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只正在发行的新基金,在宣传资料里,基金经理张帆所有基金任职年化均超25%,两只任职回报超100%,50万持有人追随。这样看来,买他没错。
但财说得明白喜欢不看宣传看实际资料,大家一起分析吧。
首先我们看一看“任职期内年化25%”,连股神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也没达到20%,他是怎么做到的?原来他最早开始管理的基金是华夏经济转型,任期也不过三年半累计回报130%,时间短,才创造了这样的高收益率。
同时还需要注意,这一只基金在早期只是跟随管理,从2018年7月开始才是独立管理,独立管理的两年里累计涨幅80%。
再来看一看两只超过100%回报的基金,上面所说的华夏经济转型是一只(独立管理期间只有80%),另一只基金华夏科技创新,一年半的时间增长107%,但还有一只同样一年半的基金,华夏科技成长只是上涨80%。
这样的业绩算不算好呢?我们需要横向对比。华夏经济转型,在他独立管理的2019年里,上涨41%,而同年基金的平均涨幅35%,似乎并不算特别优秀。进入2020年,这一只基金已经上涨55%,远超平均29%的涨幅,今年的表现是不错的。
借着科技这一波,涨起来的基金不少,但这位经理还没经过熊市,不知未来控制回撤如何。
你买吗?
一:华夏基金经理蔡向阳
王海雄:吉林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海南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报单员、证券总部总经理助理、海口证券营业部总经理,金元证券海口营业部总经理、投资管理总部总经理、公司副总裁等。2010年12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黄立图:6年证券投资管理从业年限;中山大学金融学硕士;2008年9月至2011年4月,曾任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等。2011年4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等。
李冬卉:2006年2月至2010年11月,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项目经理、资产管理部研究员等。2010年11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员、投资经理等。
蔡向阳先生:中国农业大学金融学硕士,8年证券投资管理从业年限,2006年3月至2007年10月,任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等。2007年10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投资经理等。
这也是继华夏回报“熊市王牌基金经理”颜正华之后另一位转投私募的基金经理。
2009年,在离职的公募基金经理中,有一部分选择去了私募基金或者是去筹办自己的私募基金。原泰达荷银稳定基金经理李泽刚、原华夏优势增长基金经理张益驰、原华夏回报基金经理颜正华、原长盛基金同益基金经理许彤都选择了这条路。
二:华夏基金经理死因
朱爱林,经济学博士,美国密苏里大学MBA。证券从业经历7年。历任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投资经营管理部总经理助理、投资管理中心高级投资组合经理。2001年起任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债券基金经理。三:华夏基金经理排名
在资产管理行业,往往准则是“吨位决定地位”。
目前基金行业正走向“大基金”时代,头部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越来越多,百亿基金经理数量已经非常庞大,涌现出一批“地位高企”的基金经理,这些人的持仓对市场影响越来越重要。
随着基金2021年二季报披露,所揭示出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目前管理规模超千亿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达到2位,更有55位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300亿,而资金越来越多的涌向具备知名度的基金经理,这成为基金行业历史上罕见的现象级事件。
不过,今年市场震荡之下,“大块头”基金的业绩明显不如规模较小、风格灵活的基金,如何激活“大块头”的“大能量”正考验着基金行业。投资者选择基金经理布局之际,需要理性,不要盲目从过往业绩来追捧基金经理。
这55人管了2.65万亿主动权益基金
“决定”A股投资风向
因过去两年的基金“好收成”——业绩燃爆引发投资者追捧、新基金爆款不断,这让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出现较大变化,不仅“百亿级”基金经理纷纷涌现,更出现明显的“头部效应”,顶端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越来越大。
按照WIND资讯数据统计,在2019年底管理百亿级资金的权益类基金经理(含擅长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两类,股票型含指数型),当时达到113位,而2020年6月底这一数据达到159位。
到今年一季度末,擅长混合型和股票型两类的基金经理中(含指数型基金),有高达255位进入“百亿俱乐部”。在今年二季度末,这一数据更是高达289人,显然这一俱乐部的人数在快速攀升。
