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买基金和买股票一个道理:最忌不研究价格走势肓目追高,盲目死拿,最终结果要么高位套牢,要么盈利变成亏损。
二、基金定投的控制风险能力远强于一次性买入,我的医疗保健基金在目前价位如果是在高位一次性买入现在至少亏40%。如果我在低位不断买入,行情好转后相比一次性买入则更快解套盈利,所以基金定投是比较稳健的一种投资方式是比较适合咱普通人的。
三、基金定投不能亏了钱就断供,那样实际上就背离了定投方式能有效降低成本的精隧,与挣钱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一份完整的定投计划包含哪些内容
一份完整的定投计划,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收入和开支,设定合理的每月定投额度,也需要筛选适合投资的品种,设定好买卖区间。最终我们需要把这些因素全部一一落在纸面上,让任何一个拿到这份计划的人,执行后都可以得出相同的效果。如此,这份定投计划才算完成了。
需要强调的是,最终的计划必必须落在纸面上!这样才能让自己每次投资的时候严格遵守计划,避免主观情绪的干扰。
四个步骤,帮你搞定一份完整的定投计划
第一步:梳理自己的现金流,确定每个月可以定投的金额。
指数基金定投一轮大约需要3年的时间。当然,这是一个平均值,并不是说每次都要3年,有时刚开始投资就遇到牛市,时间自然短些,而有时则需要五六年,但是至少我们要做好投资3年以上的心理准备。如果定投的钱在这3年里会用到,那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投资。
所以,定投的金额要选得合适。如果定高了,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导致后期由于生活所需被迫卖出基金。
每个月拿出多少钱来进行投资,取决于投资者每个月能剩多少钱,毕竟每个人的收入和开支都不相同。
我刚开始定投的时候,每个月的工资收入去掉个人的生活开支,还剩下4000元左右。那么,拿出不超过剩余金额的一半用于定投指数基金,也就是2000元,是比较合适的。
为什么是剩余金额的一半而不是全部呢?这是因为定投指数基金的资金可能在几年的时间内不能被拿来使用,所以得留出一部分钱作为备用金,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读者就可以来具体分析一下自己或者家庭每个月的收入和开支(可以配合记账来进行),并根据未来用钱的规划(如未来3年是否有大额资金的使用计划等),确定自己大致的定投金额。
第二步:挑选出当前具有投资价值的、被低估的指数基金。
第三步:选择熟悉的投资渠道,构建一份定投计划。
首先,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投资渠道,比如银行,或者蚂蚁财富、天天基金、蛋卷基金等网络平台,或者股票账户。
其次,确定自己每月定投的时间和频率,比如在发工资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进行定投。频率上,按周定投或者按月定投效果相似,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就好。
最后,在计划中把遵循的定投策略,包括什么时候定投、什么时候持有、什么时候卖出,都详细地列出来。只有这样,一份完整的计划才能落实在纸面上,帮助我们在以后的执行过程中严格遵守,避免受到主观情绪的干扰。
第四步:在实践过程中,定期检查、优化。
我们制订了一份可以执行的定投计划,但这并不是终点。一份好的计划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优化和改进。
为了做好计划的优化,在定投的时候我们需要做好定投记录,方便以后进行总结和回顾。定投记录一般包括定投指数基金的日期、指数基金的品种、操作(买或卖)、指数基金的价格、估值等信息。在定投日期一栏,还可以预先把每个月定投的时间写上,这样可以提醒、督促自己按计划来坚持执行。
还有一个帮助我们掌握定投知识的好窍门:计划制订好之后,要能把这份计划向别人讲明白,讲解的内容包括什么是指数基金,指数基金有哪些优势,为什么这样制订定投计划,依据是什么等。一套知识体系,只是看完,能掌握10%的内容,看完又去实践,能掌握50%的内容,能向别人讲明白,才算是基本掌握了。另外,向别人讲述的过程,也能够帮助我们对自己的定投计划查漏补缺。
用CPPI策略制订一个“保本投资组合”
早期余额宝刚出来的时候,曾经流传一个笑话:买1万元的余额宝,用每天的利息买彩票。因为余额宝每天都有利息,用利息买彩票是源源源不断的。当然我们掌握了投资的理念后,就知道这只是一个笑话,因为彩票是负收益的,平均投入100元,可能只剩下50元。但是这个原理可以被用在投资上,打造一个保本投资组合。
保本投资策略,比较常见的是CPPI策略,即大部分资金配置货币基金、理财产品、债券,少部分资金配置低估指数基金。
比如说100万元,用90万元配置年收益率为5%的理财产品,剩下的10万元配置低估指数基金。
一年后,如果股市下跌,低估指数基金跌幅最高为20%左右,那10万元还剩下8万元,但是理财产品可以获得4.5万元的收益,合计就是90+4.5+8=102.5万元,还是保本的。
如果股市上涨30%,那10万元会变成13万元,那就是90+4.5+13=107.5万元。
因为指数基金长期上涨,且优秀指数基金的长期年化收益率在10%以上,比理财、债券等品种的收益还要高,所以这样做大概率收益会更好。同时,兼顾了本金的安全性,所以CPPI策略也被称为保本投资策略。
那这个策略里,指数基金和理财产品的比例怎么确定呢?通常是以稳健的理财产品等品种为主要仓位,以指数基金为小比例的仓位。
比如说低估指数基金,最大跌幅在20%~30%,只要理财产品的收益可以覆盖指数基金的最大跌幅,那就不用太担心亏损的问题。
通常来说,配置理财产品的比例为8~9成,剩下的配置低估指数基金,就可以实现类似保本的效果了。遇到市场短期上涨比较多,那最后收益会远高于普通的理财产品的收益。以前市面上的保本基金,基本使用的就是类似的原理。
如何用定投为自己加薪
刚毕业进入国企,完全不懂理财这方面的知识,工资只有4000~5000元,每月定投多少钱合适呢?
