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原因导致李大霄被约谈?是真是假?
昨日,突发了一个消息!
一份《深圳证监局关于对李大霄采取监管谈话措施的决定》的文件在网上广泛流传。
文件指出:
李大霄作为英大证券分析师,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发表言论提供证券市场投资分析意见,部分投资分析意见未能提供研究报告一句,未能充分遵循客观、专业、审慎原则,以音频形式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未载明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的说明、数名人员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等事项。
李大霄的上述举措违反规定,证监局对其采取监管谈话措施。请于3月20日携有效身份证到深圳证监局接受监管谈话。
从文件里的几个字眼,我们可以看到,此次的事件如果是真实的,那么李大霄的约谈就是因为自身存在了一定的问题。
因为李大霄是一个网红,是一个财经圈比较有名气,有影响的人物。但是他对于底部的判断更多的是停留在一个预测。
并且对于股市的分析,也更有一些片面的导向思维,所以造成了影响市场正常判断、投资者理性操作的反作用。
因此,为了避免事情进一步恶化,李大霄可能被约谈了!
从这件事的真假上来说,我们并无法求证。
因为现在李大霄本人,以及官方也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和确定性的恢复。
不过网络上许多的知名机构已经陆续报道了此事,至于是真是假,我相信会有一个结果!
但是此事一出,网友真的是炸开了锅!
有些人称:“难道李大霄的3000点焊不住了?”
有些人调侃:“难道是要求李大霄去考一个焊工执照?”
更有网友直接点赞,说约谈的好!
那么,你认为此次李大霄的约谈是什么原因呢?后期的李大霄还会创造出“新的底部名词”吗?
还是已经成为了历史?有所收敛?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如果你觉得这篇回答对你有帮助,请记得点赞支持哦。
首先,确定一件事情就是李大霄被约谈是真实的事件,并非造谣。
李大霄是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证券研究所所长,同时是中国最敢于呐喊、声量最大的股市“预言家”:“钻石底”、“地球顶“、“婴儿底”、“儿童底”、“少年底”、“焊牢3000”、“战疫底”等接地气的概念便接连不断,但A股剧烈的市场波动往往和“大校”预言碰撞出强烈的火花,也让李大霄成为A股最有争议性的人物。
李大霄被约谈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他作为一个证券研究所所长在网络发布一些关于A股的观点,预测A股的底以及A股的顶,但是却没有依附专业的研究报告。
证券行业是一个合规性看得比较重的行业,任何有关股票走势或者是大盘走势的观点,都必须依附在专业的研究报告当中,如没有专业的研究报告,单纯的预测上证指数或者是股票的话,是属于不合规的,严重的可能葬送整个职业生涯。
不过李大霄,在网上的言言论大部分都是属于比较友好的,最起码他会劝广大股民不要接触黑5类股票,拥抱蓝筹,做好人,买好股。
觉得我的回答有价值的话,请点个赞吧。
欢迎关注头条号,更多有价值的文章推荐给你
从近年来李大霄在证券市场的行为来看,也是褒贬不一,支持他的人很多,反对他的人也很多。就是他的粉丝,包括铁杆粉丝,有时候对他的行为,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有不同的争议。特别是他动辄“发明”这个底、那个顶的行为,从最初的大受赞赏到现在的各受质疑,却始终没有引起他的高度重视,而是“乐”底不疲、“乐”顶不累,继续“发掘”他的“底理论”、“顶理论”,甚至还喊出了诸如“中国股市的大国牛将永别3000点地平线”这种完全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没有数据支撑、没有研究基础的口号,以此来吸引眼球。 如果瞎猫碰死耗子,被他撞上了,他就会无限放大其效应,证明自己如何如何正确、如何如何有前瞻性。如果不正确,也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证明自己没错。
到底错误没错,投资者心中当然有一杆秤,而不会进入到他的口号圈套之中。但是,也会有一些投资者会在他的口号中上当受骗,且不知为什么。就像3000点地平线一样,已经在3月份完全被打破了。但是,他仍在不遗余力地大吹牛市,蒙骗投资者 我们说,作为一名证券分析师,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而不是为了吸引眼球,增加粉丝,故意去制造概念,用一些完全不靠谱、也没有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的东西,去糊弄投资者。如果这样,就失去了一位分析师应有的素质和品格。
我们注意到,为了吸引眼球,李大霄还在去年年底搞了一场所谓的“留还是不留”的自我名义调查。虽然要求其永远离开的声音很大、意见很多、态度也很一致,但是,他仍然以“大家不希望我离开”的自我结论,来继续发表他完全不靠谱的言论。而这一出,也让他吸粉不少,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至于是正向影响力还是反向影响力,李大霄是全然不顾的。他需要的,就是粉丝,就是流量,就是**。 李大霄不是一个坏分析师,但也绝对不是一个好分析师。
