,提供的投资数据超过500,000个项目,包括股票、基金、私募产品以及全球实时数据,为个人投资者及机构投资者提供最及时最有价值的相关信息。2005年,晨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其后的2006年,晨星收购了著名的资产配置管理公司Ibbotson Associates,取得投资管理牌照,实现了资产配置与基金研究的结合。2016年,晨星收购全球数据研究机构Pitchbook的私募股权数据,实现了公募到私募数据业务的拓展。目前,晨星的盈利来自于全球数据提供、投资分析软件及理财规划软件及服务,为个人投资者、投资顾问、基金管理公司、退休计划发起机构及私募领域的机构投资者提供基金、股票的分析及评级。晨星亦提供投资管理及顾问服务。截至2017年9月30日,Morningstar所管理以及给予投资建议的资产约2,200亿美元。
三、入场与出局
银河与晨星是中国基金评价市场中最早进入并逐渐成为行业典范的代表企业。其实在行业格局形成之前,21世纪最初的几年间,经历了零星发展阶段后的第三方基金评级机构逐渐增多,群雄逐鹿,硝烟四起。
2001年,海通证券研究所基金研究团队就组织专人开展基金研究工作。根据已有资料,天相投顾及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几乎也在同一时间进行基金评价和研究领域的试水。
2003年3月17日,中信证券正式对外发布中信基金评级系统,首次在《中国证券报》上公开发表基金评级报告。但中信证券并非独立的评级机构;而且作为国内大型券商,中信证券与基金公司也存在利益关系,并不能满足基金评级机构的独立性要求。
2003年5月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融工程实验室初步完成睿信基金评级系统,公布了中国第一份独立第三方的基金评级报告——《中国基金排行榜》。但睿信评级在使用统计数据时没有采用国际通用的全球投资绩效表现标准GIPS全称(Global Investment Performance Standard),并且睿信在后面几年的发展中不尽如人意。
中国第一份独立第三方基金评级报告
——《中国基金排行榜》
资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融实验室睿信基金评级研究组
2005年,隶属于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的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开始从事基金评价业务研究。
与此同时,各种媒体杂志、网站争相推出基金评价,如《证券时报》基金评价、《Value》杂志评级、和讯网评级、东方财富网评级、基金买卖网赛先生评级、爱基网同花顺基金评级等等。各大券商也相继推出的基金评级,连科研机构也作为第三方大步加入基金评级行列。
2009年,上海证券引进“上海市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美国金融学博士王毅与公司骨干李艳协同建立并完善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体系。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还从当时的“业界前辈”中挖掘人才,现上海证券创新发展总部总经理,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负责人刘亦千即来自天相投金融创新部。
2010年5月18日,经过中国证券业协会专家评估组的评估,向中国证监会备案,最终确立首批10家机构获得基金评价资格。10家“正规军”中,第一类为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独立基金评价机构,分别是晨星资讯(深圳)有限公司、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和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第二类则是证券公司,分别是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此外,中国证券报社、上海证券报社和深圳证券时报社成为“正规军”中的媒体军团,此三家媒体还获得了开展基金评奖业务资格。
自此,基金评价业的江湖格局初定。协会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基金代销机构在第一批基金评价机构名单公布之日起一个月以内,撤换公司网站已经公开引用的名单之外的机构所发布的基金评价结果,停止印发含有名单之外的机构评价结果的宣传材料。
四、评价江湖的派系之争
尽管晨星在2003年进入中国时确实重点考虑过怎么实施和推进经营运作以及分析研究的本土化进程,以避免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在如今的基金评价江湖中,晨星仍然可谓一个独特的存在。
