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从市场对美联储后期加息预期角度看,联邦基金利率期货银行的6月、7月和9月加息概率,自5月初美联储会议之后小幅下降。但从绝对水平上看,6月和7月加息50BP的概率略超过和接近100%(超过意味着加息幅度可能大于50BP),但对美联储9月加息的幅度预期仍有较大不确定性。我们预计6月加息50BP较为确定。7月会议(7月27日)前BLS将公布6月CPI(美联储也可能通过内部渠道从BEA获得6月PCE),这将对美联储7月加息节奏产生影响。而到9月将面临7月和8月通胀数据以及就业数据,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因此目前来看9月加息幅度的不确定性最高(我们目前认为9月加息25BP可能性大于50BP)。一但美联储放慢加息步伐,三季度中后期主要资产面临的估值风险都要缓和。但伴随高利率的衰退风险将影响市场,美股下行趋势或仍难以扭转,但逻辑从估值风险转向业绩风险。国内市场可能将受到美股情绪传染的负面影响,但是中美市场相对独立,国内经济幅度或带动国内市场业绩修复,因此分子驱动的逻辑下,内盘再度大幅调整的风险有限。如果经济修复情况较好则可能带动反弹。商品市场伴随国内外增长逻辑切换,仅从宏观需求来看,前期能源强于金属的情况或将转换,工业金属面临环境将好于能源。
作为同业拆借市场的最大的参加者,美联储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调节同业拆借利率的能力的,因为它能够调节的只是自己的拆借利率,所以能够决定整个市场的联邦基金利率。其作用机制应该是这样的,美联储降低其拆借利率,商业银行之间的拆借就会转向商业银行与美联储之间,因为向美联储拆借的成本低,整个市场的拆借利率就将随之下降。如果美联储提高拆借利率,在市场资金比较短缺的情况下,联邦基金利率本身就承受上升的压力,所以它必然随着美联储的拆借利率一起上升。在市场资金比较宽松的情况下,美联储提高拆借利率,向美联储拆借的商业银行就会转向其它商业银行,听任美联储的拆借利率孤零零地“高处不胜寒”。但是,美联储可以在公开市场上抛出国债,吸纳商业银行过剩的超额准备,造成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紧张,迫使联邦基金利率与美联储的拆借利率同步上升。因为,美联储有这样干预市场利率的能力,其反复多次的操作,就会形成合理的市场预期,只要美联储提高自己的拆借利率,整个市场就会闻风而动,进而美联储能够直接宣布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动,至于美联储是否要辅之以其它操作手段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相比较而言,再贴现率的变动只能影响那些要求和符合再贴现资格的商业银行,再通过它们的超额准备余额影响同业拆借利率,因为能够获得再贴现资金的商业银行有限,且从理论上讲,这些资金不能拆出牟利,这就阻断了再贴现率下降的扩张性效应。同样再贴现率的上升,还款的商业银行未必很多,商业银行超额准备的紧张也比较有限,其紧缩性效应也难以完全作用到位。在这个意义上,美联储运用再贴现率不免有些隔靴搔痒,远不及调节联邦基金利率那样直接有效。这就给我国以重要的启示,完善我国中央银行对同业拆借利率的干预、调节乃至决定,在调控,而不是稳定金融的意义上,甚至比发展再贴现还要重要。
是以美国30天期500万美元的联邦基金为标的物的利率期货合约,它反映的是市场对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期。合约的价格是以100减去合约期内的平均联邦基金利率。例如,如果一个月期平均联邦金利率为5.0%,其1个月期价格将为95。交割价格为每日联邦基金利率的月平均值。
联邦基金期货合约的价格隐含了市场对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期。假设联邦基金利率目前平均为5.5%,下个月的联邦基金期货合约交易于94.46。这个价格意味着下个月的平均联邦基金利率为5.54%。
属于金融期货的一种,是一种高级的金融衍生工具。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金融市场不稳定的背景下,为满足投资者规避利率风险的需求而产生的。美国当时先后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通胀日趋严重,利率波动频繁。固定利率国债的持有者对风险管理和债券保值的强烈需求,使得具备套期保值功能的国债期货应运而生。
期货交易是一种复杂的交易方式,它具有以下不同于现货交易的主要特点:
⒈国债期货交易不牵涉到债券所有权的转移,只是转移与这种所有权有关的价格变化的风险。
⒉国债期货交易必须在指定的交易场所进行。期货交易市场以公开化和自由化为宗旨,禁止场外交易和私下对冲。
⒊所有的国债期货合同都是标准化合同。国债期货交易实行保证金制度,是一种杠杆交易。
⒋国债期货交易实行无负债的每日结算制度。
⒌国债期货交易一般较少发生实物交割现象。
一:美国联邦基金利率
1、美联储加息所指的利率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也就睡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隔夜拆借利率。
2、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