在国企工作,收入稳定,意味着现金流很稳定,但收入的增长速度可能不会太快,特别适合采用定投的投资方法。这一阶段收入相对较少,主要以积累经验为主。等有了经验,未来收入提升了,可以再逐渐提高投资比例。
我们可以以此构建一个加薪定投计划。
第一,可以用每月的收入减去各项开支,然后将剩余资金的一半用来投资指数基金。这是一个比较通用的规则。如果金额比较少,也可以固定每个月节约下一部分来定投。
比如说每个月挣5000元,开支2000元,剩下的3000元,可以拿1500元来定投。其余的1500元,可以报学习班、考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因为三四十岁之前,努力提升自己的人力资产,也是很重要的。平时也有一些花销需要应对,如果剩余的钱全部拿来投资,也不太合适。具体比例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来调整。
第二,在定投的时候,要做到越低估越买入。
比如说我们在10倍市盈率的时候投入了1000元,那9倍市盈率的时候,指数基金便宜了,定投时可以投入更多的钱,也就是应用定期不定额的定投方法。
这增加的钱从哪里来呢?这就是保留的1500元发挥威力的时候了。我们可以暂时控制自己的开销,增加投资金额(毕竟这段时间里市场环境更好)。
第三,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人力资产价值。
相对来说,只要努力,人力资产价值的提升还是比较容易的,股票市场涨跌反而需要耐心等待,不好控制。
在同样一个单位上班,为何有的人工资涨得很快,有的人工资就停滞不前呢?这两类人的人力资产价值应该有很大差别。
如果能使自己的人力资产价值稳定提升,那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增长就比较容易。
不过有些朋友的收入情况比较特殊——收入时高时低,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坚持定投呢?
你的工作,是股性的还是债性的
不同的工作,本身的性质也会有差别。
股民聊天的时候,经常会说某某股票股性强、某某股票股性弱。这个股性,可以理解为是股价的大涨大跌。股性强的话,那这只股票就容易大涨大跌,波动大。如果说某项资产债性强,则是指其收益比较恒定,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
我们的工作也是一份资产,它也可以带来现金流。所以,工作也分股性和债性。
什么是债性工作
债性工作是指,工资现金流比较稳定,每隔一段时间慢慢提升,按月支付,如事业单位、国企等类工作。这类工作的工资,不会有太大的起伏,比较稳定。
因为工作偏稳定,所以拥有这样工作的人其实对债类资产的需求就不大。哪怕是股市长期低迷,依靠工作也可以安然度过,配置低估的股票资产,每隔几年牛市的时候可以放大收益。
所以事业单位、国企的员工,以及其他收入稳定的群体,比较适合定投指数基金。
什么是股性工作
如果工作收入不稳定,比如说在券商、地产、保险等行业工作,这种情况下可以增加债券资产的配置,防止“股票低迷、工作低迷”同时出现,影响生活。
通常来说,在股票市场低迷的时候,证券公司也会不景气,相关从业人员的收入也比较低迷。这时会出现“收入大幅下滑,投资收益也很低”的双重打击。想定投也比较吃力。
曾经,有个股票基金经理接受采访,说自己配置的股票资产并不多,反而配置了很多债券资产。很很多网友就质疑这个基金经理。其实这个基金经理的选择是对的,因为他的收入受股票涨跌的影响较大,他这份工作股性大,配置债券资产更有利于家庭稳定。
通常,社会上追捧的职业都是债性居多,如公务员。其实也比较好理解,因为现金流稳定,未来的现金流容易预期。即使是在股票市场,盈利稳定可预期的股票,市盈率也都挺高的。现实世界中,这样性质的工作也会受追捧。
工作是股性和债性其实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我们可以看看工资单,如果每个月变化不大或者上涨缓慢,那这样的工作更偏债性一些。
做资产配置的时候,我们容易忽略工作性质不同带来的影响。实际上,做资产配置要考虑自己工作的特性。
偏债性的工作,就要多配股票资产,弥补工作收入波动不大、上涨缓慢的缺点;偏股性的工作,可以配置股票资产,同时也要配置好债券资产,平滑工作收入的波动,保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