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看看基金市场中一些奇葩事。对于全市场已经成立的11375只各类基金,包括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混合型基金、FOF基金、其他基金,其中自然有不少有趣的现象发生。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令人意外的基金和基金经理。
一、管理基金最多和最少的基金经理
市场中管理基金最多的基金经理为广发基金的谢军,目前旗下还管理着包括广发睿享稳健增利混合、广发汇康定期开放债券、广发汇宏6个月定开债、广发汇承定期开放债券、广发鑫裕混合A、广发鑫和灵活配置混合A、广发安悦回报混合A、广发安享混合A、广发增强债券等24只基金,曾经管理过52只基金,涉及股基、债基、货基多种类型。
市场上管理的基金数量最少且时间最长的是富国基金的朱少醒,旗下独宠的富国天惠成长混合管理时间长达15年,至今无人超越。
二、市场上持有人最少和最多的基金
市场上规模最小,持有人数最少的基金为长信中证上海改革指数(LOF) (2018年3月31日更名为长信量化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不过终究还是没有逃过清盘的命运,目前基金已终止),其成立之初场内最少时持有人仅1人,份额1.5万份。
规模最大的基金为天弘余额宝货币基金,规模达11908.16亿元,共超过6亿人持有,最高个人持有2亿多份,占比0.02%。
下面都是有钱且余额宝一放就是几千万上亿元的有钱人
三、年化回报最高和最低的基金经理
如果不计算从业时间,那么年化回报最高的基金经理为中欧基金的卢纯青,从业时间237天,年化回报197.83%。
年化回报最低的是中融基金的赵菲,从业时间为5年又280天,年化回报为-5.58%。
四、成立以来涨幅第一和倒数第一的基金
成立以来涨幅最高的基金是华夏大盘精选,成立至今涨幅为4383.34%,最大回撤为49.54%,期间换过9位基金经理,基金涨幅主要是在王亚伟管理期间获得。
成立以来基金排名倒数第一的是工银中证传媒指数(LOF)A,成立至今跌幅为72.06%,最大回撤为80.91%,曾计有三位基金经理管理。
上述我们提到的是指数型基金,由于指数型基金经理的作用不大,只能跟踪指数变化,因此我们还统计出了主动型基金的倒数第一。
那就是长盛国企改革混合基金,成立了5年又257天,成立以来下跌了29.7%,最大回撤为64.24%,期间共计有4位基金经理管理,直到2020年4月代毅加入后,基金业绩终于转负为正。
今天就统计到这里了,有机会我们下次再来统计一下基金界中那些奇葩的数据,或者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主动型基金投资策略:定量结合定性,精选好基,采用均值回归逻辑,严控风险。
指数基金定投策略:低估定投,适中持有,高估卖出,即定投标的按照当前指数估值进行精选;
估值指标:PE指市盈率(TTM),PE(TTM)=成分股市值/成分股净利润(TTM),PB指市净率(MRQ),PE和PB百分位;
定投指数:采用均线定投法,设置每个周期基础定投金额,按照当期扣款率计算定投金额;
定投金额:实际定投金额=基础定投金额*当期扣款率(60%当期扣款率210%);
扣款说明:单次定投金额按照近10日振幅(指数近10日振幅=指数近10日交易日最高收盘价/指数近10日交易日最低收盘价-1)采用周定投进行扣款,比如定投初始金额设置为每周定投1000元,那么最低需要准备600元,最高需要准备2100元,个人可以依据自身的资金量设置。
这里精选了一些历史文章,以供大家学习参考!耐心看完,一定有所收获!如果还有其他疑问也可以直接在文章下方留言!
整理不易,点个赞呗!
