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卖指数基金,满7天免费卖出,费率每年0.8%,算起来每月0.07%;之前买混合基金,吃亏太多,不知基金经理调仓,波段做T要手续费。指数基金,各家公司类似,大型公司、基金规模大,比较好,附图为我自选指数基金,供大家参考。
我选的低估板块:上证50、银行、证券、黄金、白酒、医药、养殖、房地产、恒生科技,近期都处于低位,我在慢慢布局低估板块,每个都投一些,有把握的,多投一些资金;如果下跌,我会继续加仓;将来总有哪个先涨起来,耐心等待吧。
欢迎 关注 点赞 评论[比心][比心][比心]
一:基金经理的年化回报率是怎么算的?
简单来说,基金某一个月的收益率*12就等于年化回报。其他类推。二:基金经理的回报率是什么意思
1. 是1元+1.2元=2.2元。2. 回报率就是收益率,比如说回报率是120%,也就是赚了1.2倍,净值是2.2元了。
当股市步入牛市,和股市息息相关的混合型基金及股票型基金回报率也
基金年回报率有多种计算方法,经常使用的是用基金净值计算基金年回报率,公式为:基金年回报率=(年终基金净值十年初到年终每份基金红利一年初基金净值)÷年初基金净值x100%,例如假设:
(1) 年初基金净值为1元。
(2)年终基金净值为2.2元。
(3)年初到年终每份基金红利为0。
那么,年回报率=(2.2-1)÷1x100%=120%。
意思就是说一百块钱一年赚十八块四毛五分六,那么你投资一千块钱就是赚一百八十四块五毛六。
120%就是1元起步的2。2元。
三:基金经理任职回报率多少算优秀
每年稳定30%以上那就是很好的。四:基金经理任职回报率什么意思
隔离里的2022年似乎比往日要过得更快一些,今天是四月最后一天,这也意味着2022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这一年对于权益类基金的投资者而言,毫无疑问是异常痛苦的。
年内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跌幅达22%,从消费到医药、从半导体到新能源,什么赛道都不灵了。哪怕明星基金经理们也是哀鸿遍野,30%以上的跌幅排行榜中名将云集,傅鹏博、杨锐文、陈金伟等等等等。这些都还是投资框架成熟的老中青三代中的佼佼者,更不消说部分极致压赛道型的基金经理,业绩就更加难堪。
在上周证监会发布的公募基金发展意见里,“扭转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发展模式”的表达可谓是微言大义。过去两三年的公募发展的浪潮里,围绕基金经理的造神和赋魅,是行业上下在利益驱动面前走了一些弯路。
而关于主动权益基金经理长期年化收益率的讨论,在这个全市场暴跌的时刻,则更加的有意义一些。
动辄年化25%+的幻象过去两三年,市场盛行所谓景气度投资。这种基于景气度基本面的趋势投资,是从行业需求的角度甄别赛道的景气度,然后在其中遴选优质公司。背后的假设是只要行业景气上行,公司的业绩就能够持续兑现,甚至超出市场预期,股价就能持续上涨。从2018年底开始,猪周期、半导体、CRO、新能车……这样的方法论在市场中反复被验证。
与此同时,其实公募基金经理也在经历着一场更新换代,经过2015年的惊涛骇浪后,很多公募都完成了一场基金经理的迭代。一批新生代基金经理在2016年前后走上工作岗位,在2016~2018年的市场锤炼中,逐渐成熟。
正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 年化收益挡不住。2021年前后,市场上涌现出一批,从业5年+年化收益25%+的基金经理,他们在配置上对新能源、医药等赛道上有超额收益。我截取部分知名赛道型基金经理在2021年年中的年化收益,供参考。
更有甚者,还有“聪明人”能够在不同的景气赛道中闪转腾挪,一度打出了三年四倍的神奇收益率。
在动辄年化25%的市场环境中,投资中常会出现的“这次不一样”又来了,不少做景气度投资的机构被市场追捧,并随之演绎出了一整套的投资价值观和方法论。业绩和媒体的戴维斯双击,让这批机构的故事迅速为投资者所熟稔,百亿私募在倏忽间崛起,明星公募层出不穷。
不少机构投资者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的投资方法论包装成了一些短期难以证伪的理论,市场上也不乏追随者。
景气度投资的方法论也被市场所追捧
然而,繁华虽盛,总要经历四季。A股历史上,公募基金经理能够达到所谓“双十”(从业10年,年化收益率10%+)的基金经理寥若星辰。一边是年化25%轻轻松松,另一边是拉长看年化超过10%都步履维艰,到底什么才是基金经理年化收益率的真相呢?
