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裁缝的炒股成长记

jijinwang

曲江我闲置了一套房子,每年只是临近过年的时候会过去贴春联,顺便打扫一下卫生。
一梯两户的花园洋房,各方面配套还是不错。年前元月19日,我带着孩子过去贴春联,出门急匆匆,拿了把装修钥匙带着,自然吃闭门羹,进不去房间。带的双面胶粘住春联,没有凳子够不着。我和孩子在外面商量起来,我打算抱起他让他去贴,上下联到是贴上去了,横批他太小还是够不着。
我们俩唏嘘时,隔壁的门开了,因为冬天,门开得不大,先是探出一个头来,然后身子也慢慢漏出来,一个梳着辫子,皮肤白皙戴着眼镜的很有气质的三十多岁的女人,我从来没有见过她,2011年装修的时候,是一对老夫妇。我一年来的也很少,隔壁的情况一点都不知晓。
见状,她热情的从家里搬出来一把椅子,帮我贴好春联。一边压着边边角角一边和我说话,说前年的春联风吹开时,她还帮我粘好了。还一直好奇房子装修好没见过我们过来。
贴完春联后,她邀请我和孩子去她家坐坐。装修时见过基本的户型,两室一厅,客厅周正,连着朝南的阳台。但是家具摆设没有见过。一进门左侧是一处特别有古色古香味的休闲区域,有一处茶坐,梨花木椅摆设考究。她说她把餐厅改成了茶吧,自己看书闲坐的一个地方。靠门的房间门开着,里面所有的墙都砌了黑色的书架,上面全是书。屋内只留了一桌一椅,她笑着说,她是当当网全国买书的前一万名用户。
走进客厅开着电视没有声音,简易的布艺中式沙发,最显眼的是有一架电动缝纫机,和一个大大的铺着毛毡的案台。我想她可能是裁缝或者设计服装之类的。她说她一个人住,为了有人气就开着电视,怕吵就静音了。平时一个人就看看书,做做手工,一个冬天不出门,需要物品京东到家门口。她冬天很少吃水果,怕凉,蔬菜等是盒马鲜生送货上门。她外面穿的衣服,自己动手做,自己喜欢给自己剪裁设计。
她学的专业是财会方面的,从事的也是财务方面的工作。她之前在北京居住,和哥哥合伙开了公司。年轻时拼命工作,亏待了身体,现在还喝着自己给自己开的中药。
她一直单身,实际年龄已经45岁了,但是从她的容貌身材一点都看不出她的年纪,其实仔细打量她,给人的第一眼是满满的书卷气,她头发乌黑,皮肤白皙,五官精致小巧,身材有些单薄。虽然安静但是有股力量从内投射出来,可能是知识的力量或者她后天阅历历练而成的气质。
或许是我们萍水相逢没有设防,她告诉了我很多东西。五六年前她在北京打拼,购置房产,因为有财务知识,她会理财,而且炒股。那个时候她说,你一天从股市里赚几万块钱都不多,对于钱没有概念就是一个数字。她把赚的钱用于旅游和投资房产,可能出去旅游,觉得那里环境不错,就买下一套房子以备以后游玩落脚。
现在的房子也是她之前在西安旅游时,买下的。她是新疆人,那里有爸妈的房子,北京有一处房产,她姑姑在深圳,她就在深圳买了房子,去成都呆了几个月,感觉不错也买了房子。云南也有一处,她不买大的房子,总是一个人住的多,会有朋友亲戚过来就都买的两居室。
她因为从小的强制性脊柱病,就特别注重生活起居和养生,看了很多医书,自己调理身体,会自己把脉开中药熬制。经常会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从不带行李。有时候出门买个菜的过程中突然奇思妙想想去哪个城市了,就家都不回,直接打车机场或者高铁站,所以她出门必带钥匙、手机、身份证、银行卡。
我看了她自己正在打板做的手工,是半坡的彩陶图案。像工笔画,画风细腻,线条流畅。她还拿出之前的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图案的金色的作品,见我喜欢就送了我,现在我把它作书签用。
记得当时我们聊了好像四个多小时,她的每句话我印象深刻。她说她基本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和思想自由,她选择单身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家人也都表示理解,所以她一直很轻松,没有父辈的催促,她谈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最终因为她拒绝走入婚姻,所以男的遗憾离场。
但是现在他们还保持一个星期通一次电话,如亲人一般,她拒绝见面也不会再见,这是她的原则。我还记得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她微笑着仰起头告诉我:“我这半生最正确的选择就是选择了单身,让我有很多时间和精力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生命本是一次旅行,各种体验不尽相同。在命运的裹挟中能真正做自己已经很不容易。
那个大姐姓柳,年后得知已经卖了房子去深圳居住了,毕竟那里她有亲人在。我有她的电话和微信,没有联络,一时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这是【小鹿访谈录】第60期真实人物故事

