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基金会员工主要做什么

jijinwang
支持中国扶贫基金会🇨🇳
​奉献自己的一点爱心~

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导致部分国家经济衰退,民众失业。彼时的于舟子在一家外资银行的北京分行担任副总裁,她开始反思金融衍生品对社会的意义,并且思考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经历了几年的考量和准备,终于,在2012年,她辞掉了银行的工作,踏进了公益圈。

经过一年多的转型迷茫期,于舟子在2014年加入了中国扶贫基金会,成为教育公益项目——『加油未来』的负责人,并负责这个项目至今。这让她成为中国扶贫基金会里,为数不多的7年没有换过岗位的员工。

从金融高管到教育公益项目的负责人,于舟子完成的不仅仅是职业的转型,更是人生意义的升华。

重新定义

人生下一站

01

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留学于荷兰蒂尔堡大学,一个是国内顶尖的商学院,一个是欧洲顶尖高等学府。2004年,23岁的于舟子学成归国,理所应当地任职于金融行业。足够努力的她,从金融衍生品主任到副总裁,仅用了四年的时间。

2008年,金融危机呼啸而过,席卷了不少国家,导致失业人数骤增,许多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金融衍生品的泛滥是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端坐在办公桌前的于舟子开始反思金融衍生品的意义及其对社会的价值,就是这突然的意识驱使着于舟子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从小到大,一直觉得什么好就做什么,从来没有想过我自己内心想做什么。』

这一次,她要找回自己,定义人生的下一站。

华丽转身

闯进公益圈

02

于舟子说,因为母亲一直从事教育,从小耳濡目染,自己对教育很感兴趣。她回忆道,父亲曾带自己去乡村小学进行过捐赠,『我其实挺想知道支教是怎样一种体验』,于是,于舟子萌生了往公益行业发展的想法。

2012年,于舟子的想法实现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经朋友介绍去一家助学的基金会担任副秘书长。她把极大的热情倾注到了那些高中毕业刚上大学的贫苦家庭的孩子身上,并迫切想改变点什么事情,甚至想改变这些孩子的人生。但不久之后,她意识到自己是错误的,公益是要发现受益人真正的需求,而不是从自我出发去改变对方。公益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需要大量的学习。

为了有更大的学习空间,于舟子离开了这家基金会。又经朋友介绍,她来到了一家知名的基金会,然而这次,她已经不是『领导』了,当的是『管理培训生』,轮岗各社会企业、项目部门实践学习公益创新思维、项目管理经验。朋友都笑她,职位越做越低。

尽管如此,于舟子还是认为,相比上一家机构,自己学到了更多公益相关的知识,特别是对社会企业的认知和公益项目的理解。这是自己最大的收益。

从金融高管到基金会副秘书长再到管培生,于舟子的职位确实越做越低,但却是人生赛道上的华丽转身,为她接下来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大显身手打下了基础。

『加油未来』

承担起责任

03

2014年,于舟子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了中国扶贫基金会。

至于为何选择了中国扶贫基金会,于舟子回忆道:『起初我也有点纠结,但领导特别有激情地向我描述了一个新的综合教育项目,我深受打动。』这个新项目就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发展型教育公益项目——加油未来。

加油未来项目关注乡村儿童全面发展,推动乡村教育整体提升。项目通过引入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课程助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通过打造学习空间支持课程在安全舒适的环境开展,通过组织培训、搭建交流平台和提供校长基金激发校长与教师的内生动力和创新力,通过加油关爱引导学生感受并分享爱;项目以县为单位,在一定比例乡村小学持续开展6-8年,通过项目学校和项目县示范作用,推动当地教育的改变和乡村教育的整体提升。

截至2020年底,该项目累计筹集善款9645.18万元,惠及威宁县、镇雄县、会泽县、赫章县、广南县、印江县、茂县、隆林县8个项目县的242所项目学校,项目受益学生人数为84819人(包含转学与升学学生),受益教师人数为3726人。

与基金会以往的一次性捐赠项目不同,“加油未来”是一个发展型项目,在每一个项目县的周期长达6至8年,与当地政府、学校保持着强联系。在最初的拓荒阶段,项目县教育局派了两名工作人员协助于舟子和同事,但项目推进并不顺利,于舟子意识到,工作方式和节奏的不同倒在其次,工作人员的动力才是关键,而从上往下派的方式很难解决这一点,于是她转变策略,从下往上派。从农村小学抽调对公益、对教育有热情的一线老师到教育局,组成专人办公室,“哪怕这个老师只是为了在县城工作,也可以解决积极性的问题。”实践证明,这种策略是明智的,其他县的项目办公室也采取了这种形式。

2014-2016年,是“加油未来”项目落地发芽的2年,彼时项目团队只有2个人,整个公益行业内发展型项目不多,缺乏可参考的项目模式和标准。公益新人于舟子在领导的指导下,搭建起了县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办公室、县级政策保障、教师激励等覆盖全方位的项目模式,让项目可以扎实地落地。于舟子对第一个项目县威宁感触最深。她跋山涉水几乎跑遍了那里所有的农村完小,她和教育局领导、办公室、教管中心主任、项目学校校长、项目干事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建议,她熟悉大山深处每一个项目学校的位置,甚至自己开车穿梭于项目学校间。由于频繁、长期出差威宁,每次回基金会,当时的门卫甚至会因为不认识她把她拦下。

2016-2019年,是项目的快速成长期,加油未来项目一开始是基金会品牌项目的落地集合,但后续怎么更好地搭建项目框架,如何支持6-8年的规划,于舟子在项目设计方面花足了精力。她不断磨合内部合作模式,拓展外部资源,集合行业内优秀项目,落地项目区,为乡村孩子带去优质课堂。与此同时,项目团队注重项目成果呈现和效果反馈,邀请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对项目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追踪评估。做专业和有效的公益,一直是她的信念。

这段时期,随着项目规模的增长,项目县逐渐增多,项目团队也逐渐建立起来,这支团队,不仅包括基金会的同事,也包括着项目区背景迥异的办公室团队,这时候,她在商业领域的管理经验也得到了发挥。监测的同事曾经给予评价,加油未来的项目区团队,总是洋溢着激情和热情。

校长和教育部门领导的正常更换也给这个项目的可持续性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对此,于舟子感触颇深。“换了校长,可能他对你的这种理念不重视,这就很难继续推进下去。”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于舟子越来越重视维护政府关系,从教育局长到县级领导甚至到市里有关部门,她都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全面升级

迎接乡村振兴

04

至今,于舟子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已有7年,七年间她始终如一地负责“加油未来”项目,实现了自身职业的转型升级,也推动着项目的全面升级。其中的付出不言而喻。

未来,中国扶贫基金会将聚焦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在基金会整体战略的驱动下,“加油未来”项目迎来了全面提升。2019下半年,在领导的指导下,于舟子和团队,调研不断变化的项目区需求,结合项目评估结果,整合行业专家和机构资源,对加油未来项目进行了全面升级,迎接乡村振兴的到来。据于舟子介绍,升级版的加油未来项目减少硬件设施投入的比例,增强软性上的投入,并且更聚焦于社会情感、阅读和运动三大类。并注重激发校长和教师的内生动力和创新力,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县域教育整体提升。

2021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决定成立成都加油未来公益服务中心推动发展型教育项目,“加油未来”项目有了新的起点,于舟子也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完成了公益小白到公益专业人士的转型,她和“加油未来”都已经准备好,为中国扶贫基金会教育项目再次引领开启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