如果你看不懂自己手中的基金持仓,不知道这只基金该不该留着,亦或是存在其他疑问,都可以在评论区下方留言,只要看到就会回复。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看后顺手点个赞,以示鼓励!加关注,不迷路。
基金行业委外赎回效应正在进一步发酵:基金产品大额赎回、清盘的情况不断增多。
进入8月,委外产品到期高峰来临。第一财经获悉,尽管一些资管机构采取了多种方式挽留,比如补足当初销售承诺的预期收益,但很难真正留住客户,后者更愿意到期不续或者转投其他优势产品。
基金清盘创新高
在货币政策收紧、“一行三会”协同强监管等政策效应共振之下,银行体系过往充裕流动性的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并使得流向资管行业的委外业务随之收缩。委外资金一旦抽身,大额赎回效应下造就一堆迷你产品。
据Wind资讯统计,495只开放式基金(A、B、C等子份额分别统计)在二季度净赎回份额超过了自身规模的50%,其中的112只基金份额赎回比例超过90%,更有方正富邦鑫利宝等4只基金遭遇赎空,28只基金所剩份额不足1万份。如今迷你基金在基金市场的数量占比已经超过6%。截至6月底,259只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占已披露二季报的4136只基金的比例约为6.26%。
迷你基金数量增长的同时,清盘基金数量也在增多。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基金清盘的数量多达23只,这一数字不仅超过了2016年全年22只清盘基金的总量,也创出了有史以来基金清盘数量最高的年份。其中,博时基金一家今年以来以四只基金清盘,摩根士丹利华鑫、德邦基金、银华基金旗下各有两只基金清盘。
第一财经联系博时基金询问近期该公司旗下博时锦禄等三只缘何清盘,该公司回应以公告为准。8月1日,是博时锦禄纯债基金公告宣布清盘的日子。自2016年11月8日成立以来它只维系了约9个月“寿命”。公开资料显示,该基金为定制基金,造成迷你化并清盘的始作俑者正是定制客户的资金“出逃”。
截至6月末,博时锦禄纯债资产净值为1132.58万元,自5月5日以来至2017年6月30日出现了连续20个工作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在二季度份额净赎回1.8901亿份至1115万份。3月1日,该基金单一定制客户持有份额为19999.9万份,到了6月30日份额降至1099.9万份,但仍是第一大持有者,持有份额占比98.64%。
进入三季度,博时锦禄基金似乎再度发生较高比例的赎回的迹象。7月25日,博时锦禄基金净值发生剧烈波动,单一交易日大跌3.5%。然而,这一交易日基金重仓券种15国开01(150201)仅小幅波动(据二季报信息,15国开01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88.29%。)。体量短期的剧烈下滑为8月初的清盘埋下了伏笔。
分类来看,债券型基金成为了基金清盘的高发地带,今年以来有14只债券型基金相继清盘;其次7只混合型基金,其中的5只为偏债基金;QDII基金清盘两只。
华南一家大型公募人士对第一财经称,最近迷你基金清盘跟监管风向有重要关系。该人士称,近日监管收到指导意见:基金公司旗下“迷你基金”总数超过10只,所申报产品都不再受理;同类型“迷你基金”数量超过3只,同类型产品也不再受理。
二季报显示,截至6月末,在最近的清盘大户中,博时基金旗下有10只产品规模低于5000万,其中博时泰和、博时上证企债30ETF、博时裕和、博时锦禄、博时聚享5只为债券型基金。在近期一口气清盘了博时锦禄等3只债券型基金后,博时基金旗下迷你基金数量低于10只,单一类型的低于3只,近期的债券型迷你基金数量仅有博时泰和、博时上证企债30ETF2只。
除了博时基金外,截至6月末,海富通基金旗下9只基金资产净值少于5000万。在8月4日,该公司对旗下海富通双利的债券型基金进行了清盘。
委外潮起潮落
在基金行业,说起货币基金,市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天弘基金,天弘旗下余额宝是中国也是全球最大货币基金。而说起扛起委外大旗的基金公司则当属银行系基金,比如工商银行旗下的工银瑞信、建设银行旗下的建信基金以及中国银行旗下的中银基金,过去一年多来接连推出百亿规模的定制型基金震慑业内。
虽然在“一行三会”强监管的基调下,这些基金的股东方委外业务有所抑制;但鉴于这几家大行均是国有大行,各项风控指标一直以来位列行业前茅,显然受强监管的冲击并不大,这也为未来相关基金公司的委外业务提供了底气。
据基金业协会统计,二季度工银瑞信月均公募管理规模为7095.52亿元,位列第二大基金公司,较第三名易方达基金多出了近3000亿元的体量;反观一年前,工银瑞信刚刚挤进行业前三,公募规模仅为4500亿元。
在委外繁荣时代,也有非银行系基金弯道超车,其表现甚至超越了银行系基金。比如,来自深圳的博时基金便是其中的佼佼者。2016年,在中国基金市场总共发行的1151只基金中,博时基金一家就发行了79只产品,首发募集总规模约508亿。截至2015年末,博时基金以1982亿的规模排名行业12位,而到今年二季度公募规模快速上升至3670.83亿元,一年半时间里规模接近翻番,排名行业第四。
从股权结构来看,博时基金五大股东为招商证券、中国长城资产、天津港集团、上海汇华实业、上海盛业股权投资基金,对应的持股比例分别为49%、25%、6%、12%、6%。其中未有银行、保险之类的委外大金主。