口述:方师傅

编辑:小鹿&七月

我是方师傅,一个13岁就与服装打交道的手艺人。

我来自安徽省安庆市,今年49岁。

从13岁开始,我就跟着师父在农村学裁缝。

学成后,我到上海开裁缝铺子,睡过桥洞,在工地干活,前后在服装工厂打工十几年。

35岁那年,我炒股失败,身无分文,果断辞职创业。

现在,我已经是有36年经验的老裁缝,有自己的服装工厂。

巅峰时期,我的服装工厂结合电商销售,一年有上百万元的利润。

我一个小裁缝,也实现在上海买房买车的梦想。

(我在家做饭)

如今的自媒体时代,我也不甘落伍。

我紧跟时代潮流,加入自媒体大军。

我利用自己的服装专业知识,向大家展示一些服装工厂的日常,还教大家选购衣服的技巧、方法。

我在多个自媒体平台获得20多万粉丝的认可。

现在,我人到中年,回顾过去的人生经历,我始终坚信一句话:

人这辈子必须创业,创业改变人生。

1973年,我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下面的一个农村家庭。

我的童年经历和现在的90后、00后的孩子们有着天壤之别。

对我们大部分70后来说,小时候的生活还没完全达到温饱状态。

那时,学校对学生的入学年龄管理不严格,也没有幼儿园。

我读书很早,5岁就上小学。

1987年,我刚满13岁,已经初中毕业。

其实,我的读书成绩一向很好。

可我们家条件很差,没办法让我们继续深造。

父母是地道的农民,老实巴交,一辈子靠种地为生,从没进过学堂。

他们也希望我们多读书,跳出农门,改变命运。

虽然当时学费也不贵,才一、两块钱,但我们家还是拿不出来,全靠田地收入给我们兄弟三人读书。

(我在熨衣服)

我辍学回家学徒的时候,两个哥哥都还在读书。

农村家庭实在供不起三个读书娃,总要有个人做出点牺牲。

当时农村流行一个说法,叫做:“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我父母很赞同这个说法,劝我无论如何要学手艺,学技术。

农村孩子没钱读书,要么学裁缝,要么学泥瓦工,要么学木工、油漆工。

总而言之,学一门手艺比什么都强。

为混口饭吃,我出门拜师学艺,跟着师父学裁缝。

那时,裁缝还是“上门工”,每天挑着缝纫机到客户家里,给人家做衣服。

裁缝师傅们几乎挣不到大钱,只是混口饭吃。

农村学徒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每个学徒必须跟着师父学满三年才能离开。

但严格来说,学徒最重要的一点不是跟着师父学技术、手艺,而是跟着师父“讨生活”。

师父不会给我们发工资,也没有任何福利,我们只要有饭吃就行。

(我现在的照片)

而且,做服装就是熟能生巧,一样的东西每天反复做,自然就学会了。

跟着师父学满三年,我听人家说上海好挣钱,就独自到上海发展。

父亲拿出120块钱交给我,当作我到上海去的路费、生活费。

他叮嘱我:“提前留好来回的路费,在上海用两个月时间找工作,找不到没关系,在生活费用完前赶紧回老家。”

那是1990年,这笔钱对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笔巨款。

这饱含父母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我一辈子都感恩他们当年给我提供的帮助。

我揣着这笔钱,带着满心的希望和梦想前往上海。

从我们家乡安徽省安庆市到上海市,有将近500公里路,还没有长途汽车。

我只能坐轮船,船费要20块钱。

除掉来回的船费,我刚到上海就把钱花得差不多。

而且,这是我第一次到上海。

人生地不熟,没有任何亲朋好友可以帮我。

说句难听的话,我一个农村孩子,突然跑到大城市来,那真是“土包子进城”。

(我在现在的服装工作室里)

本身我也没读过多少书,连普通话都不会讲。

现在,我的普通话虽然讲得不标准,但好过当初无数倍。

初到繁华之都,我和当地人沟通困难。

自己究竟想到上海哪个地方落脚也说不清楚,身上还没钱。

那种窘迫的感觉,我永生难忘。

刚下轮船,我就两眼一抹黑,不知该何去何从。

刚开始的两天,我白天在外面找工作,晚上就随便找个桥洞对付着睡一晚。

后来,我遇到一个老乡,他在工地打工,我白天帮他干活,晚上就在他的住处借宿。

老乡跟我讲:“你要是会做衣服的话,在上海能够生存下来。”

