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家堂股吧 圣家堂在哪个城市

jijinwang

欧洲最值得看的教堂,在我心目中排前三位的是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及西斯廷小教堂,巴塞罗那的圣家族教堂和米兰大教堂。

千万不要被这三座教堂的盛名吓住,不去亲眼见识一番,你会后悔的。

先说米兰大教堂。通体白色,岁月使这白色变得深沉。哥特式风格的尖顶丛林已是令人叹为观止。仔细欣赏,又见有多座神祗的全身塑像立于尖顶的之上,俯看凡尘。更令人好奇的是,可以买票登上教堂巨大的屋顶。漫步其上,可近距离查看精美的建筑构件细节。更奇妙的是,与顶端的神像处在同一高度,似乎自己也有了几分仙气。如果你也有米兰的运气足够好,也许会碰到大主教给中学生们布道。这都是学校有组织的活动。孩子们非常乐意晚上出来玩。

再说巴塞罗那的圣家族教堂。似乎不用多介绍了,其艺术魅力早已超越了宗教意义。更因为一百多年还未竣工,使参观具有极强的娱乐性。这座教堂是巴塞罗那的建筑大师高迪的杰作,也是新艺术风格和工业风格的经典代表,又有高迪本人强烈的瑰丽想象。总体算是哥特风格,尖顶之上装饰的是鲜果供品。其实这不算是什么新潮,只是把传统的宗教艺术形式重新设计了。高迪也算是现代艺术设计的鼻祖吧。我这么看。

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和西斯廷小教堂可以看作是审美教科书,是建筑艺术庞大的综合体。抛开广场不谈,教堂本身就是杰作,其内有米靠朗基罗的经典雕塑作品哀悼耶稣。西斯廷小教堂的天顶画也是米开朗基罗的心血之作,著名的创世纪就在其中心位置。还有不可胜数的艺术杰作,令人眼花缭乱。最值得一看的,恐怕还是教皇例行的公开讲话。不过那个要预约登记,比较麻烦。不是教徒的话,不凑这个热闹也罢。教堂外的广场值得单独一说,就不放在教堂话题里讲吧。


一:圣家堂亮灯

前几天在社交账号里发了个圣家堂“封顶”的照片,有人给我评论说:你放心,这个奇葩的教堂,是好几代人的“有生之年”系列。我至今还记得,在巴塞罗那蒙锥克山俯瞰城市的时候,天际线上最突兀的就是这座教堂。在米拉之家楼顶眺望圣家堂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一座座塔吊。数十年来,圣家堂各种角度的照片里,塔吊是永恒的配角。我不禁想:万一哪天它修完了,没塔吊了,可能还有点不适应呢!

这几天很多旅游的朋友都在讨论圣家堂终于封顶了,看着各种官方非官方的图,蠢蠢欲动说“等能出国了一定去看看”。

当然,还有人说:圣家堂都封顶了,我还不能出门……

咳,现阶段是不能出境旅行,但是并不影响咱在心里先种个草嘛。所以,这一篇就简单介绍一下圣家堂的前世今生,以及郑重地辟个谣。

首先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圣家堂“封顶”并不是完全修完了,只是其中的一座塔楼封顶了。按原来的计划,应该在2026年高迪去世100周年之际完工,但这两年因为疫情,修建又耽搁了几次,但所幸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取得了质的飞跃。圣家堂基金会也在他们的网站上喊话全球网友,号召大家一起参与塔身“亮灯”仪式。

【关于圣家堂】

圣家堂(Sagrada Familia)的全名为“圣家赎罪殿暨宗座圣殿(Basílica i Temple Expiatori de la Sagrada Família)”,于1882年起奠基,至今仍未完工,被戏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烂尾楼”。欧洲的教堂动辄就修个大几百年的比比皆是,比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工期都超过了600年。当然了,这其中多少有点外国人干活“磨洋工”的原因(哎你别说,“磨洋工”这词儿用在他们建教堂上是再合适不过了)。更重要的是,修教堂的钱绝大部分都来自个人捐助,也就是最近几十年才有了门票收入。所以有点钱就修一点儿,工程进展极为缓慢。再比如,被火烧了的“巴黎圣母院”,朝西的两座钟楼原本设计是尖顶的,就像科隆大教堂那样,后来是因为实在没钱了才封顶成了平顶。

