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基金再受冷落。
这对靠货基“一条腿”走路的天弘基金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新经济e线获悉,最新披露的公募基金三季报显示,继今年6月货基规模呈现出断崖式下跌之后,报告期内再次遭遇净赎回。
据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三季度公募基金(含联接基金)总体出现净赎回,净赎回7556.78亿份。不过,与二季度各类型基金均出现净赎回不同的是,三季度净赎回主要集中在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上,混合型基金、指数型基金等出现净申购。
其中,净赎回最多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三季度净赎回份额分别达5126.40亿份和3080.28亿份,净赎回比例分别为10.90%和4.12%。
不过,就公募基金整体而言,得益于新基金特别是权益类基金的火爆发行,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部基金数量从今年中期的6708只增加到7104只,累计份额从15.3万亿份增加至15.8万亿份,净增近5000亿份,对应基金资产净值也从今年中期的16.8万亿元提升至今年三季度末的17.8万亿元,大幅提升了近一万亿元。
来源:Wind
新经济e线注意到,作为名义上的公募老大,同期天弘基金旗下基金资产净值却出现逆势缩水。Wind统计表明,截至2020Q3,天弘基金资产净值合计14158.2亿元,较Q2的14437.3亿元相比,环比下降279.1亿元。
旗下货基遭巨额赎回
新经济e线调查发现,今年三季度天弘基金旗下基金资产规模之所以逆势缩水,正是其货币基金遭遇巨额赎回所致。
Wind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天弘全部货币基金资产净值已降至12827亿元,较今年中期的13303亿元相比,大幅下降476亿元。
其中,规模最大的天弘余额宝资产净值从今年中期的12238亿元下降到11877亿元,减少了361亿元;天弘云商宝也从759亿元下降至669亿元,环比下降90亿元;天弘弘运宝B和天弘现金EQ2分别为164亿元和134亿元,Q3分别下降至149亿元和124亿元,环比分别减少15亿元和10亿元。
此前,自今年5月份以来货币型基金份额持续减少,6月份货基规模更是出现断崖式下跌,截至9月底,货基份额骤降至7.66万亿,较年内最高值缩水9.37%。
货基份额与资产净值在6月断崖式缩水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作为货币型基金主要机构投资方的银行,在这波货基赎回潮中选择了将资金抽离货基,转而选择投资摊余债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七月以来摊余债基成立规模快速上升,超上一轮发行高峰水平。7-8月份新成立基金规模达到2755亿元,9月成立速度有所减缓,但依然明显高出上半年平均水平。
在货基和摊余债基冷热不均背后,其根本原因在于机构配置需求分化。一方面,银行负债成本上升抬高对收益率水平的要求。今年4月以来,银行负债端的成本上升,继续配置低收益率产品将会压缩银行的利润空间,因此货基类等低收益产品对委外的吸引力下降。
相比之下,摊余债基以持有到期为目的,作为配置型产品,在策略上也会更倾向于采用“逢低建仓”的投资方式,长端券种的收益率到达较高水平、投资价值凸显,为摊余成本法债基入场提供了极好的时机。
另一方面,债市波动增强了对摊余成本法计量产品的需求。今年6月以来债市波动加大,用参考市价的估值方法会导致净值出现加大幅度的波动,银行一般不愿意承受这种委外资金价值波动导致的账面浮亏,更倾向于配置摊余成本法产品。
“在监管系列政策的出台过程中,摊余成本法货币基金增量受限,摊余债基作为符合资管新规的实行摊余成本法的公募基金产品,更符合监管方向。”有业内人士如是说。“反观货币基金配置需求还需观察银行负债成本走势。未来短期内银行成本将会持续上行还是有所下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存款与同业之间的力量强弱对比。”
据新经济e线了解,从近期情况看,二者在经过调整后都逐步稳定,未来银行负债成本难再走高。随着货币政策逐渐回归常态,货基收益也有所回升,在净值化转型的过程中货基的规模也许会逐渐缩减,但料不会再出现6月份规模断崖式下跌的局面。
主动权益管理成“瘸腿”
值得关注的是,与天弘余额宝一家独大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公司主动权益管理却成为了一条“瘸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