他的话鼓舞着我,那时在上海做衣服的裁缝确实还不是很多,也没有大型成衣工厂。

只要我有过硬的技术,在上海还是混得下去。

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又有老乡鼓励,我决定留在上海发展,开一家裁缝铺子。

(我开的裁缝铺子)

刚开始的时候,我没有做衣服。

我买了一部缝纫机摆在路边,帮人家修修补补,缝拉链、挑脚边……

我的裁缝店,就这样在上海杨浦区五角场诞生。

因为我技术还行,加上当时上海家庭很流行做衣服,我的裁缝铺生意挺好。

即使做这些缝补的小事情,我每天都能赚十块钱左右。

这是1990年初,我才16岁。

上海工人每月的平均工资也就三四十块钱,每月工资超过60块,就算高收入人群。

而我每个月能赚几百块,不算小数目。

每月,我要给正在上大学的哥哥寄150块钱的生活费。

这笔钱对我来说毫无压力,甚至还能攒下不少钱。

从那年以后,我就一直留在上海奋斗,也没到其他城市打过工。

后来,时代风云变幻,我的裁缝店开不下去。

因为上海整个环境发生改变,成衣市场对裁缝店冲击很大。

我刚到上海的时候,上海服装厂很少,街上有很多裁缝店。

大部分人都是买面料来做衣服,很缺裁缝师傅。

我的裁缝店生意很好,早上八点钟开门,好多女同志已经拿着布料等我开门做衣服。

我们做条裤子,光是加工费就要25块钱。

可成衣工业化以后,价格非常便宜,买条裤子一共才25块。

市场千变万化,无数裁缝店倒闭,到现在,上海大街上几乎看不到裁缝店的影子。

(我以前用的缝纫机)

那时,我的裁缝店生意越来越冷清。

我发现势头不对,混不下去,只能把裁缝店关掉。

关掉裁缝店,我想进服装厂。

但我在老家学的是“土裁缝”,没有理论知识做支撑。

做剪裁的时候,我们就按照想法画在布料上,就能剪裁、缝纫,完全属于“手艺活”。

工厂想要的是“技术活”,和“手艺活”区别很大。

他们要求裁缝师傅会打版、画设计图,把脑海里的东西形成书面文字。

我不会这些东西,关掉裁缝店后,不好找工作,连服装厂都进不去。

我意识到,无论是裁缝技术,还是眼界、格局、思维等各方面,我都有缺陷,跟不上时代发展。

实在没办法,我只能暂时放弃挣钱的想法,打算用一年时间去学习,弥补自身缺陷。

好在那时,我哥哥他们已经从大学毕业,家里条件比以前好,我自己没什么负担。

当时,中国纺织大学有培训班,也就是现在的上海东华大学。

这个培训班专门招有服装基础,又对服装这块感兴趣的人,对我们进行系统培训。

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服装工厂)

1994年,我抓住机会,到东华大学进修一年,师从吴经熊老师。

在课堂上跟着吴老师,我系统学过制板、服装工程,还学过服装结构工艺这类东西。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的学习。

以前,我只是个裁缝,会做衣服。

但当我进入大学,才算真正接触到服装工艺。

如果我一辈子都以裁缝的身份工作、生活,可能很多事情都“玩不转”。

1995年,我从东华大学进修班毕业,顺利找到工作,先是在工厂当普通的缝纫工。

我们老板是香港人,在这里我主要做些基础工作,后来被提拔为车间领班。

当时工资不高不低,每月就2000多块钱。

但我觉得过得去就行,在这里坚持工作了5年时间。

2000年的时候,因为发现在那家公司学到的东西有限,我跳槽到一家日企工厂。

两家工厂工资差不多,还是2000多块钱。

不过工作年限越长,老板会适当涨工资。

但直到我离开这家公司,薪资才涨到3000多块钱,不算高也不算低。

不过,我在这家工厂颇受重视。

因为和我同期进日企工厂的人,大部分是东华大学的毕业生。

他们懂理论知识,却缺乏实操经验。

像我这种实操经验丰富,又懂理论知识的人并不多见。

(我设计的logo)