所以,圣家堂只不过才修了一百多年,跟欧洲那些大教堂比实在不值一提。可以说:流水的建筑工人,铁打的圣家堂。不是,铁打的塔吊。

我去圣家堂比较早了,2013年10月就有幸亲临。别的不记得,就记得那天雨特别大,本来预订了登塔的票,也因为下雨顶楼关闭了,没能进入到高迪的“内心世界”,就也权当是给自己将来再去留个念想吧。

顾名思义,它是一座天主教赎罪教堂。2010年,时任教皇本笃十六世还曾亲临巴塞罗那为其祝圣,册封其为“次级宗座圣殿(Minor Basilica)”。之前咱们提到过,“Basilica”这个词就指的是由教皇赋予特殊地位、具有特殊宗教含义的教堂。

若说欧洲看教堂,意大利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圣家堂的灵感就来自于一位叫“Josep Maria Bocabella”的书商去意大利游学后,大受触动,回到巴塞罗那就组织捐建教堂。起初由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德·波拉·德尔·维拉(Francisco de Paula del Villar)设计成一座哥特式教堂,1882年3月19日奠基,但一年后因意见不和散伙了。主教就请当时31岁的高迪接手设计,不幸的是,1926年6月7日,高迪去附近的小教堂做礼拜时被一辆电车撞倒,由于衣衫褴褛,被人当成流浪汉弃之不顾!一名警察把他送到附近的医院,次日才被人认出,此时病情已经恶化,10日不幸去世。两天后,他的葬礼就在圣家堂内举行,从此长眠于自己的作品中。

高迪去世时,圣家堂只完成了四分之一,由其他设计师接手。后又因1936年西班牙内战、二战等原因,教堂内部被破坏,手稿和设计图纸也缺失了,直到1954年才重启工程,如今已经是第4代建筑师。

圣家堂内部结构图

建筑师遵循高迪的设计,教堂有3个立面和18座尖塔:三个立面分别为东侧的“诞生立面(Nativity façade)”、西侧的“受难立面(Passion façade)”和南侧的“荣耀立面(Glory façade)”;每个立面各4座尖塔,代表“十二门徒”,中间六座分别代表四本福音书

圣家堂完工模型

而前几天封顶的塔楼,就是18座塔楼里第二高的“圣母塔”,高达120米。而代表耶稣的塔最高,顶端计划竖立一座巨型十字架,达到170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教堂。

圣母塔(本图来自于网络)

高迪在其作品中融入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崇拜,以栩栩如生的雕像展示《圣经》中的场景,加之五颜六色的马赛克装饰;在塔楼外面又以动植物形态衬托,使得这座庞大的建筑少了几分哥特式教堂的庄严,多了几分轻巧和欢乐祥和的气氛。

我个人是很不喜欢圣家堂的,吐槽它是“一挺漂亮的哥特式教堂从上面倒了一瓶硫酸……”。但当真正站在它面前的时候,被其宏大的气势所折服,只叹其精美为世间所独有。

圣家堂大部分设计都未在高迪生前竣工,圣坛地下室建于1889-1892年,入口在西侧的 “受难立面”,于1954年开工建设,1977年主体建成。“诞生立面”建于1892-1930年,偏殿和中殿建于1978-2000年,2000年“荣耀立面”才动工。高迪规划的尖塔只完成了诞生立面和受难立面的8座开放登塔参观。