若仅看主动权益基金,目前管理规模超300亿的基金经理达到55位,合计管理规模已经超过2.65万亿。相较今年二季度末主动权益基金6.5万亿的总规模,占比超四成。这也意味着,这些基金经理在市场上具有极高话语权,头部基金经理对个股的定价权持续提升。
其中易方达张坤以管理4只基金规模达到1344.79亿位列行业首位,管理规模较一季度末增加13.7亿元。景顺长城基金刘彦春管理规模达到1163.01亿元,较一季度末1015.8亿元一口气又差不多增加了150亿,目前位居第二。而中欧基金葛兰在二季度所管理规模一口气增加了143亿,目前整体管理规模达到848.54亿元,位居第三。
此外,广发基金刘格崧、兴证全球谢治宇、汇添富基金胡昕炜所管理规模位居700亿至800亿区间,分别为755.79亿、739.2亿、722.03亿。
汇添富杨瑨、中欧周应波、兴证全球董承非、前海开源曲扬、易方达萧楠、易方达冯波、华夏基金蔡向阳、招商基金王景、汇添富刘江等管理规模也超过550亿。
从基金公司来看,这些三百亿级别以上的基金经理仍然主要分布在易方达、广发、汇添富、嘉实、兴证全球、中欧、银华等实力强劲的头部基金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年行业趋势是增量资金涌向这些知名基金经理。数据显示,在纳入统计的1742位权益类基金经理中,高达52.67%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在20亿元以下,和“百亿俱乐部”形成鲜明对比。
一方面,知名基金经理依靠亮眼业绩、个人号召力吸金增量资金源源不断流入其管理的老产品和新发基金。另一方面,在政策支持、财富效应突出等因素加持下,主动权益基金是公募持续发力布局的重头戏。
目前各大基金公司还在积极布局主动权益基金,若按照目前速度进一步发展,“百亿俱乐部”将持续扩容。
目前管理规模超千亿的非货基金经理
达到四位
一位基金经理所管理规模破千亿,曾一度是基金行业的一个梦想,而目前已经不断出现。
Wind资讯数据显示,剔除掉货币基金,目前管理规模超过千亿的基金经理(非货币基金)达到四位,分别为易方达张清华、张坤,华夏张弘弢,以及景顺长城的刘彦春。
张清华拥有14年投研经验、9年投资经验,其投资风格主要是通过资产配置来进行,信奉不追求大风险,尽量无差错来进行投资,积小胜来换取大胜。他擅长偏债混合,更追求绝对收益,因为管理基金业绩出色也成为市场顶流基金经理之一。
其实张清华在一季度所管理规模1557.45亿元,显然在二季度之内这一规模又增加了156.4亿。
同样是易方达的张坤,也被称为“公募基金行业一哥”,是首位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规模超千亿的基金经理,目前所管理的规模在所有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中也位居第一。
此次二季报中,张坤在报告中也袒露心声,不断反思自己的投资,也值得投资者去看一看。
华夏基金在的指数投资上在行业内位居领先地位,张弘弢目前管理指数基金较多,他2000年加入华夏基金,目前管理9只基金,其中有华夏沪深300ETF及其联接基金、华夏上证50ETF、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及其联接基金等,还管理华夏网购精选等基金。
被市场成为“春春”的刘彦春是市场上绝对的顶流基金经理,他用中长期优秀业绩证明自己实力,也因此在一季度末成为行业极少的管理规模破千亿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而在二季度他管理规模继续上升,达到1163亿元。
顶流基金经理的重仓股
Wind统计做了一些知名基金经理的重仓股,也值得投资者看一看。
张坤:二季末重仓贵州茅台、五粮液、香港交易所等
刘彦春:重仓中国中免、五粮液、贵州茅台
葛兰:重仓爱尔眼科、药明康德、通策医疗
刘格菘:重仓隆基股份、亿纬锂能、京东方A
谢治宇:海尔智家、海康威视、平安银行
胡昕炜:重仓山西汾酒、李宁、五粮液
董承非:重仓三安光电、紫金矿业、海康威视
曲扬:重仓宁德时代、贵州茅台、中国中免
理性看待基金经理“明星效应”
当下信息流动非常迅速,在互联网时代,很容易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资金迅速向有长期业绩的基金经理及头部公司集中。不少人士认为,目前主动权益基金发展上“大基金”正成为趋势。
未来随着绩优基金收益表现优异带来的投资体验提升,投资者粘性将愈发凸显,绩优基金经理的集中度也将有所提升。而未来还将不断出现资金涌现明星基金经理,从而形成“爆款”现象。
这是因为第一、随着投资者投资理念逐渐成熟,向价值化、基本面方向转变,他们会更愿意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机构管理;第二、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从公募基金的长期业绩来看,优秀基金的业绩表现亮眼,因此投资者对机构的投资能力认同也越来越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这一行情就是“大巨头”难以起舞,不少规模较大的明星基金经理管理产品业绩平淡。这有市场的原因,也和基金规模过大调仓成本高企有关,在行业高速发展过程中,确实出现了这一问题。不管是基金经理还是基金公司,都需要逐步提升,使得研究投资能力和规模相匹配。
投资者也需要更为理性,要注意基金经理能力圈和目前市场环境、以及他管理规模相匹配,不要盲目去布局某位“基金大佬”等。
同时,基金公司也应该从投资者利益出发,从长期出发,不要盲目追求规模,要重视投资者教育,为投资者输出正确的投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