3、如果美联储提高拆借利率,在市场资金比较短缺的情况下,联邦基金利率本身就承受上升的压力,所以它必然随着美联储的拆借利率一起上升。在市场资金比较宽松的情况下,美联储提高拆借利率,向美联储拆借的商业银行就会转向其它商业银行,美联储需要在公开市场上抛出国债,吸纳商业银行过剩的超额准备,造成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紧张,迫使联邦基金利率与美联储的拆借利率同步上升
二: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隔夜拆借利率。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尽管,对联邦基金利率和再贴现率的调节都是由美联储宣布的,但是,其方式则有行政规定和市场作用之分,其调控效果也有高低快捷等差别,这也许正是联邦基金利率逐渐取代再贴现率、发挥调节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作为同业拆借市场的最大的参加者,美联储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调节同业拆借利率的能力的,因为它能够调节的只是自己的拆借利率,所以能够决定整个市场的联邦基金利率。其作用机制应该是这样的,美联储降低其拆借利率,商业银行之间的拆借就会转向商业银行与美联储之间,因为向美联储拆借的成本低,整个市场的拆借利率就将随之下降。如果美联储提高拆借利率,在市场资金比较短缺的情况下,联邦基金利率本身就承受上升的压力,所以它必然随着美联储的拆借利率一起上升。在市场资金比较宽松的情况下,美联储提高拆借利率,向美联储拆借的商业银行就会转向其它商业银行,听任美联储的拆借利率孤零零地“高处不胜寒”。但是,美联储可以在公开市场上抛出国债,吸纳商业银行过剩的超额准备,造成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紧张,迫使联邦基金利率与美联储的拆借利率同步上升。因为,美联储有这样干预市场利率的能力,其反复多次的操作,就会形成合理的市场预期,只要美联储提高自己的拆借利率,整个市场就会闻风而动,进而美联储能够直接宣布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动,至于美联储是否要辅之以其它操作手段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相比较而言,再贴现率的变动只能影响那些要求和符合再贴现资格的商业银行,再通过它们的超额准备余额影响同业拆借利率,因为能够获得再贴现资金的商业银行有限,且从理论上讲,这些资金不能拆出牟利,这就阻断了再贴现率下降的扩张性效应。同样再贴现率的上升,还款的商业银行未必很多,商业银行超额准备的紧张也比较有限,其紧缩性效应也难以完全作用到位。在这个意义上,美联储运用再贴现率不免有些隔靴搔痒,远不及调节联邦基金利率那样直接有效。这就给我国以重要的启示,完善我国中央银行对同业拆借利率的干预、调节乃至决定,在调控,而不是稳定金融的意义上,甚至比发展再贴现还要重要。
三:联邦基金利率名词解释
新华社快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6日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零至0.25%之间,并表示“很快加息将是适当的”。
四:联邦基金利率期货
对此了解不多,以下仅供参考。是以美国30天期500万美元的联邦基金为标的物的利率期货合约,它反映的是市场对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期。合约的价格是以100减去合约期内的平均联邦基金利率。例如,如果一个月期平均联邦金利率为5.0%,其1个月期价格将为95。交割价格为每日联邦基金利率的月平均值。
联邦基金期货合约的价格隐含了市场对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期。假设联邦基金利率目前平均为5.5%,下个月的联邦基金期货合约交易于94.46。这个价格意味着下个月的平均联邦基金利率为5.54%。
属于金融期货的一种,是一种高级的金融衍生工具。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金融市场不稳定的背景下,为满足投资者规避利率风险的需求而产生的。美国当时先后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通胀日趋严重,利率波动频繁。固定利率国债的持有者对风险管理和债券保值的强烈需求,使得具备套期保值功能的国债期货应运而生。
期货交易是一种复杂的交易方式,它具有以下不同于现货交易的主要特点:
⒈国债期货交易不牵涉到债券所有权的转移,只是转移与这种所有权有关的价格变化的风险。
⒉国债期货交易必须在指定的交易场所进行。期货交易市场以公开化和自由化为宗旨,禁止场外交易和私下对冲。
⒊所有的国债期货合同都是标准化合同。国债期货交易实行保证金制度,是一种杠杆交易。
⒋国债期货交易实行无负债的每日结算制度。
⒌国债期货交易一般较少发生实物交割现象。
五:联邦基金利率是什么意思
联邦基金是指美国的商业银行存放在联邦储备银行的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及超过准备金要求的资金。这些资金可以借给其他成员银行,以满足他们对短期准备金的需求。Lightson联邦基金由超额准备金加上票据交换轧差的盈余所组成。会员银行由于存款余额时常变化,其准备金或有盈余或有不足,不足行可以拆入联邦基金以补足准备金额度或用于票据交换轧差,其方式是通过联储帐户相互划拨,利息的支付在约定的时间内汇总清算或随时利随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