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调整后,市盈率和市净率等估值指标都发生了变化,原来的评估体系将失去意义,投资者需要重新进行评估,做出选择!
1、基金中的净值通俗的讲是什么意思?
基金的买入价如1元、2元,是基金一份的价格,是单位净值;相对应的还有累计净值,指的是基金从成立以来收益的总和,等于 单位净值+累计分红;新基金发行的起始价是1元,共赚了30%,累计净值成了1.3,中间不分红的话单位净值也是1.3,累计净值-1就是基金成立以来的实际收益;
分红就是将赚的钱先分给大家,赚了30%,分红15%,那单位净值成了1.15,在选基金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看单位净值,还要看累计净值。
净值只能说明基金的过去,不能代表未来,所以只能作为选基金的一个参考。
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吧!
就是你去市场上买东西,这个商品的价格。
今天我们不妨就以指数基金为例:
买入ETF就是买入该指数下的一揽子股票,那ETF的净值应该是股票价格的加权平均,但ETF还有运作费。
运作费由管理费、托管费、指数授权费等组成。管理费是指基金公司管理基金产品收取的费用,收费方是基金公司;托管费是指基金公司替基金产品所属托管银行收取的托管费用,收费方为托管银行;指数授权费是支付指数开发公司的授权费用,ETF为万分之三。
管理费和托管费在每日公告的净值中已经扣除,是一种隐性费用,换句话说买卖ETF是无法直观地看到这笔费用支出,属于产品的隐性费用,由投资人共同承担。
所以准确来讲ETF的净值:就是股票价格的加权平均值与ETF的运作费的差值,而评判优秀的ETF的一个标准就是低运作费,现在大部分ETF运作费都在0.6%-0.2%。
价值投资最重要的是懂得识别并确认其股票的内在价值。价值投资重要的核心:股票的实际价格与其内在价值进行比较,低于就买入,高于就卖出。经济学说:“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而在ETF领域:“价格围绕净值波动”;所以通常情况下,ETF的净值(IOPV)与价格是如影随形的。ETF的净值对于投资者重要性不言而喻。
ETF折价与溢价
ETF在二级市场交易,ETF的价格是市场买卖双方根据供需来决定的,也就是实时的成交价格。正是因为这价格背后的这两层含义,ETF有了溢价和折价的概念。当ETF在二级市场的价格,高于ETF所持有的一揽子股票的净值时,ETF就有了溢价。而当ETF在二级市场的价格,低于基金的净值时,ETF就有了折价。溢价或者折价,其实反映的是市场对ETF未来的预期。
当同样的ETF 份额在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价格不一致的时候,套利交易随之产生,当出现溢价(买入价格高于基金净值),一级市场投资者就可以用股票换取ETF份额,在随之在二级市场抛售获利,当出现折价(买入价格低于基金净值),一级市场投资者就可以买入ETF份额换取股票,然后抛售股票获利,套利机制适合专业投资者,我们普通人无法企及,这样就导致一二级市场趋于平衡,也就是ETF的净值(IOPV)与价格趋于平衡。
人生若只如初见,你的一点则有缘,关注小甲,真诚感谢:第一时间分享股票,ETF基金,可转债热门资讯,一起走进投资财富人生
2、市盈率和市净率,哪种指标最能体现公司的估值高低?为什么?
公司估值,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是“艺术”与 “技术”的平衡。
投资人Dr.2曾说:
数学模型的意义是为了给我们一个大概的估值区间,而投资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有感觉的成分,也有耐心、运气、胆量和勇气,还要和人性的贪婪、恐惧、丑陋和自私做斗争。
其中,数学模型就是估值的“技术”部分,而博弈则是估值的“艺术”部分。
所以,虽然“评估公司的内在价值”是投资最重要的事情,但还真不是一个指标就能体现公司估值的高低。市盈率和市净率指标是很常用的指标,也是相对容易得到的指标,但也有一些局限性。
指标的计算逻辑
市盈率(PE)是市场广泛应用的一个指标,大概可以说:人人都知道PE。
市盈率PE的计算逻辑很简单:PE = 每股价格/每股盈利,体现的是股价相对于当前利润的溢价倍数。
基于PE对公司估值, 其实质是公司的价值相对于利润有多少溢价。
PE的倒数是股息收益率,也可以理解为投资回报率。理论上说,市盈率越高,股息收益率就越低,投资人的风险可能也就越大。
市净率(PB)在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时代,就已经备受重视了,他曾说:
公众在买卖公司股票前至少应关注下他们的账面价值,如果足够聪明的话,至少应该告诉自己实际成本到底是多少,而且还要明白将自己的货币换成了何种资产。
市净率(PB)的计算逻辑同样很简单:PB = 每股价格/每股净资产,体现的是股价相对于当前净资产的溢价倍数。
基于PB对公司估值,其实质是看公司的价值相对于公司净资产有多少溢价。市净率越低,也就意味着所花的钱换来的资产越多。
市盈率和市净率的局限性
从市盈率PE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基于PE的估值,侧重的是公司的当期利润。但是,利润本身有很多“不确定性”。
1、从财务核算的角度,因为财务估计和假设的艺术,会计利润有很大的调节空间。如果公司的“利润”有水分,并不是公司真实的业绩,那么,急于利润的估值,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偏差。
