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当然要开心啦!
keep up
股票是只有在我们俗话说的场内,也就是一些证券交易软件上才能进行买卖了,而基金可以在很多平台上进行买卖,
甚至连我们平时使用的通信软件上也有售卖基金的。基金的话也分为很多种,但是我们却不参与实际的选股,我们可以看好某一个行业,但是一般不会因为看好某一家企业就选择某一个基金,因为我们将钱交给基金经理之后,有可能在我们看好某家公司的时候,基金经理就将这家公司给卖出了。这应该是最主要的区别了,我们并不直接的参与基金中股票的配比以及股票的买入点和卖出点,因为股票在交易的时间内,十点钟卖和十一点钟卖价格大概率是不同的,但是基金的话,我们在十点钟卖或十一点钟卖价格是一样的。
当然基金也有场内和场外之分,假如说是场内基金的话,也是在证券软件上才能进行交易的,即使这样,但是它们和股票仍然有很大的差别,
股票是你假如看好某一家公司就去买他家的股票,但是基金不是这样的基金是你看好某一个投资人的投资风格,或者说看好某一个行业,而选择某一个基金。
如果说规则的差别的话,其实也是有相同的部分,
相同的部分就是都是周一到周五是交易的时间,周六周日是休市的,不进行这些交易工作。
假如说自己有金融知识的话,可以选择场内基金或者股票,这些都是即时交易的,假如有时间盯盘的话,选择这些股票并且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T的话,能够在每年博取更高的收益。
如果说对于股票和各大上市公司搞不清楚的话,最好还是购买基金比较稳妥,因为基金有专门的基金经理来管理,专业的事情就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现在还有一些朋友对某些酒的股票比较感兴趣,比如A股的龙头股,但是它的股价太高了,每股都要2000多元,买一手都要20多万,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没有办法做到的,那么选择定投重仓该股票的基金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样某种意义上就能够变成这个龙头股的股东了。
所以说基金的规则和股票还是差很多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否及时交易,以及它们的操作方式是不同的。
并且所针对的对象并不直接是相同的,股票买入更多的是看好想要买入的那家公司,而基金的买入更多的是看好某位基金经理或者说某一个行业。
不同的证券交易采用不同的计价单位。股票为"每股价格",基金为"每份基金价格",债券为"每百元面值的价格",债券回购为"每百元资金到期年收益"。
3、价格最小变化档位
A股、基金和债券的申报价格最小变动单位为0.01元人民币; B股上海证券交易所为0.001美元、深圳证券交易所为0.01港元;债券回购上海证券交易所为0.005、深圳证券交易所为0.01。
涨跌幅限制:交易所对股票、基金交易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涨跌幅比例为10%,其中ST股票价格涨跌幅比例为5%。股票、基金上市首日不受涨跌幅限制。实行PT的股票涨幅不得超过5%,跌幅不受限制。
4、申报限制买卖有价格涨跌幅限制的证券,在价格涨跌幅限制以内的申报为有效申报。超过涨跌幅限制的申报为无效申报。
买入股票或基金,申报数量应当为100股(份)或其整数倍。债券以人民币1000元面额为1手。债券回购以1000元标准券或综合券为1手。债券和债券回购以1手或其整数倍进行申报,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回购以100手或其整数倍进行申报。
股票(基金)单笔申报最大数量应当低于100万股(份),债券单笔申报最大数量应当低于1万手(含1万手)。交易所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不同种类或流通量的单笔申报最大数量。
基金必须按照招募说明书的规定持有股票。比如股票型基金一般要求股票仓位在60-95%,即使股票大跌,也必须用最少60%的钱持有股票。
另外还有的规则是双十规则
1。一只基金持有一只股票的总价值不能超过该股流通总价值的10%
2。一只基金持有一只股票的总价值不能超过该基金总价值的10%
从理论上说,只能今天买入,隔日卖出,但是仅仅一天的功夫,基金净值增长不了多少(何况可能随大盘下跌),加上付出的买入和卖出的手续费,就会亏损。所以,买基金不适合炒短线。想炒短,可以进入股市,但对于技术要求很高。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实际上,买基金适合于把握大的波动,在相对的低位买入,在相对高位卖出,就能盈利。
二级市场买入,那就是T+1
事实上 ,买个基金要好几天 卖出也很慢
只要 你的基金确认了 就可以卖出
如果是一级市场申购,有一个限售期
如果是二级市场买入,那就是T+1
基金不像散户股票数量小,基本上都是上百万股,不可能一下就抛售完
keep up
一:基金与股票规则一样吗
差别还是比较大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基金是我们将钱交给基金经理,让其帮助我们买入股票和债券,进行投资,并且获取一些高利润。而股票就是我们自己在进行操盘了,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股票是只有在我们俗话说的场内,也就是一些证券交易软件上才能进行买卖了,而基金可以在很多平台上进行买卖,
