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益基金金牛赎回为什么还有收益

jijinwang
理财产品被银行强制提前终止,是霸王条款还是另有隐情?近期有投资者称,“宇宙行”两款超过1000天的理财产品被通知提前终止,均属于工银财富客户专属理财产品,其中一款原期限为1829天,封闭期达到5年,另一款为1158天,风险等级均为PR3,前者预期收益率达到6.1%,后者预期收益率为5.5%,很明显在当前市场收益率持续下跌情况下,客户对于强制终止是非常不满意的。
银行的强制终止协议行为是否涉及霸王条款,还是另有隐情?大家知道,2018年4月银保监会颁布实施“资管新规”,其中涉及理财产品重要内容有两点∶一是保本型理财产品必须在2020年底之前全部清退,彻底打破刚性兑付;二是理财产品预期收益型逐步向净值型转换。不过鉴于商业银行存量理财产品包袱重,短期转型存在一定困难,今年监管机构又将过渡期延长一年,设定2021年底为过渡最后期限。工商银行作为六大国有银行排头兵,在理财产品转型上还是比较迅速的,前述两款产品由于封闭期太长,2018年发行,期限5年,很明显在2021年底之前也无法转型到位,所以只被迫有提前终止,依据是监管部门的要求,因此说霸王条款是不存在的。
但作为发行银行,还是有难言之隐的。举例前述两款产品,预期收益率高达6.1%,而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理财产品收益率已经连续45个月下跌,目前平均收益率已降至3.75%附近,而国有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仅3.1%左右,相对6.1%的收益率,差了3个百分点,所以如果发行银行募集20亿的话,就意味着每年需要为这只产品承担6000万的损失,银行肯定是不愿意的。如此一来,以政策的之名强制赎回未到期理财产品,才是重点。理财产品清退大限虽然又延长了一年,但只要不能自然到期,或银行又无新产品承接的情况下,相信涉及的银行都会采取提前终止的措施,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就是所谓的政策风险,很难预料。

为留住客户,银行真是花了心思。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近期部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温暖升级”,到期不赎回,收益照样给。专家表示,理财产品不断创新,背后反映的既有银行理财竞争激烈,也有银行负债“压力山大”。

温暖升级

某股份行日前对一款短期理财产品“温暖升级”。在该理财产品到期后,客户本金和投资收益并不会自动划到银行存款账户,对未主动赎回或未全额赎回的客户,银行“贴心”地准备了一项“福利”——未赎回部分的本金可继续享受该理财产品的收益。

以一款投资期限为90天、最近年化收益率约为3.6%的理财产品为例,该行理财经理介绍,持有这款产品90天后,若暂时没有动用理财资金的打算,比如还要过10天、20天的才会用到,那么可以先不赎回,持有期间仍可享受理财收益,而不是按照活期存款计息。若只是赎回部分资金,余下部分的本金仍可享受理财收益。继续持有期间,可随时实施赎回操作,资金T+1日到账。

用心增黏性

在理财产品不断创新的背后,除了业绩考核压力外,也折射出银行渴望增强客户黏性,这与银行负债端压力不无关系。

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助理总经理李茜表示,2020年以来,银行资产端的投放速度加快,负债端的支撑需要跟上。“各期限的银行同业存单利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货币市场结构性紧张,反映出银行存在负债端压力。”

从同业存单发行规模看,普益标准研究员刘龙泽表示,今年初,商业银行展现出积极吸收市场资金的姿态,多家银行公布的同业存单发行计划较去年进一步扩大。尽管存单发行成本走高,但银行发行热情不减,“量价”齐升。

拓宽资金来源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业务之一,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透露,截至2020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3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1%;总负债29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李茜认为,银行自身应拓宽资金来源,如发行大额存单、同业存单、金融债等主动负债工具。还应加强负债成本管控,从服务端和产品端做强竞争力,增强客户黏性,提高存款精细化、差异化定价能力。

此外,银行还可以加强主动负债类工具创新,通过对不同客户、不同期限、不同产品的负债进行差别定价,调节负债结构比例;灵活利率定价机制,按户、按期限、按额度确定存款利率,丰富存款产品;顺应资金线上支付、移动支付趋势,通过做结算、做交易、做代理和做流量等,带动低成本资金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