15%是残酷的真相中国资管行业毕竟还是图样,拥有百年资管行业历史的美国在这方面数据要全面很多。根据易方达的统计,美国第一只开放式股票基金——马萨诸塞投资信托基金(MIT),从1924年7月成立到2021年9月底的近百年间,年化收益率为9.4%。看起来不是很高,但近百年的时间玫瑰下,净值上涨了6351倍,非常惊人。
拉长周期看,如果投资于股票市场,年化收益率超过15%,就足以青史留名了。今晚开股东会的股神巴菲特,长期年化收益率差不多在20%左右;成长股投资的神彼得林奇在1977-1990 年间掌舵麦哲伦基金,年化收益率为20.8%;逆向投资大师邓普顿从1954年开始管理邓普顿成长基金到1982年退休,年化收益在15%左右……
15%足以成为优秀基金经理的门槛,那么这个收益是怎么来的呢?
投资收益由所投资的底层资产决定,当我们在投资主动权益基金的时候,我理解的底层资产其实源于两个方面:权益资产的beta收益和基金经理自身的alpha收益。
股票的长期收益率围绕内在价值波动,可以将指数的长期净资产收益率视为权益资产的beta,而沪深300的长期年化收益率就在10%~12%之间。
基金经理是人,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波动和不可测。在股票市场的波动中,我们在投资主动权益基金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置信度问题。也就是说基金经理要让我坚定地相信你可以创造超额收益,不然市场是波动的,基金经理的投资方法论也是波动的,那让我们投资者如何去坚定持有长期投资呢?
基金经理既要讲清楚他的投资方法论,我们还需要在持仓里看到他是如何去坚定践行这种方法论的。
张坤说自己做的是从供给端思考投资,赚高roe的钱,看张坤的持仓,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投资思路在被践行;姜城说自己在做慢变量行业的投资,我们从其持仓里也可以很明白地看清楚。邬传雁最近业绩不好,但他追求“无形资产”的投资策略并没有大的偏移,这就不让人那么肝颤。
一旦基金经理有了稳定的投资方法论,那么alpha必然就根植于这种方法论之上。这种alpha拉长看,其实也就是3%~5%的超额,不会特别特别的高。我也曾经迷信过某一类投资方法论会长期保持超高超额,但最后发现,时间会抹平一切。
10%~12%的beta+3%~5%的alpha,一个优秀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的长期收益率就呼之欲出了,15%左右。
朱少醒、曹名长、董承非这些在A股厮杀多年的老将们,拉开长期收益率看,基本也就在15%左右,这才是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年化收益率的真相。
幻象和真相之间的魔术是时间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幻象和真相之间的错位呢?答案是时间。
同样是这几位优秀的赛道型基金经理,当我们站在当下时间节点再看他们的长期收益率,我们就会发现,原来也会向15%左右靠拢。
产业发展的兴衰自有周期,截取高德纳曲线最陡峭的那一段,当然会得到错误的结论。拉长时间,穿越一轮产业的牛熊,可能才能真正看到基金经理到底有没有在其中创造alpha。否则盲目追捧很多连行业etf都没跑赢的赛道型基金经理,一旦产业周期有变化,最后必然会出现无法接受大幅回撤的结果。
三到五年还并不足以看待基金经理的长期年化收益率,风物长宜放眼量,目光放的长远一点。
最后话说回来,既然长期的中枢是在15%左右,对于一时踩中市场风格,年化收益拉的过高的基金经理,其实是要降低长期收益预期的。而对于那些投资方法论正确且稳定,但是多年没能跟上市场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反而应该高看一眼。
这大约是主动权益投资里的均值回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