甚至连我们平时使用的通信软件上也有售卖基金的。基金的话也分为很多种,但是我们却不参与实际的选股,我们可以看好某一个行业,但是一般不会因为看好某一家企业就选择某一个基金,因为我们将钱交给基金经理之后,有可能在我们看好某家公司的时候,基金经理就将这家公司给卖出了。这应该是最主要的区别了,我们并不直接的参与基金中股票的配比以及股票的买入点和卖出点,因为股票在交易的时间内,十点钟卖和十一点钟卖价格大概率是不同的,但是基金的话,我们在十点钟卖或十一点钟卖价格是一样的。
当然基金也有场内和场外之分,假如说是场内基金的话,也是在证券软件上才能进行交易的,即使这样,但是它们和股票仍然有很大的差别,
股票是你假如看好某一家公司就去买他家的股票,但是基金不是这样的基金是你看好某一个投资人的投资风格,或者说看好某一个行业,而选择某一个基金。
如果说规则的差别的话,其实也是有相同的部分,
相同的部分就是都是周一到周五是交易的时间,周六周日是休市的,不进行这些交易工作。
假如说自己有金融知识的话,可以选择场内基金或者股票,这些都是即时交易的,假如有时间盯盘的话,选择这些股票并且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T的话,能够在每年博取更高的收益。
如果说对于股票和各大上市公司搞不清楚的话,最好还是购买基金比较稳妥,因为基金有专门的基金经理来管理,专业的事情就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现在还有一些朋友对某些酒的股票比较感兴趣,比如A股的龙头股,但是它的股价太高了,每股都要2000多元,买一手都要20多万,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没有办法做到的,那么选择定投重仓该股票的基金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样某种意义上就能够变成这个龙头股的股东了。
所以说基金的规则和股票还是差很多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否及时交易,以及它们的操作方式是不同的。
并且所针对的对象并不直接是相同的,股票买入更多的是看好想要买入的那家公司,而基金的买入更多的是看好某位基金经理或者说某一个行业。
二:基金投资股票规则
交易所只接受会员的限价申报。不同的证券交易采用不同的计价单位。股票为"每股价格",基金为"每份基金价格",债券为"每百元面值的价格",债券回购为"每百元资金到期年收益"。
3、价格最小变化档位
A股、基金和债券的申报价格最小变动单位为0.01元人民币; B股上海证券交易所为0.001美元、深圳证券交易所为0.01港元;债券回购上海证券交易所为0.005、深圳证券交易所为0.01。
涨跌幅限制:交易所对股票、基金交易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涨跌幅比例为10%,其中ST股票价格涨跌幅比例为5%。股票、基金上市首日不受涨跌幅限制。实行PT的股票涨幅不得超过5%,跌幅不受限制。
4、申报限制买卖有价格涨跌幅限制的证券,在价格涨跌幅限制以内的申报为有效申报。超过涨跌幅限制的申报为无效申报。
买入股票或基金,申报数量应当为100股(份)或其整数倍。债券以人民币1000元面额为1手。债券回购以1000元标准券或综合券为1手。债券和债券回购以1手或其整数倍进行申报,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回购以100手或其整数倍进行申报。
股票(基金)单笔申报最大数量应当低于100万股(份),债券单笔申报最大数量应当低于1万手(含1万手)。交易所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不同种类或流通量的单笔申报最大数量。
基金必须按照招募说明书的规定持有股票。比如股票型基金一般要求股票仓位在60-95%,即使股票大跌,也必须用最少60%的钱持有股票。
另外还有的规则是双十规则
1。一只基金持有一只股票的总价值不能超过该股流通总价值的10%
2。一只基金持有一只股票的总价值不能超过该基金总价值的10%
从理论上说,只能今天买入,隔日卖出,但是仅仅一天的功夫,基金净值增长不了多少(何况可能随大盘下跌),加上付出的买入和卖出的手续费,就会亏损。所以,买基金不适合炒短线。想炒短,可以进入股市,但对于技术要求很高。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实际上,买基金适合于把握大的波动,在相对的低位买入,在相对高位卖出,就能盈利。
二级市场买入,那就是T+1
事实上 ,买个基金要好几天 卖出也很慢
只要 你的基金确认了 就可以卖出
如果是一级市场申购,有一个限售期
如果是二级市场买入,那就是T+1
基金不像散户股票数量小,基本上都是上百万股,不可能一下就抛售完
三:基金公司投资股票规则
基金公司不炒黄金 工行有黄金业务,你直接点几下把钱换成黄金就可以,全程都看不到真的黄金,俗称纸黄金。工行个人网站内有黄金业务。四: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盘规则
北京商报讯(
一是规范文字表述,统一格式体例,将规则名称改为《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牌规则》,行文方式由政策指导性文件修改为规范的法律文件表述,删除原规则章节名,统一编号后形成15条规则。
二是落实上位法要求,根据《证券法》第110条规定,明确上市公司不得滥用停牌或复牌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
此外,结合交易所监管实践,为避免造成市场扰动,删除上市公司停复牌申请被交易所拒绝时的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如发生应当披露的重大事项,仍需按照分阶段披露原则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