2、会计利润不等于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利润的来源有很多途径,可以是主营业务创造的利润,也可能是投资收益,甚至可能是政府补贴、资产处置等营业外的收入带来的利润。这些无法持续的非主营业务利润,同样会给估值带来很大的偏差。
3、利润的质量在于利润能否转化为现金。从公司经营的实际来说,利润只是一个账面数字,只有利润转变为现金,才能给投资者带来实质性的回报。如果利润的质量不可靠,那么基于利润的估值同样也会失真。
4、利润的波动性。公司在不同经济周期和行业周期,盈利状况会有很大变化,在景气周期和不景气周期,急于利润的估值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同样会让估值有偏差。
以上,都是在基于PE对公司进行估值时,需要注意的场景。在对公司进行估值前,需要有较长时间的尽职调查,其实也是为了弄清楚公司的真是经营状况。
相对来说,净资产不像利润那么样对市场非常敏感,有很强的波动性,净资产稳定程度相对要更高一些,尤其是重资产行业,所以,相对于市盈率(PE),市净率(PB)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但是,基于市净率PB的估值,同样也有需要关注的点。
首先,是资产的质量和水分。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公司的账面资产通常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按照使用年限逐年摊销。这背后,就有不小的调节空间,已经停工的生产线,已经被新技术淘汰的设备,已经没有市场价值的专利,这些如果还留在账面,那就会让PB有偏离。再比如年初爆雷的商誉,也是值得质疑的一项资产。
其次,是资产的安全性。虽然PB使用的是净资产,但是如果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很高,资产结构有较大风险,未来也可能有流动性危机,那公司净资产的安全性就要大打折扣,基于PB的估值就有待商榷。
最后,公司的竞争优势很难用资产来衡量。现有的会计准则最早是基于传统制造行业,可以衡量公司的有形资产,但并不能对公司的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的衡量,典型的比如品牌价值、人力资源、客户群体,这些其实也是公司竞争优势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却很难量化。比如可口可乐,它的品牌价值就很难衡量,再比如互联网行业的轻资产公司,比如亚马逊和FaceBook,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就是用户数,也很难在资产中衡量。
以上三点,也让单基于PB进行估值,有了一定局限性。
所以,市净率还需要与净资产收益率紧密挂钩。投资人李杰总结了看PB的核心:
考察市净率其实是考察净资产收益率的态势,必须要考察3个维度:
公司竞争优势充分展示后的收益率高度;竞争优势所能达到的持久度;净资产技术的福利增长情况。
PE与PB的组合
不管是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能反应公司的定价状况,但都局限于某一个估值的维度,市盈率是对市场敏感的利润,市净率是稳定性较强的净资产。
从投资的角度,要想确定公司估值的高低,可能更需要组合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衡量,同时也要结合考虑外部环境、行业周期等各项因素。
当公司的估值同时吻合低PE、低PB时,那很可能是市场情绪已经到底点,或者处在行业周期的低谷,此时的公司估值可以说是很低的。但是,需要注意,只有好公司在低PE、低PB时,才是真的便宜,行业中的差公司,极大概率会被淘汰出局。
当公司的估值同时达到高PE、高PB时,通常是在牛市的定点,或者是行业高速增长周期,前者如2007的大牛市,后者如近期的独角兽公司。这时的公司估值,极大概率是很高的,也常常意味着高风险。除非公司能在充分竞争后脱颖而出,形成极具竞争优势的垄断地位,比如现在的亚马逊。但这个概率很低,就像优步、滴滴和美团,未来其实还是有很多不确定性。
估值,从来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万能公式”。
用不同的视角对公司进行估值比较,能有更完整的判断,但是,如果不深入理解公司的业务特点和发展现状,不了解公司所处的环境,只专注于数字,可能就会因“顾此失彼”而忘了估值的“艺术性”。
(注:《股市进阶入门》总结,仅供学习交流)
用这两种指标来判断公司估值高低,没有哪一个可以全面覆盖。不同指标本来就是针对不同公司类型来应用的。而且,指标本身还有静态和动态的区别。
市盈率指标主要针对那些经营比较稳定,有利润的公司。没有利润的公司,指标会失真,给出错误信息。这点投资者需要注意。另外,市盈率指标一定要看动态的,找出其中规律才是投资王道。另外,还需要进行横向比较,单独看市盈率高低参考意义有限。
市净率指标针对的是重资产类型的公司。在应用时,也要看动态指标找规律。举例说明,投资者通过动态市净率指标找规律,可以发现一家公司资产是折价还是溢价了,在其他因素不考虑的前提下,公司资产折价的时候买入安全性就会高一些。
还有一类常用的就是市销率指标。这是针对成长型公司经常用到的指标。公司是轻资产运作,高速发现过程中,还没有盈利,这时候用这个指标估值就科学一些。
希望以上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