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什么是止盈?基金多少止盈合适

jijinwang
今天重发一下我在2018年11月1日的一篇文章:投资要学会把握趋势之第十篇——止盈和止损(节选)除了择基和择时,在基金投资中学会止盈和止损非常重要。当然,现在这个时候谈止盈,许多人会觉得有点不合时宜。熊途漫漫,亏损累累,回本都没指望,还奢谈什么止盈。是的,提到止盈,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牛市,以及大牛市带来的丰厚回本。不过,本人认为,如果说在牛市止盈是为了锁定利润,那么在熊市止盈则可以让你减少亏损。事实上,我早在今年六月初大盘刚破3000点时就已经满仓“抄底”,而我今年的亏损到现在也不过仅几个点而已。除了选择了比较合适的基金和适当的基金切换,自然也与及时止盈不无关系。比如这次国庆节后,10月18日当大盘调整到2500点附近时,我买入了天弘上证50指数C,10月25日满七天后赎回,盈利4.54%。
相对于止盈,止损就要显得困难多了。我认识一位理发师,七月份我上他那儿理发时,他告诉我买的基金已经亏损了快10个点,我建议他减仓避损。过了一个月我再次去理发时,得知他已亏损20个点。我问他为什么不止损,他说我还亏着呢,卖了不是实实在在亏了吗?这就是他的想法!因为犹犹豫豫一拖再拖,到现在他已经亏损了30多个点了。是啊,专家和分析师总是语重心长地建议你不要割肉,问题是什么时候算割肉,什么时候算止损呢?!就我个人而言,由于喜欢左侧交易,我给自己设定的止损目标位通常是亏5-10%。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一是亏损不大容易回本;二是因为亏损小而不至于在心理层面上构成压力,从而避免“翻本心切”的情绪化操作。俗话说得好: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股市从来不缺**的机会。重要的是不要亏得太多,现金为王。
然而,无论止盈还是止损,要能真正做到“见好就收”这一点并不容易。赢了还想赢,因为人心总是贪婪的;亏了不愿意出来,因为“账面上的亏损是浮亏”。所以我认为,要让自己的投资真正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做到: 一是不要和趋势作对,“识时务者为俊杰”,顺势而为方为上策;二是不要在自己作决断时抱任何幻想,“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个人观点,股市本质上是一种击鼓传花的资本零和游戏,如果做不到及时止盈和止损,那么投资的结果大概率就是亏损或者坐滑滑梯,至多也就是一个比活期宝强不到哪儿去的小有盈利。

一:基金止盈是全部卖出吗

首先可以设置一个固定的盈利点,定投的基金超过一定的盈利后开始关注止盈。超过盈利后往往基金还会继续上涨,记住最高的盈利能力,快要到达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止盈了。如果行情不是持续疯长,这个时候会出现所谓的震荡下调,跌倒一定的止损点时就可以止盈了。
同理,投资者可以设置止损点,基金发生亏损后可以全部卖出,也可以换基金,基金下跌也不一定要进行止损,也可以进行加仓降低成本,成本降低后承担的风险减小,回本的概率较大。
总的来说,对于基金未来是否上涨不确定时,可以先止盈一半保证一部分收益。基金继续上涨再止盈一半,直到基金全部卖出,当基金到达预期收益后下跌,那么投资者可以全部止盈。目前基金的止盈止损点位是非常重要的,当基金盈利达到止盈点位就可以进行止盈,或者基金亏损达到止损点时就可以进行止损。
那么基金定投该如何进行止盈的方法:
通常设置一个静态止盈点,在达到目标收益时就卖出,不恋战。根据市场不同,要将牛熊市区别对待更加合理。
牛市止盈方案可以选择:三二一法则,即牛市里第一次止盈点在收益率30%,继续定投第二次止盈点收益率20%,第三次止盈点收益率10%。
最大回撤,是指某一周期内基金产品收益率下降幅度的最大值,是一个风险指标。
控制最大回撤止盈,就是在目标收益率的基础上设置最大回撤的阈值,当达到目标收益率的时候先不止盈赎回,而是继续持有。
基金定投最常说的就是指数基金,而指数基金当前点位是否值得投资,主要是看估值,估值低的时候多买,估值高的时候少买。其实卖基金的时候估值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在估值高的时候卖出,而估值低的时候继续持有。
常用的估值指标主要是市盈率,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同一行业不同指数的市盈率,或者将同一指数的历史水平进行比较,了解当前市场上整体水平,衡量指数是被高估还是低估。
除此之外,也可以观察一下百分位,这个指标主要是用来表示市盈率在历史区间所处的位置。比如80%,则表示当前市盈率比历史上80%的时候都高。
很多人在止盈后,可能还会有一定涨势,大家担心止盈可能会错过后面的增长。而动态止盈法就是止盈点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而变化。

二:基金移动止盈什么意思

原则1:不要奢求卖在最高点,分批止盈为佳 在谈基金定投止盈之前,投资者必须先明白一个道理——定投并不会使你暴富。定投以在时间截面上分摊成本为原理,力求分享的仅是市场长期成长的果实,并不能让投资者一夜暴富。所以,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的思想在定投上尤为不可取。 原则2:定投早期不止盈,中、后期要谨记止盈 基金定投收益来源除分享市场成长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强制储蓄,并利用长期复利的力量来达到小积累、大收获的效果。