2、银保监会约谈部分房地产信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房企又会怎么样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告诉这些信托,房住不炒,你们悠着点。
对于房企来说,从信托这个渠道的资金来源,在规范方面要求提高,简单地说,就是房企融资阀门,被收紧了一点点。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底,房地产信托资产余额3.15万亿元,占全部信托资产余额14%,较年初增加1665.97亿元,同比增长15.15%。但部分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长较快,部分房地产信托业务存在一定合规问题和风险隐患。
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5月份,我国70个大中城市中,67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数量与上月持平。目前房价已经处于高位,但价格还在上涨,对于经济转型是不利的。虽然单月来看,房价是温和上涨,但换算成年化上涨幅度,还是比较高的。
在这种情况下,7月6日,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针对近期部分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增量过大的信托公司,银保监近日开展了约谈警示,要求这些信托公司增强大局意识,严格落实“房住不炒”的总要求,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和现行房地产信托监管要求。
据悉,银保监对这些信托公司提出五方面要求,一是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和现行房地产信托监管要求;二是提高风险管控水平,确保业务规模及复杂程度与自身资本实力、资产管理水平、风险防控能力相匹配;三是提高合规意识,加强合规建设,确保房地产信托业务稳健发展;四是控制业务增速,将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量和增速控制在合理水平;五是提升受托管理能力,积极优化房地产信托服务方式,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专业化、特色化金融服务。
地产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离开金融机构资金支持,地产也就难以为继,这样对于地产调控,不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至少也是非常明显的收效。银行星戴是地产资金核心来源之一,银保监会可以直接对信贷资金进入地产进行管控。但信托产品又有所不同,信托资金流向楼市本身没有违规,所以银保监会采取的措施又有所差异,通过对信托资金流向楼市进行必要的窗口指导,一方面提高信托资金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是进一步规范信托资金流向地产。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一切是为了落实中央房住不炒的战略,为了中国经济持久稳健发展,为了中国经济转型服务。
2019年上半年的地产狂欢似乎到了尽头。中国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日表示,为加强房地产信托领域风险防控,针对近期部分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增量过大的信托公司,银保监会近日开展了约谈警示,要求这些信托公司控制业务增速,提高风险管控水平。
促使监管“紧箍咒”出台的原因则是,地产信托的狂飙,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投向房地产领域信托产品共计发行2954款,占比39.43%,募集规模达到4531.94亿元。
高收益稳回报的吸引力
据了解至少有10家信托公司被指导。针对房地产信托被收紧一事,中信证券明明团队指出:在“房住不炒”思路下,二季度以来多项文件要求控制房地产融资,而近期对房地产信托业务监管政策加码,房地产信托融资或将承压。今年一季度信托融资有所回暖,信托资金投向房地产比例扩大,新增信托逐渐向房地产集中。虽然信托融资占房地产开发融资资金来源比例不高,但对房地产信托监管政策的加码可能会造成其他机构的谨慎情绪和融资渠道的收紧。
“若是出现约谈,说明窗口指导的力度是很强的,很大程度上也说明当前对于防范金融风险的操作还是比较多的。实际上这对于信托公司的资金发放计划是会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也需要积极落实房住不炒的政策。”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严跃进认为,此类禁止性的做法以及近期的部分乱象,也说明此前资金面是有所放松的,贷款方面也出现各类乱象。而恰是此类乱象,也导致各地地王现象又开始出现。从后续市场的表现来看,需要防范新的风险,相关地产企业也需要防范融资方面的新压力风险。约谈后资金面会收紧,考虑到近期融资市场的降温和销售市场的降温,房企预期会改变,这会带来新的问题,或者说近期拿地会趋于保守。