以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为广泛引用的评价体系的银河证券基金评价体系为例,其掌门人胡立峰曾公开表示银河证券基金评价中心最大的优势是分类。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分类方法属于“事前法”,这主要是指依据基金契约或基金合同来确定基金的类别。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按照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方向、投资范围、投资方法、业绩比较基准和基金风险收益特征等对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进行分类,并制定《中国银河证券公募基金分类体系》。该分类体系从2001年开始推出,是我国最早的基金分类体系,经过数次优化和升级,该体系已经成为国内基金分类的主要标准之一。事实上,基金的排名也是基于这种分类的,而国内最早的基金业绩排名也是出于银河。
不仅是银河,2010年获得资格的7家基金评价机构中,6家基金评价机构采取的都是事前分类方法(上海证券以事前分类为主、对招募说明书中没有明确说明投资比例的基金采取事后分类的方法)为辅。晨星(中国)则延续自己国际化基因,其基金星级的评定主要采取事后分类的方法。晨星始终认为,事后法才是真正以基金投资组合实际状况为依据对基金进行的类别划分。“事后分类的优势是可以和基金实际资产配置状况一一匹配,仅仅按照契约分类就做不到这一点。另外,伴随全球基金市场的互联互通,与全球一致性的基金分类与评价有助于产品之间的比较,其优势也在逐步体现。”这是晨星(中国)基金研究总监王蕊的意见。
晨星(中国)在基金评奖业务上也是独树一帜。晨星(中国)针对中国市场超5000只的“海量”公募基金,每年只评出五个奖项,分别是激进配置型年度基金奖、混合型年度基金奖、激进债券型年度基金奖、普通债券型年度基金奖及纯债型年度基金奖。晨星年度基金奖是晨星基金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享有盛誉多年,加之奖项极其稀少,含金量极高。事实上,晨星在美国的本土奖项更少,每年三个奖项,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简单,珍贵。归其原因,晨星成立至今,始终想得很清楚要做什么,评奖只是其大的评价体系中的一环。评奖的目的是优中选优,对当年度业绩最突出而历史业绩也表现稳定的优秀基金管理人以肯定,并为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选择提供参考,同时也希望向投资人传递晨星评价基金的主要思路。
派系不同,未必优劣之分,但这种区别是对国内外基金评级机构的评估框架、运营机制以及研究逻辑的一种映射。晨星(中国)作为最具有影响力并为全球基金评级提供参照的国际评级公司的代表,在评级业务上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王蕊提供的一张晨星解决方案图中,在基金研究的工具领域,晨星将排名、评价、量化、质化四个概念进行两两组合,清晰地向投资者展示了不同工具的应用场景以及这些工具的演变规律。
晨星基金打分卡从定量的角度出发,旨在对基金进行综合分值的排序,为投资者筛选优质基金提供良好依据;晨星定性评价从质化角度对单一基金进行金牌、银牌、铜牌、中性和负面的评价,目的在于帮助投资者认识一只基金的基本面,并从一个是否能够在完整周期战胜市场的角度给出分析师的意见。而量化与评价的结合体现了晨星定量评价的精髓,其通过大数据以及机器学习的方式,将定性评价背后的数据逻辑量化,实现对基金业绩前瞻的判断的同时也实现了全市场基金的覆盖。相比而言,国内的基金评价暂时还主要体现在定量的角度,尚没有深入地进行定性评价系统的构建。
基金评价是小而精的细分行业,却也是与基金业共生的重要行业。中国基金市场在20年间浓缩了海外成熟市场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发展成为制度最健全、运作最规范、信托关系履行最彻底的资产管理业务形态,中国的基金评价机构得益于也贡献于这一伟大的进程。
王玥,现就职于某公募基金公司,前财经媒体人。
参考资料:
Christine Benz:Morningstar Guide to Mutual Funds: Five-Star Strategies for Success, 2nd Edition 《晨星共同基金指南:成功的五星策略》
闻群:《美国共同基金发展趋势及中美对比》
1.公募基金史话 | 基金诞生的前后
2.公募基金史话 | 第一批公募基金
3.公募基金史话 | 初期的基金投资
4.公募基金史话 | 第一次大牛市
5.公募基金史话 | 第二次大牛市
6.公募基金史话 | 基金法与监管变革
7.公募基金史话 |销售渠道:变与不变
图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