2015年7月14日晚间,招商银行发布公告,公司副董事长张光华因工作调动,辞去公司副董事长等职务。其后不久,张光华加盟博时基金出任董事长职务。张光华的任职履历显示,除了招商银行的任职履历外,还担任过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广东发展银行行长以及永隆银行副董事长等与银行业务资源有重要关系的职务。这在业内看来,银行体系“强人”加盟正是成就博时崛起的一大重要因素,其表现甚至超过了同城的招商银行嫡系子公司招商基金。
众所周知,银行委外资金进入公募基金的平台多为固定收益产品,这也推高了相关基金公司非货币基金的规模。来自基金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博时基金非货币公募基金2017年二季度月均规模为2542.84亿元,排名行业第二。而在张光华上任不久的2015年末,博时基金非货币基金规模仅为963.6亿元,行业排名13位。一年半时间,以固定收益产品为主的非货币基金规模增幅超过163%。
“张总(张光华)是顶着招商银行副董事长的头衔空降博时的,他在银行系统人脉广。”深圳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如是说。
然而,委外退潮的对基金行业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一些委外业务大户也成了高比例赎回(包括到期不续)集中营。截至6月末,博时基金旗下23只基金(子份额分开统计)二季度赎回比例过半。博时现金收益B单季赎回规模高达90亿份;博时稳健回报A、博时双债增强A、博时聚润纯债、博时安誉18个月、博时安荣18个月赎回规模较大,分别净赎回20.15亿份、66.475亿份、19.98亿份、23.15亿份、20.91亿份。另一些委外产品大户同样遭遇了较大的赎回压力。大成基金旗下10只基金在二季度赎回比例超过50%,工银瑞信9只、广发基金15只、华夏基金15只、鹏华基金21只、天弘基金15只、招商基金20只。
退潮效应进一步显现
种种迹象显示,委外赎回效应还将进一步显现。2016年是委外业务的爆发之年,但真正的高潮期始于2016年8月。以基金发行数量衡量,前7个月月均发行数量约为50、60只,但到了8月份发行势头猛然提速,基金发行数量从7月份的59只骤增至123只,而8-12月期间平均每月有140只基金发行成立。
江苏一家城商行渠道负责人对第一财经称,在自身资金并不充裕的情况下,该公司多数委外产品到期后不会考虑再续;少部分还在投向资管产品的,也会重点考察过去过往业绩和产品设计是否应景。
上述深圳公募内部人士续称,产品到期若业绩不达标,基金公司还想留住委外资金,大概率是要补足委外机构的 “收益缺口”,如果退回管理费还不够,则有可能要自掏腰包。当然,碰到强势的委外金主,即便该补的都不补了,它还是要走。
江西一家城商行交易部人士对第一财经称,资管机构补给银行收益缺口并非是真金白银的掏出现金,而是通过其他途径来实现。比如进行回购交易,券商资管通过回购交易将资金以低成本(比如3%年化收益)拆解给委外客户,后者又将融到的资金购买该券商指定的理财产品,高出3%的无风险收益就是委外金主获得的“收益缺口”。
上海某券商固定收益负责人称,基金公司也可以通过回购交易或者购买同业存单等方式来进行类似交易,但前提是要通过监管穿透。基金公司旗下货币基金或者一些债券型基金在进行上述交易时必须分散配置,否则本身规模有限的单一产品大比例进行上述交易极有可能无法通过监管穿透这一关。这也意味着,大型基金公司腾挪的空间较大,它可以通过旗下多只产品以“分散配置”的方式进行上述交易,而小型基金公司本身规模有限,如果没有股东扶持则根本无法补足委外客户的收益缺口。
上海一家非银行系中型公募基金人士对第一财经称,最近该公司都没发行过委外类型产品。“我公司主要的委外业务来源是城商行等中小型银行,受监管政策变化的影响较大。”
定制基金壳资源的自发清盘一方面说明委外业务出现收缩之势,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泛滥的固定收益产品壳资源绝非委外金主的珍视品种。第一财经从上海、北京和广东多家基金公司处获悉,近期监管收紧了对于混合型基金的批复,多家基金公司上报的以打新为主的混合型基金都未被批复。而今,这类产品成为了委外金主的偏好之物。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华东区域总监谢军(化名)对第一财经称,随着股票市场的回暖,基金发行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如果偏股型基金在四大行发行,基本不用担心成立问题。
“现在很多委外资金想定制打新产品,但是找不到合适的壳。单一定制不到,拼单也难。”谢军,“如果现在批下来一只打新主题的混合型基金,起码要募集50亿以上。”在谢军看来,灵活配置基金做打新产品是最合适的,其仓位可在0~95%之间可以随意调节,行情好的时候加大底仓配置,反之则减少;股票型基金有最低80%仓位限制,对于机构客户来说显然风险太高;债券型基金的话,大规模的打新贡献度不高,而债券也不景气,很难达到预期收益;小规模债券基金,可能还不符合6000网下申购的股票市值的门槛。
总体,委外业务大幅收缩的大背景下,委外资金变得挑剔,优秀的业绩以及合适的产品设计成为了它们的重要考量方向。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近日在公开场合表示,鼓励银行、保险等机构投资者通过标准化大类资产配置服务参与资产管理活动。银行、保险等机构更为贴近、了解投资者。结合投资者需求,通过大类资产配置对公募基金产品进行二次选择,为投资者提供跨生命周期、经济周期的资产配置解决方案,是这类机构投资者的重点发展方向,前景极为广阔。建议在《基金法》框架下制定大类资产配置机构及产品的相关法规,通过功能监管,允许机构投资者申请大类资产配置牌照并核准其发行相关产品,为资本市场引入真正稳定的长期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