哥特式教堂外面的人物都是圣经中的故事,圣家堂也不例外,只不过高迪设计的雕像更现代化。例如“受难立面”用有棱有角的现代线条勾勒出“基督的死亡”这一主题。

受难立面

入口处中间门廊下表现的是耶稣被绑在柱子上受鞭刑,柱子象征十字架,下面的三级台阶象征着耶稣死后三天复活。

很多人都忽视了外墙左侧这个“4X4”的数字矩阵,横竖对角线的数字相加均为33,是耶稣受难时的年龄。

欧洲绝大多数教堂内部都较为昏暗,这也是哥特式教堂使用长方形花窗便于采光的重要原因。圣家堂则大相径庭,设计灵感来自森林,一根根宛若高大树木的立柱撑起白色拱顶,即便是阴雨天光线也能从彩色玻璃穿进宽敞明亮的室内,仿佛上帝庇护人间。

圣家堂内部呈拉丁十字布局,共有5条通道,中殿高达45米,十字中心点有四根红色斑岩立柱支撑起高达60米的中央拱顶。主祭坛的华盖下方悬挂着宛若降临人间的耶稣。

圣家堂四周橘红色、草绿色、海蓝色的玻璃花窗让室内气氛变得轻巧活跃,仿佛身处清新的大自然中,尽管教堂内游客众多,却丝毫不觉得喧闹。

前面说了,教堂“诞生立面”建造最早,也是最能体现高迪设计理念的部分。因为高迪知道在自己有生之年教堂无法竣工,所以就建造了一个模板为后人参考。教堂的出口也在这一侧,以基督的诞生为主题,雕塑展现的是童贞玛利亚怀胎到基督成长的故事。

【关于高迪与他留给巴塞罗那的世界文化遗产】

不知道是圣家堂成就了高迪,还是高迪成就了圣家堂。一生传奇的建筑大师,人生最后的心血都倾注在了这座教堂里,巴塞罗那也有“高迪之城”的美称。

1852年6月25日,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出生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小城雷乌斯(Reus),父亲是锅炉工人,母亲是家庭妇女。1870年,高迪在父亲的鼓励下前往巴塞罗那就读建筑系。当时加泰罗尼亚国王刚刚签署了全面改建巴塞罗那的诏令,富豪们不差钱,差的是专业建筑师。和文艺复兴靠美第奇家族支持一样,1878年,年仅26岁的高迪结识了自己建筑生涯中最重要的朋友——银行家、慈善家尤塞比·古埃尔(Eusebi Guell)。古埃尔慧眼识英雄,硬气地喊出“预算无上限”,请高迪为自己设计了“古埃尔宫(Palau Guell)”和“古埃尔公园(Prac Guell)”。

尤塞比·古埃尔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这两者翻译成中文一字之差,却完全不是一个地方:前者位于兰布拉大道旁的小巷里,建造于1886-1889年,是古埃尔的私人住宅;后者位于巴塞罗那市区北部的山坡上,始建于1900年,当时古埃尔买下这块荒地为的是建造一座拥有60座花园别墅的英式庄园。没想到他看高迪没走眼,投资房地产却大败而归。巴塞罗那人根本不买他的账,理由是懒得爬山。1914年古埃尔决定放弃这个项目,但他一直居住在这里直到1918年去世,整个社区也半途而废。

古埃尔宫

古埃尔公园

除去上面提到的三处,高迪共为巴塞罗那贡献了7个世界文化遗产。还包括“米拉之家(Casa Milà,1906-1912)”、“巴特罗之家(Casa Batllo,1904-1906)”、“维森斯之家(Casa Vicens,1883-1888)”,科洛尼亚奎尔教堂的地下室(Cripta de la Colònia Güell,1908-1917)。最后这一处很少有人提及,它是供圣科洛马-德塞尔韦略的人们礼拜而设计,但由于资金问题,只有地下室完成建造。加上前面提到的未完工的古埃尔公园,其实高迪的“烂尾楼”还不少呢,只不过圣家堂的名气最大吧。

米拉之家

巴特罗之家

科洛尼亚奎尔教堂的地下室

【关于“伯利恒之星”】

这次圣家堂圣母塔封顶,一颗巨大的“星星”被吊车吊起安装在塔顶。巴塞罗那圣家堂基金会称“一颗巨大明亮的星星将改变巴塞罗那的天际线,并带来光明和希望”。这颗12角星被命名为“伯利恒之星”,以钢铁与玻璃制作,重达5.5吨,直径约7米,耗资150万欧元。