再加上日本人对品质要求非常高,公司里缺乏能负责品控的人,我的职业发展很顺利。

开始,我负责管理样品间,后来升为品质管理部门的主管。

我在这里工作的7年时间里,学到不少品质管理方面的知识。

当然,我后来之所以离开这家公司,和钱也是有很大关系。

工作那么多年,再加上老板包吃包住,生活成本比较低,我多少有点积蓄,打算在上海首付买套房子。

只不过当时炒股风气盛行,我跟风把钱投进股市。

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来袭,我的这笔钱血本无归。

手里的积蓄亏得精光,我身无分文,反而产生创业的念头。

这就是我人生的分界线。

在2008年以前,我一直给别人打工,虽然开过裁缝店,但只是小打小闹。

2008年以后,我坚信:创业才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2008年,我身无分文,开始创业,之后再也没有打过工。

现在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当时真的很滑稽。

可能人性就是这样,有积蓄的时候,日子过得去就行。

就像我,那时虽然不是白领,但工资还行。

养活家人之余,我卡里还能有几万块钱存款,心里觉得很满足。

炒股把钱赔完之后,反而穷则思变,有想改变命运的动力。

其实那时我已经35岁,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创业不能说毫无负担。

(我的衣服准备发货)

我没有资本,所以也没有一上手就做大生意的念头。

我买了几部缝纫机,替别人代加工,做点小订单,小打小闹地开始创业之旅。

从打工者的角度转换到老板,一开始真的很不适应,也没办法获得认同感。

头两年,我还被人坑过。

我替一家品牌公司代加工,7万块钱加工费,我用整整两年时间才追到手。

为要债,我基本上每个星期都要给对方打电话,真的心累。

说实话,我压力不小,没有收入来源,甲方还不停地拖欠货款。

但没办法,我不想再回到工厂上班,给别人打工。

所以,我逼着自己一定要要要往这条路走下去。

回想起过去,当时脑海总有个疑惑:

人家为什么能赚到钱,我为什么总赚不到钱?

现在,我总算悟到一点门道:

持续的学习加上不断的改变自身,让自己值钱才能**。

以前,创业环境不像现在这么单纯、干净,创业者最重要的就是社交能力。

跟人打交道,就要学会抽烟、喝酒,随波逐流,否则会在大环境里举步维艰。

但我不喜欢低声下气地奉承别人,很难接到订单。

2011年,熬过前两年,我开始做电商,处境比以前好不少。

当时,有朋友劝我不要涉足电商,都说电商已经红海一片,再进去肯定做不好。

但我当时走投无路,只能硬着头皮扎进去。

(我在展示服装)

真正开始做电商后,我才发现电商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

因为不需要跟太多人打交道,我的性格劣势反而转变成优势,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工厂效益最好的时候,工厂推掉了很多贴牌的订单,一年电商的产值能做到2000多万。

在电商帮助下,我实现在上海的买房梦。

当时几百万的房款,全都是做电商赚到的钱。

当然我也明白,再好的风口也有偃旗息鼓的时候,发现电商趋势,我就果断抽身。

2015年,网络上兴起自媒体,我再次投身其中。

很多人不理解我,认为做自媒体不**,劝我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

说句心里话,我一开始从来没有打算靠自媒体**。

我很喜欢写文章,初中的时候就给杂志报纸编辑部投过稿,工作后也一直坚持写工作日记。

对我来说,做自媒体单纯是因为热爱。

刚开始的时候,我在头条写了100多篇文章,很多人以为我有收益,其实一分钱没拿到,但我没想过放弃。

因为我没指望自媒体**,就是凭着爱好,踏踏实实写文章,乐此不疲地回答粉丝问题。

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后来平台帮我开通收益后,我每月收益还不错。

最高峰的时候,我做自媒体一天的收入有1000多块钱,最低的时候,每天也有三四百块收入。

这也为我后来脱产陪读埋下伏笔。

(我陪读时写的专栏)

在我身边,不乏身价颇丰的大老板。

他们的事业很多做得比我大,但他们在孩子教育这方面真的很失败。

在我看来,孩子才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挣再多钱也没有教育孩子重要。

父母留下再多家产,孩子没有知识武装头脑,最后也会烟消云散。

2018年,我做出艰难的抉择。

为教育孩子,我把工厂交给合作的同事打理,自己安心回安徽老家陪孩子读书。

在整个陪读期间,工厂4年时间的收益和我无关,我一直靠自媒体收入维持日常开销。

好在,我自媒体做得还不错,一年有10几万元收入,最起码能养活我们一家人。

很多人和我不一样,他们想做自媒体。

但是不知道怎么做,或者觉得困难很多,赚不到钱。

在我看来,如果你把一件事当成生意来做,就会困难重重。

如果把这当个爱好,只是出于爱好主动去写。

有人看就看,没人看无所谓,没有利益催动,不关心收益,就谈不上什么困难。

所以我做自媒体的心态比较好,我感觉自己从没遇到困难。

那些遇到困难的人,是因为他们把自媒体当作**的工具。

长时间没有赚到钱,肯定就认为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去年,我两个小孩,一个考上研究生,一个进入名校上大学。