三:基金里止盈什么意思

会的,但其实提醒,没多大意义,等你收到它的提醒去看的时候,可能净值又变了,还得你当时有时间去看,所以还是设置那种到达止盈止损点直接达成交易比较好。

四:基金如何止盈

某财经大V昨儿说:“在股市不**有两个原因:第一,拿不住;第二,拿太久!”这话实属马后炮,毕竟是从结果推导过程。但不可否认,这话说出了很多股民、基民的心声,这两年的结构性行情下,投资者如果想投机,就会拿不住;如果一根筋“价值投资”,拿着不撒手,结果也就是往返跑,买了个寂寞。

股市里没有只涨不跌的板块或个股,白马也有变病马的时候。以消费类基金与医疗类基金为例,易基消费近一年的收益为6.25%,拿一年也仅仅比银行存款利息高了那么一点点;中欧医疗近一年的收益是14.32%,相比易基消费已经高了两个段位,但在同类型基金里面,这个收益率实在差强人意。

买基金“拿不住”或“拿太久”都无法获得相对更高的收益。那么,基金到底该“拿多久”呢?这就涉及到基金“什么时候卖”,以及“如何卖”这两个问题。而因为基金投资的终极也是唯一目的是为了“**”,因此,本文只讲“止盈”,而不涉及“止损”。

投资者需要有一套符合自身特点,切实可行又能保证收益最大化的止盈策略。这个止盈策略分三层意思:

1、能更好地控制成本,是基金投资成功的首要因素(成本);

2、锁定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的目标基金后,最适合切入的时机是在横盘震荡阶段(时机);

3、当盈利达到自己预期值想退出时,应该怎么做(获利了结)?

首先,成本多少是高、是低,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结果,更多的是要参考该行业板块或个股整体是处于上升期还是下降期,而要锁定一只目标基金,就必须对该基金重仓的行业板块,以及基金经理重仓调仓的风格和节奏很熟悉。买基和买股一样,如果能底部进入,就成功一半了。佛系买基,底部进入,正常情况下比如按年计算,过程中可能收获50%+,中间会要回调10%+,最后到手35%+;半山腰进入可能最后到手20%+,这都是比较理想的局面。一般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持续投资的话,有的5年一周期,也发家致富了。

其次,“拿不住”归根到底还是对基金重仓行业板块及个股的基本面不熟悉,虽然短期看,个股股价会经常偏离基本面,出现超涨或超跌的情况,但长时间看,股价仍会向基本面回归。不论是股票还是基金,买入的时点无外乎三种,高位买入(超涨)、低位买入(超跌)以及横盘期(筹码交换期)买入。高位买入就容易被套,一套就发慌,一慌就想割肉止损;低位买入可能有两种情况,买入后老是不涨,就容易拿不住,或者一买就涨,一涨就想获利了结,结果本来可以赚30%的,赚了10%就跑了;横盘期是最好的买入时间点,但很多投资者还是会面临短期涨或不涨的问题,也容易拿不住。

最后,股市投资收益都是要通过获利了结后离场或再投资来实现的。如果投资者只是想着赚一把就走,再也不回来了,这个很容易。关键难的是,当投资者出现足够多的账面盈利,获利了结后再投资应该怎么办。

而是不是要做获利了结了,或者是不是要调仓了,关键还是看行业板块是不是具备长期稳定的确定性发展,以及短时间内股价和基本面的偏离程度。短时间内能涨得飞起的,往往是概念炒作大于基本面推动。这两年是显著的结构性行情,新能源、芯片、医疗、消费等板块轮涨,那些网红基一年的盈利往往是集中在1-3个月内获得的,其收益率短期内能达到30%+。在这种板块轮流上涨或下跌的行情之下,基金投资者的收益目标,也就是止盈点设置在20%-30%之间比较合适。

也就是说,投资者在买入某只基金之后,如果收益率达到25%,就卖出1/4或1/3仓位;再过一段时间,如果收益率达到50%,再卖出剩余仓位的1/4或1/3……最后,只要市场没有出现系统性风险,某个行业或某只基金没有出现重大利空,就不要把基金全部赎回,也就是要留10%-20%的底仓。个中缘由,见。

赎回的资金怎么办呢?板块轮动行情之下,不想资金睡大觉,又想要守住手里的那点盈利,比较激进的做法是继续买其他基金,也就是调仓。

调仓又该怎么调呢?首先,要观察哪些板块当前阶段是超跌的?尽量规避那些现阶段涨幅过大过快的板块,以防高位接盘。对于超跌板块,也不能发猛力,先小仓占个位,然后持续观察,在其横盘期继续,此次买入的次数最多分为三次,第一次买入计划资金的40%+,第二次买入20%-30%,第三次买入剩余资金,这三次操作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期间间隔时间不要太长,尽量集中在两周内买完。

经过这样一轮“止盈-调仓”,投资者所持有的基金就会在2只以上,就能给自己留一点适度的调整空间,能更好地平衡收益和风险。如果完全是一把梭,要不**要不稳赔,那就跟赌博无异了!而以2-3只基金的组合方式运作,进可攻退可守,远比押注在一只基金上安全,操作性也更强,更比买一堆基金更能集中力量,获取更高的收益。