信托之所以青睐房地产不无道理。深圳一家信托公司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一年能给出10%收益的产品,基本上都被“房托产品”包揽。“实体经济一直不振,一般制造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一年能够给出10%收益的行业屈指可数,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房企都有这个实力,一般要排名前100的头部企业。”
“‘房托’产品表现稳定收益也高,一般都能给到8%左右的收益,不能兑付的情况极少,因此我们财富中心今年六成产品仍然集中在‘房托’这个领域。不但是客户安心,销售人员也安心。”一家大型信托公司广州财富中心的负责人廖晨(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据廖晨介绍,目前房地产信托的年化收益率都在8%之上,且相比其他产品来说,兑付更为灵活。“部分产品可以提前付息,比如我们现在在售的产品就有可以按季度或者半年度付息。”
地产信托仍占大头
信托资金有多少投向房地产?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投向房地产领域信托产品共计发行2954款,占比39.43%,募集规模达到4531.94亿元,其投资金额居集合信托五大投向之首。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8.7%。整体看上半年房地产信托市场火热,是资金流向最多的投资领域。
对于房地产信托被戴“紧箍”的原因,普益标准分析师龙燕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今年以来房地产信托市场发展迅猛,同时也成为违规问题高发领域。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下,银保监会发布“23号文”(《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后续约谈多家信托公司,旨在整治房地产信托市场乱象,有效防控房地产领域风险。在一系列监管措施下,过热的房地产信托市场有望降温,银保监会对信托公司的窗口指导也将常态化,有助于促使信托公司回归业务本源、加强主动管理能力,转型发展房地产信托业务,探索开展真实股权投资业务,如REITs是未来可选的方向之一。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所的数据则显示:信托资金偏爱一二线及省会城市的房地产项目。据统计,二季度已披露投向区域的1201款房地产信托产品中,广东省以223款产品高居第一位。其中,房地产信托数量超过100款的地区有三个:广东、江苏和四川。
用益信托网研究员帅国让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月度数据来看,房地产类信托在2019年3月达到募集规模的巅峰,4、5、6三月募集规模有起伏变化,但月募集规模均在600亿元以上。房地产信托在集合信托产品的地位上升,在信托业的业务转型期,房地产信托构成了信托行业管理规模的重要支撑点,短期内难以出现明显的下滑。但随着5月中旬的“23号文”的出台,监管层对过热的房地产信托采取严厉的措施,未来房地产信托规模增速或将有所下降。
由于频频“涉房”,今年不少信托公司领到“罚单”。如3月7日,粤财信托被广东银保监局处以220万元罚款,罚款原因包括“违规开展房地产业务”;3月22日,北方国际信托被天津银保监局处罚,原因是“违规发放房地产自营贷款”以及“信托资金违规发放房地产贷款”;5月23日,中融信托也因“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不审慎”遭到黑龙江银保监局处罚。
据了解,银保监会本次对信托公司提出五方面要求:一是要求这些信托公司增强大局意识,严格落实“房住不炒”的总要求,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和现行房地产信托监管要求;二是要求提高风险管控水平,确保业务规模及复杂程度与自身资本实力、资产管理水平、风险防控能力相匹配;三是要求提高合规意识,加强合规建设,确保房地产信托业务稳健发展;四是要求控制业务增速,将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量和增速控制在合理水平;五是要求提升受托管理能力,积极优化房地产信托服务方式,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专业化、特色化金融服务。
估计想引导资金前往科创板吧
3、蚂蚁金服又被约谈了,支付宝会变成什么样呢?
我们在那些企业家面前就是蚂蚁,说白了就是吃瓜群众。不管支付宝变成什么样?还是叫支付宝?不会叫宝支付这个不用去操心,这个社会能把自己做好,做出榜样给别人看就已经不错了。人一生当中做100件好事,没有谁去评价,做错一件事就会成为公敌,这就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