伯利恒之星(本图来自于网络)

伯利恒之星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二章》,两千年前耶稣降生在马厩中时,这颗星照亮了伯利恒的早晨。文艺复兴时期油画中经常展现的“三博士朝圣”也和它有关:东方三位博士们夜观星象得知犹太人的新君即将诞生,就赶往耶路撒冷前去拜见。根据星宿的指引终于在伯利恒找到了圣母玛利亚和圣婴耶稣,预言耶稣诞生地的星宿就被称为“伯利恒之星”。达芬奇和波提切利都曾绘制过这一主题。

我们常见的圣诞树的顶端,安装的就是它。

圣家堂“诞生立面”也有这一主题:“天使报喜”雕塑下方有一颗很大的伯利星,下面是9个天使吟唱赞美诗,宣告耶稣的诞生。最下面是玛利亚从摇篮中抱起小耶稣的群雕,左侧是东方三博士来朝,右侧是一群牧羊人。

12月8日巴塞罗那当地时间晚上7:40(北京时间12月9日凌晨2:40),塔顶的星星将正式点亮,教堂中也会举行弥撒和祝福仪式,基金会网站届时将直播这一盛况。熬得动夜的朋友们可以“云”观摩一下。

【关于辟谣】

昨天看有人说:中建集团参与了圣家堂建设啊,我说怎么这么快呢。

这是一个传了好几年的谣言!最早是2011年愚人节的一条笑话:“中建总公司承包巴塞罗那圣家堂工程三年完工”,没想到越传越广,西班牙旅游局不得不亲自出面辟谣,修建工程仍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关于高迪和圣家堂的故事就讲这么多,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再次踏出国门,去巴塞罗那朝圣这一伟大建筑吧。

==============

环球旅游达人,旅行体验师、自由撰稿人、嘉宾主持。已只身旅行过五大洲近50个国家,200余座城市。


二:圣家堂介绍

有中文语言导览的,在买门票的地方让服务人员把语言设置成中文就可以了,做好心理准备,人山人海的。

三:圣家堂什么时候完工

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听说过世界著名的“烂尾工程”,位于巴塞罗那的圣家族大教堂,这座教堂历时136年仍未完工,但却被评为了世界遗产。
这是因为设计师高迪赋予这座教堂的,不仅是神圣,更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随小编一起来看下吧。
巴塞罗那气候宜人,古迹遍布,素有“伊比利亚半岛的明珠”之称,是西班牙最著名的旅游胜地。
这里还有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设计的毕生代表作——圣家族大教堂,始建于1882年,目前仍在修建中,是世界上最牛的“烂尾工程”。圣家族大教堂从开始修建到现在已经有136年的历史,尽管它是一座未完工的建筑,但丝毫不影响它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世界遗产。
其实圣家族大教堂不像是个教堂,更像个奇幻小说里的城堡。
圣家堂内部的层高令人震撼,内部的立柱是高迪独特的设计作品它们千变万化的表面纹理是多种几何图形拼合的结果。进入圣家堂,你会被迷幻的色彩、奇妙的细节震惊到,仿佛笼罩着不属于现实的、神圣的光芒。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将他的晚年投入到教堂的建设,直至他去世时,教堂仅完工了不到四分之一。自那时起,教堂的建设进程便开始遭遇各种阻碍。
目前,教堂有望于2026年竣工,也就是高迪逝世100周年之际。
高迪所有的设计灵感都来自大自然,来到这座教堂,就会难以忘记他的美丽,因为高迪赋予这座教堂的,不仅是神圣,更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四:圣家堂在哪个城市

圣家堂在建筑风格上可以看到哥特式建筑的影子——尖塔耸直,直插云霄。但在技巧上又绝不使用凌空的飞扶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设计精巧,灵感来自于植物躯干的小支架。在装饰细节上则更进一步,完全用曲线代替直线,“尖锐的角消失,所有的物体都显露饱满的曲线,阳光从四面八方射入,仿若天堂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