陪读4年时间,我发现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四个字是“言传身教”。

像我儿子,他刚上学的时候字写得很难看,他还不愿意改。

为了让儿子练字,我每天晚上下班回家陪着他一起练,孩子练几遍字,我就跟着练几遍。

这个习惯,我一直保持到孩子初中毕业的时候才结束。

高中的时候,孩子学习就比较自觉,所有作业他都在学校里完成,没有让我操过心。

(我在服装工作室)

小孩顺利升学后,我结束陪读生涯。

我把自己的陪读经历用文字记录了下来,整理成《为陪读父母量身定制的陪读宝典》专栏文章。

2021年下半年,陪读结束,我重新回到上海的工厂。

现在,我的工厂主要以生产羽绒服为主。

在市场上,羽绒服质量良莠不齐,做得好不好,全靠企业老板的良心。

因为像衬衫、牛仔裤这些东西,质量好不好看得见、摸得着。

而羽绒服买回去,又不可能拆开来看。

所以,羽绒服是最容易做假的东西,填充的羽绒是好是坏,只有工厂老板心里清楚。

网上有很多教程,教别人通过看吊牌、摸手感这些方式挑选羽绒服。

可在我眼里,羽绒服就是良心货,吊牌标识写得再好都没用。

我真心建议大家,买羽绒服的时候吊牌文字尽量少看。

重点看体感,穿在身上是不是真的很暖和,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我展示中年人穿卫衣的效果)

回顾过去的创业经历,我感慨万千。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没钱、没人脉,我能坚持下来,全靠破釜沉舟的心态。

我想,成也是个穷人,不成也是个穷人,反正都是穷人,干脆坚持下去,搏一搏。

但是无论再穷,我做生意的钱,和我自己家庭开支的钱,一定是分开的,直到现在也是这样。

留作家庭生活开支的那部分钱,我再苦再难也没动过。

我始终把后路留给家人,即使我做生意亏本,也不会影响家庭生活。

现代社会,想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人很多,我想讲他们几句心里话。

在我看来,创业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有条件创业,还是要尽量尝试。

就算你是打工一族,也要用创业的心态去帮老板做事。

比如打工的时候,我们每天把手上的事情做完,就觉得很忙、很累。

而一旦开始创业,我们每天都会面临着干不完的活,时间感觉永远不够用。

如果用打工的心态混日子,其实你再忙,也还是会挤点时间出来磨洋工,做点与工作不相干的事情。

而且,一旦心态不在创业那个层面上,很多东西都接触不到。

这样思维、境界都有局限,人生也不会成长和进步。

(我在展示工厂生产的羽绒服)

还有些人会觉得,创业没本钱、没资金,也输不起,万一创业失败,就会负债累累。

实际上,创业跟我们有多少本金没关系。

很多创业失败的人,都是在创业初期就投入大量资金,大手大脚花钱的人。

那些没什么钱的人,反而更容易白手起家。

因为创业不代表我们要做很大的事情,也可以从小事做起,逐渐成长。

我2008年创业的时候,一个员工都没有。

自己买几部缝纫机,接到订单,然后再一步步壮大。

我没有刚开始就花很多钱,搞很大的厂房,请很多员工,做很大的事情。

钱不多,就更应该慢慢地往前拱,脚踏实地的往前走。

如果一开始就想投入很多资金,一开始就只是想做大事,可能真的并不适合普通的创业者。

就算你筹钱做了起来,赚到利润撑不起你的那个大场面,最后还是会很快的倒闭。

最后想送一句话给我一样的普通创业者:

少看点那些大企业家的成功创业史,多从人家的失败经验上获得教训。

创业只能一步一步来,稳扎稳打,才能做好。


这是【小鹿访谈录】记录的第 60个真实人物故事。

我觉得,真实自有千钧之力,拥有感动和温暖人心的力量。

把你的痛苦讲述出来,你就会减少一份痛苦;

把你的快乐分享出来,你就会得到两份快乐。

如果你也想讲述自己的故事,让更多人看到,请发私信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